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办理存在特殊性,传统检警关系模式难以有效保护被害人权益,亦难以保证侦查取证的质量。检警一体化、侦诉协作、检察引导侦查等三种检警关系模式各有优劣。结合检警关系理论与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双重功能来看,应在检察引导侦查模式下明确“提出要求”和“临场监督”等具体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实现保护性侵害未成年被害人与保证侦查取证质量两方面平衡。  相似文献   

2.
提升儿童性侵害案件的询问质量体现了询问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底蕴的提高,以及国家在犯罪侦查询问方面的进步程度。针对儿童性侵害案件询问对象特殊的处境和心理过程,我国尚未形成完备、有效的询问体系,致使询问成效有待改进。鉴于此,试从提升询问质量角度入手,通过释析我国儿童性侵害案件的现状及未来趋势,以询问政策完善、人员需求配备、技术提升改进以及专业教育培训四个层面为视角进行需求探析,并结合语言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体系,通过借鉴域外先进的询问方法,从询问前、询问过程中及询问结束后三个阶段探究提升路径,在保障儿童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获取真实、有效的证言,以提高儿童性侵害案件的侦查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生活日益网络化,网络性侵儿童犯罪态势愈发严重,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引入权威网站公开发布的2019—2022年102例网络性侵儿童犯罪典型案件,全面梳理网络性侵儿童犯罪的类型和特征,深入剖析犯罪脚本和罪因机理,积极探寻网络性侵儿童犯罪的治理之策。应完善相关立法,丰富网络性侵儿童犯罪的惩罚措施,提升网络性侵儿童犯罪的惩罚力度和效率,使犯罪人不敢犯;加强儿童及其监护人的被害预防意识和能力,完善多主体协同机制,使犯罪人不能犯;强化犯罪前的法治教育,优化犯罪后的矫正教育,使犯罪人不想再犯。  相似文献   

4.
证据来源稀缺,客观证据不多甚至于无,犯罪嫌疑人抗审能力强,案件难以认定,是当前未检部门办理零口供性侵未成年人案件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承办人员在审查逮捕阶段利用审讯策略,获取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自愿供述,对于节约司法成本、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失为有效之策。研究性侵未成年人案件获取口供审讯策略,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证据来源稀缺,客观证据不多甚至于无,犯罪嫌疑人抗审能力强,案件难以认定,是当前未检部门办理零口供性侵未成年人案件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承办人员在审查逮捕阶段利用审讯策略,获取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自愿供述,对于节约司法成本、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失为有效之策。研究性侵未成年人案件获取口供审讯策略,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性侵类案件是对被害人造成性方面伤害的一类案件,其性质极度恶劣,社会危害极大。除了嫌疑人拒供、实物证据欠缺,证明力有限等现实因素外,内倾型人格被害人拒绝供述,甚至否认侵害存在的现象也导致此类案件难以定案。如何理解内倾型被害人的这种行为及心理,并构建相对应的询问模式,采用一定的策略帮助被害人稳定情绪、消除顾虑、唤醒记忆,对获取被害人陈述,获取案件线索并查明案情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美国犯罪调查的形式主要有官方犯罪统计(UCR)和被害调查(NCVS)。UCR使各年度各地的犯罪都得以比较,在确定标准的犯罪概念方面很有权威性,对确定犯罪和罪犯的类型和趋势尤其有益,但其也存在犯罪黑数等缺点。NCVS则掌握了被害者在居民中分布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大量的关于被害者与犯罪者关系等资料。UCR和NCVS二者只相互印证,才能真正成为犯罪的“晴雨表”。我国犯罪统计的开展应借鉴于此。  相似文献   

8.
当前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案件时有发生,应加强对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进行惩治管控以防止再犯罪,预防和保护未成年人不受侵害。从检察机关办案过程及其相关工作领域角度,研究分析我国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从业禁止的实践探索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从明确从业禁止的期限和适用主体、职业禁止范围,建立涉性侵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库等方面构建和完善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从业禁止机制。  相似文献   

9.
审判中心语境下要将庭审作为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心证形成的中心阶段,关键在于庭审中贯彻直接言词原则,对于认定事实的言词证据进行交叉询问。因此,应当坚持证人出庭为前提,通过增强辩方的辩护技术提升质证质量,从而发现事实真相。同时,宜适当借鉴域外之诱导性询问规则,探索构建符合中国本土司法情境下的交叉询问制度。  相似文献   

