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08,(19):25-25
要是没什么事儿,我们不妨先看一则小笑话,说上帝创造了太阳,魔鬼就创造了灼伤;上帝创造了性,魔鬼就创造了婚姻;上帝创造了一位经济学家,魔鬼思虑再三,也创造了一位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2.
窗花一束     
上帝的原则收税是上帝为人类制定的原则,约瑟对百姓说:这里有种子给你们,你们可以种地。后来打粮食的时候,你们要把1/5纳给法老,4/5可以归你们作地里的种子,也作为你们和你们家孩童的食物。孟德斯鸡老人在《论法的精神》中说:国家的收入是海个公民所付出的自己财产的一部分,以确保他所余财产的安全或快乐地享用这些财产。要把国家的收入规定得好,就应兼顾国家和国民两方面的需要。当取之于民时,绝不应该因为国家想象上的需要而排斥国民实际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一次,我在大学里为我们班的足球队呐喊助威。当足球赛进行到最精彩的时候,只见我方的一位同学慌忙跑下场,大呼小叫:“我的鞋底没了!”一句话,引起了观众的一阵哄笑。在我的追问下,还知道他的这双鞋只碰过四五次球。笔者深有同感。前不久,我在一家商场中买了一双皮鞋,可不到半月,鞋底就脱胶了。于是,凭发票又换了一双,可还是“脱胶依旧”,在此,想借贵刊一角,忠告那些生产这种鞋子的厂家——上帝都在叹息和埋怨,难道你们还不忏悔吗?  相似文献   

4.
麦纳马拉是一位精明富有的企业家,为人慷慨大方。有一天,他请几位朋友到餐厅吃饭,不知真的是贵人健忘,还是他活该倒霉,当他和他的朋友一个个酒足饭饱,东道主麦纳马拉要去付帐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没带钱包出来。无可奈何,他只得打电话向他的太太求救,请她从家里开车送钱来,而他自己只好狼狈不堪地在餐厅等候救兵。这时候,他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念头。他想,如果能够成立一个俱乐部,以俱乐部的名义约定一些餐厅,参加俱乐部的会员,在需要用餐的时候,无论餐厅的人认不认识他,只要买单的时候出示会员证即可。这样就可以免除像今天这样的尴尬情况发生了。不久,麦纳马拉和他的好朋友舒耐德律师谈起这  相似文献   

5.
一天,在珠市口中欣戴斯饭店门前,记者见到了正在等候客人的代驾司机赵师傅。他告诉记者,自己换了两次公交车赶到这里,一位姓方的客人打电话约了自己。说话间,酒店里走出一位满  相似文献   

6.
李北方 《南风窗》2012,(8):14-14
加缪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自杀需要多大的勇气,人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才会决然放弃生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里举两个自杀的事例。2012年4月5日,一位77岁的希腊老人在雅典的宪法广场饮弹自尽,他在遗书中说:原本我是可以靠自己缴  相似文献   

7.
上海的曹先生快50岁了,他上学的时候正碰上“文化大革命”。当时红卫兵们把学校的老师当作敌人,当时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说法十分流行。他也没有在学校里学到什么。直到二十挂零,方有机会在夜校里读了一点书。在后来也深悔自己没有碰到好时候。光阴如箭,一晃眼,现在曹先生的儿子也已经18岁了,他自己打算去新西兰读书,曹先生老两口也十分支持。但是曹先生明白,这  相似文献   

8.
张爱国 《法制博览》2010,(12):18-18
人类严重的资源危机令上帝焦虑万分,他不忍心看着他一手制造的人类灭绝。考虑到人体对资源的消耗,上帝决定从精简人体器官开始以拯救人类。但难题是精简谁?想来想去,上帝觉得还是先听听器官们自己的看法,于是让他们写建议书。  相似文献   

9.
自由撰稿人     
常听到一些上班一族埋怨单位的领导怎样小心眼、同事之间的关系怎样紧张、工资奖金又怎样的三年一贯制……这倒令我想起自己的一位好朋友,一位自由撰稿入。 他在一家建筑公司当工会干事,业余里干一些爱干的事。他有一张名片,上有一幅  相似文献   

10.
陈统奎 《南风窗》2011,(21):84-89
"我是一个音乐人,不是一个愤怒的抗议者,当社会里很少有人讲的时候,我出来讲一讲,在一个大家都拼命讲,拼命骂、对抗的时代,还需要我讲吗?我告诉自己,这个时候,写些好听一点的歌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11.
田磊 《南风窗》2011,(24):2-2
11月8日记者节,一位新闻从业者在微博上写道:"很多人用自己的血泪创造了苦难新闻模式,而这种模式被普遍复制的时候,不过是让选题门槛越来越高,在这个节不节的时候,还是感怀一下他们吧。"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能得到媒体同等的关注,尤其是在社会化媒体兴起之前,"什么才是新闻"的选择权(同时  相似文献   

