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三大组成要素之一。毛泽东在多年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问题,以此来解决中国经济的实际问题。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对革命根据地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王河 《唯实》1993,(11)
毛泽东在长期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实践中,纠正了陈独秀主张先建立资本主义、再建立社会主义的“二次革命论”和王明主张直接建立社会主义的“左”倾理论,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成功地领导中国革命经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辉煌地位。在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民主革命成功之后不可能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下,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相似文献   

3.
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中,"革命必须衔接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存在矛盾和冲突。毛泽东对"革命必须衔接理论"的选择,意味着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放弃。这种结局,无论对于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索,还是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均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方针经历了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到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转变。它是由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和当时国际国内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也是对原来"设想"基本精神的发展与进步,当然也有其历史的局限和不足。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有些论者把过渡时期总路线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设想对立起来。认为由此犯了超越历史阶段的错误以致造成后来的失误。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值得讨论。一中国革命经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理论和实践,是随着中国革命的  相似文献   

5.
论刘少奇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国初期 ,提出“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重要思想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 ,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然而 ,国家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和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并没有改变。这就是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新民主主义社会要存在多长时间 ?中国如何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刘少奇对此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他认为 ,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向社会主义社会大约要经过 1 5年至 2 0年的新民主主义时期 ,以建立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只有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 ,再逐步稳妥地进入社会主义。这一观点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主张以及《…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伟大斗争中,开创了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通过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使中国社会性质的演进先从革命根据地开始,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模型,逐步向全国推广,使革命根据地扩大为大片的新民主主义的解放区,导致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进到新民主主义社会,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研究中国共产党怎样通过革命根据地推进中国社会性质演进的历史,是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如何评析陈独秀对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认识,尤其是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对中国革命构想发展的历史轨迹,是陈独秀研究中分歧较大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探讨。 (一)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陈独秀在实践中开始思考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途径。从初时的“劳农专政”思想,逐渐演变为中国革命须分两步走的认识。 1920年夏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称之为“社会  相似文献   

8.
40年代末,毛泽东以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中国革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思想为基础,在审慎思考和与党内其他领导人反复磋商后,形成了和平地、稳妥地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其核心思想是: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一个以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为中心的革命转变战略。1948年秋至1950年初,毛泽东从多方面阐述了这一战略构想的目标、中心、指导方针、基本政策及步骤等问题。本文试对这一构想作简要的探讨。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关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关威 《广东党史》2014,(4):27-29
李达是中国现代著名理论家、社会主义先驱者。他在五四运动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勇敢的闯将。他对中国社会的妇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剖析了妇女长期受压迫的根源,提出了促进妇女解放的办法,论述了妇女解放的重要意义,其观点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孟永 《唯实》2012,(3):38-40
陈独秀致力于伦理思想革命,发起了新文化运动。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陈独秀观察"中国问题"的视角从政治视阈转向社会视阈,由此开始关注劳工和社会革命。此后其对"中国问题"重新定位,并在寻求解决之道中走向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北京党史》2009,(6):14-14
2009年10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举办了“纪念陈独秀诞辰130周年学术座谈会”,就“陈独秀与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陈独秀与中国革命”、“陈独秀的学术及文艺贡献”、“陈独秀的抗日主张”等问题进行了学术座谈。  相似文献   

12.
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妇女解放思想体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文联 《理论学刊》2003,4(3):100-103
"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观察和研究中国妇女问题,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科学体系.概言之,它以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为根本出发点,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以政治革命为根本途径,以劳动妇女为根本依靠力量,揭示了妇女解放的科学规律,为行将到来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早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对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党领导革命的基本纲领进行了不断深入的探索。在中共一大上制定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纲领,仅一年后,中共二大在重申最高纲领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在这一过程中,陈独秀对党的革命纲领的探索贡献至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谢玚 《世纪桥》2015,(3):14-15
妇女解放思想是近代以来重要的社会思潮。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妇女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主要的观点有: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残害;经济对使妇女独立的重要性;只有在社会主义下才能实现妇女解放。他不仅提出了这些观点,还亲自领导参与中国妇女的解法运动。陈独秀的妇女观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有现实意义,同时,对促进当今时代女性解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新民主主义理论从产生到丰富的实践过程,印刻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早期革命实践中,中共以马克思主义阶级革命理论进行政治宣传和动员,却受到国民党方面的批判和攻击,阶级革命在中国一时走入困境。为应对挑战,中共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以民族抗战和统一战线为旗帜,通过对阶级属性的重新定位,革命实现由阶级动员向社会动员的转变,实现从单一的阶级革命到革命的阶级联盟转化。由此,中共跳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预设,实现了对阶级革命理论的继承与超越,展现了一个超越单纯阶级革命范畴、追求民主与自由的革命政党形象,推动了自身理论的创新与成长。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继承了马列主义,又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形式,它融新的革命理论、新的国家学说和新的社会学说为一体,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它为中国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新的战斗武器,更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后建设新的国家和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新的革命学说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是一种适应中国革命需要的崭新的革命理论。任何一个国家、社会的革命,都必须正确地认识和解决革命的性质、动力、对象、道路、步骤、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才能引导革命达于成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7.
正毛泽东所谈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有许多方面来源于列宁、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关于一些落后国家可能走上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认识。但是,其中更主要的是毛泽东的独创:一是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崭新的概念。二是指出革命成功后将建立既与资本主义不同,又与社会主义不同,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有独立社会形态意味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在这个社会中,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特殊人物,几十年来吸引了众多文人和史学专家的研究目光,仅中外著名学者撰写的《陈独秀传》就不下几十种。这些传略对陈独秀的政治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分析批评与探讨。但有一点应该承认,历史学界对陈独秀正确的思想理论实事求是的肯定是很不够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陈独秀的思想研究一直被视为禁区。直到近几年,国内党史学界才对陈独秀进行了较为客观与全面的研究,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出版了几种关于陈独秀生平的传记。由于陈独秀的早期活动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我们深感有必要对陈独秀早期的思想理论作一些探讨。辟如,在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时期,如何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把握社会各阶级间的相互关系,制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方针与策略,就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理论家竞相探索的重要课题。其中,陈独秀对国民革命中各阶级的分析,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本文力图对此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并求教于诸位学者、专家。 一、关于资产阶级 对于资产阶级的性质及阶级构成,陈独秀在20年代初就运用已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给予解剖和说明。1923年4月,陈独秀在其著名的《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一文  相似文献   

19.
郝遥 《探索》2011,(1):180-183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作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是成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用以解决革命胜利后在中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的问题。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我国不论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解放区还是新中国成立后,都曾经存在。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时期江西苏区妇女生活变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会清  吴晓敏 《求实》2004,(2):11-13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逐渐形成了关于新民主主义妇女解放的思想 ,此后 ,该思想被上升为我党的政策 ,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土地革命时期 ,江西苏区的建立为它的全面实践提供了可能性 ,也为江西苏区妇女生活的变革提供了一个契机。在这次伟大的实践过程中 ,江西苏区妇女在实现了自身解放的同时 ,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实现了两者间互动 ,反过来也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妇女解放思想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