10.
当事人是案件过程的亲历者,其陈述助益真实之发现。同时,当事人与案件结果具有利害关系,其陈述可能阻碍真实之发现。鉴于此,诉讼程序一般将当事人询问规定为补充性证据,并居于证据种类排序的末位。但是,在以简易行为保全程序中,首先询问当事人既能契合程序快速机制,又可满足被申请人的程序保障需要。当事人询问在行为保全程序中的构建,应充分考虑行为保全目的、变迁和行为保全程序设置原则。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犯罪预防论主要从犯罪人的角度预防犯罪,较少从被害人过错的角度出发达到预防犯罪。运用实证的方法,从典型的2010--2014年45例被害女大学生案件统计分析发现,案件类型多为恶性侵害女大学生人身权和财产权,时间上多为开学季和暑期,在空间上多为荒地偏僻处和加害人居住处。在案发原因中多因无预防意识,轻信陌生人,在出行中搭乘黑车导致被害。分析45例女大学生被害性因素中的诱发性和易感性因素中的类型,可从被害人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法国的检警关系可归属于检警一体化的机制。在刑事诉讼中检察官有权控制司法警察的所有调查活动。我国法律对检警关系的定位是"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实践中检警关系呈分离化倾向。应借鉴法国经验,确立检察机关对案件的知情权和提前介入侦查机制,建立与公安机关的联席会议和检警对口联系片区。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群体,其权利保障形势和救济途径不容乐观。特别是近年来留守女童性被害案件多发,反映出留守女童性安全问题尤为严峻。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的28起留守女童性被害典型案例的分析可知,社会、立法、司法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留守女童遭受性侵的主要原因,因而应从社会治理、法律制度、司法保障三个维度进行有效防范:制定公共政策并高效落实到位,完善法律制度并全面有效实行,加大打击力度并强化司法保护,以此构建"三位一体"的留守女童性被害防范机制,逐步降低留守女童性被害案件的发案率,切实维护留守女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当事人是案件过程的亲历者,是事实认定的最佳信息来源,其陈述助益真实之发现;当事人与案件结果具有最密切的利害关系,是最差的证人,其陈述阻碍真实之发现。鉴于当事人对案件真实发现正反两面之功效,向来以正确而慎重裁判之达成为目的诉讼程序,将当事人询问规定为补充性证据,并居于证据种类排序的末位。而在以简易、迅速而经济裁定之达成为目的之行为保全程序中,首先询问当事人既能契合程序固有的快速解决机制,又可以满足被申请人甚至案外人之程序保障,使得法官尽早掌握案件要点。因此,取消当事人询问之补充性地位,并置于证据种类排序的首位更符合诉讼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儿童性侵案件中熟人作案较多、犯罪地点隐秘,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易存有侥幸心理而拒不认罪,乃至做出销毁客观证据的行为,这导致诉讼缺乏证据,只能寄希望于儿童被害人陈述,因而"童言证据"在该类刑事诉讼案件中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儿童年龄较低、心智发育不成熟,且易受到诱导,其陈述在诉讼过程中遭受质疑,甚至因未注意对儿童的特殊保护可能使其遭受二次伤害.因此,亟须完善"童言证据"在儿童性侵案件中的适用制度,以期更好保护儿童被害人和维护司法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6.
司法实践中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益的案件频发,无疑使人们的目光聚焦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益的保护。但与此相对应的被害一方的权益保障却相对被忽视。本文试图从单纯的侵财案件入手,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此类案件中被害人的财产权益。  相似文献   

17.
从犯罪者个性因素和犯罪环境因素两方面,对心理测试中的犯罪者心理进行分析。通过测前准备阶段分析犯罪者心理,缩小犯罪嫌疑人,确定侦查方向。正式测试时把握犯罪者心理,完整地将被测人与犯罪者区分开来,帮助侦查人员判断和逮捕犯罪嫌疑人,破获案件。  相似文献   

18.
司法实践中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益的案件频发,无疑使人们的目光聚焦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益的保护。但与此相对应的被害一方的权益保障却相对被忽视。从单纯的侵财案件入手,探讨保护此类案件中被害人的财产权益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女童被害案件频发不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基于女童被害的性别特点,女童被害在被害类型、危害后果、被害原因等方面明显不同于其他类型被害案件。因此,应采取诸如加强家庭建设、完善法律制度、优化外部环境等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构筑女童权益保护的系统预防工程。  相似文献   

20.
以一起引发国人围观的交通事故为例证,通过涉案摩托车和死者衣服的痕迹检验,探讨询问对痕检材料运用和对鉴定意见印证的关系。通过组织这起案件的证据体系,探讨对尸检报告、侦查实验、心理测试报告、证人证言、死者家属陈述等证据的审查判断。在物证与人证相互印证和补充中,窥斑见豹地考察闭合证据体系的逻辑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