12.
在迈克尔·杰克逊身上所发生的一 切,总是那么的奇妙和出人意料。无论是 其在舞台上的夺人魂魄的演唱,还是在 现实生活中为人们所不齿的堕落,他总 会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心。这个人仿佛是 上帝创造出来的,专门让人吃惊的怪物。 在这一点上,大概只有足球场上那个天 神与流氓的混合体--马拉多纳,方能 与之相提并论。 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杰克逊整容的 努力,好歹有了些结果。长期以来,他不 断地清理自己的身体,漂白皮肤,改造五  相似文献   

13.
来自安徽农村的修车师傅小吴来京15年,在宣武区南线里小区门口修自行车也已经11年了.小吴不仅车修得好,服务态度一流,人更是热心,小区里谁家有什么事需要帮忙都爱找他,他也总是来者不拒,尽力而为.11年来,他帮小区居民做的好事数不胜数,搬东西、修门锁、换煤气、换水、代收邮件、照看物品,甚至帮老人上医院挂号、拿药,可以说,什么事都做过.小吴告诉记者,自己的父母都已过世,他来到这里这么多年,早就把小区居民当成了自己的邻居和亲人,“力所能及为大家做点事,我愿意,都是小事一桩.”也因此,小区里的人们都很喜欢这个整天油渍麻花的小伙子,大爷大妈们更是喜欢他,信任他,没事儿的时候,喜欢聚在他的修车摊前,晒晒太阳,聊聊家常.  相似文献   

14.
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本小册子中讲了一个故事。忘了是哪家炼钢厂的事了。那里的工人师傅们总发现一种特殊的钢材不合格,找专家也没有发现问题的症结。一天,一个师傅工间休息的时候烧水沏茶,烧开一壶水在往暖壶里倒的时候,烧水壶的壶嘴与暖壶口之间的距离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想,自己灌暖瓶的一瞬间开水肯定会降温,不再是真正  相似文献   

15.
郑作时 《南风窗》2007,(3):69-71
商业社会里,当一个人或企业被聚光灯带入公众视野中的时候,他往往已经站在了山顶上。而随之而来的那些被争论不休的疑团,往往需要我们考察他登山前的状况。马云和阿里巴巴背后的疑团,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本案被告人情况晓宇,男,17周岁,汉族,初中文化,无业。其父亲本是一位上海知青,母亲则是西安人。晓宇自幼生活在动荡不安、缺乏温暖的特殊家庭里。9岁时,他父母离异。不久,晓宇便有了一位新妈妈。13岁时,家里又有了突变。他的生父杀了自己的后妻,畏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1992,(3)
不久前,我接到一位朋友的来信,信中写道:他认识一位可敬的老人,有着共产党员的本色,却不甚被人理解,人们觉得这是“理想中的好人”,现实中不存在。朋友问,老人是政府信访处的干部,他能在你的《上班一族》里出现吗? 我回答他:当然可以,省长也是“上班一族”呢,怎么一个普通干部会划在其外? 由此我想到,世俗的力量真不可低估。有的人习惯把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当成是整个世界,习惯把自己所认识的朋友当成是全人类,习惯把自己所做的认为是至高无上的,殊不知,天外有天!其实,上班族中,最幸运的不一定是你,最倒霉的也不一定是你。所以,我们需要架起心与心的桥梁。就像那些在大街上巡逻的保安队员,看他们执行任务时铁面无情  相似文献   

18.
陈然 《法制博览》2009,(19):52-53
汉灵帝既然把朝政交给了堪比“爹妈”的宦官十常侍,他自己就不再为这些事情烦心。但他此时还是一个少年,正是贪玩爱动的时候,也不会在后宫里天天睡觉,总要给自己找一些消遣的方式。说起来这位皇帝还很有经济头脑,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做买卖。  相似文献   

19.
甄静慧 《南风窗》2014,(11):38-40
<正>李明发现,尽管自己每天实际工作时间远远超过10小时,回家累得跟"死狗"一样,然而他跟病人之间的关系却每况愈下。李明目送当天最后一位患者离开,时间已是晚上7点多,实习生都早走了。一天里只有此时诊室才会显得空荡荡,其他时候都是爆满。李明30多岁,个子不高,双臂因为长期从事推拿点穴显得比较粗壮。他是广州一家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推拿科医生,由于家学渊源,从小学医,治愈过不少疑难杂症,近几年名气渐渐大起来,慕名前来求医的人非常多。每天早晨不到8点,他就来到诊室,一般这个时候已经有不少病人在外守候。然后,实习生也来了。因为医学院的缘故,医院每个诊室都有实习  相似文献   

20.
正"这是我们种的金银花,等它长成花骨朵的时候摘下来,天气热的时候煮着喝一杯,清热祛火老管事儿了……"做完工作的老王回到项目部高兴地给女儿讲着自己泡的新茶。老王是中铁六局天津铁建公司梅汕客专项目部的领工员,来到广东后,老王不仅钱包鼓了,幸福指数也提高了。在他的心里装着一本"幸福账单",里面一一记录着他在项目部大家庭里享受到的爱和关怀,现在他要给大伙晒一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