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法律职业化背景下的法学教学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法律职业化的时代,现代法治要求法律职业人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宽厚的法学专业知识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操作能力,法学教育应该与法律职业化发展趋势相适应。但传统法学教学模式由于法学教学与法律职业脱节,无法培养需要的法律职业者,应该创建一个培养学生综合法学素质的体系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学教育观察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正> 一、大学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 (一)导言 在中国与西方国家,大学法学教育职能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自1949年以来,中国法学教育一直与法律职业相分离:未经大学法律教育而担任法官、检察官、律师,历来是极为普遍的情况。相反,在西方国家,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有不解之缘,法学教育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必经之路,法律职业的共同体只对那些具有同一教育背景的人开放门户。法律职业人士的专业化是西方法律至今仍然保留的最为重要的传统特征之一。如此巨大的差异包含着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西方法律如何形成了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传统联系?中国近代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关系如何?哪些原因促成了中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分离?这种分离对中国当代  相似文献   

3.
试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宜 《中国司法》2005,(4):78-81
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是内化法律职业伦理理念,提高法律人职业素养的社会活动,是法律教育的重要内容。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不仅存在于法律职业的执业活动中,同时延伸至法律职业准入前的阶段及法律职业执业活动结束以后的阶段。其内容包括:法律职业伦理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原则、法律职业伦理的特点与社会功能、法律职业伦理的基本规范以及法律职业伦理的内化和养成。一、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历史溯源法律职业产生伊始,就有了对法律职业的伦理要求法律职业伦理的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但法律职业伦理的学校教育的发展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古代,对于法律…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法学案例教学,是在普通法学教育中发展起来的,是典型的法学学科教育的产物,它具有教学功能的辅助性、价值目标的偏离、教学形式单一性的特点。高职法律教育必然要求对现行法学案例教学模式进行反思、改革和创新,打破法学学科教育的束缚,加快构建与高职法律人才相适应的创新案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法律职业与法律人才培养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之间制度性联系的缺乏 ,一方面导致了法学教育主要局限于高等院校内部法学学科体系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另一方面致使法律职业未能走上职业化的发展轨道 ,存在泛政治化、行政化和大众化的倾向。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员应当掌握法学学科体系的基本知识 ,具备法律职业的基本素养 ,具备从事这一职业的基本技能。为了使法律人才的培养符合法律职业的基本要求 ,必须从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的整体出发 ,结合统一司法考试制度 ,重构法律人才宏观模式。  相似文献   

6.
论当前我国的统一司法考试与法律教育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 对法律教育几个问题的再认识1 当前 ,法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脱节和混乱。观察世界各国法律教育的发展 ,不论其法律教育的管理体制如何 ,但在法律职业与法律教育的互动关系中 ,法律职业对法律教育总是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 ,它不仅决定了法律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而且还必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法律人才的培养过程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这一点是由法律职业的统一性和法律职业素养的统一性决定的 ,从根本上讲即是由一国法治的统一性要求所决定的。当然 ,这种职业统一性的实现程度 ,也是与一个国家法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独立学院的法学教育模式与公办高校趋同,但因忽视学生特质、罔顾毕业生执业基础,以致学校授教的法律知识难与职场需求相契合.知行不一的法学教育困境将倒逼独立学院新辟人才培养路径.美国法学教育以律师职业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构造完备的课程体系,不断革新传统授课方式,教学重心由法律知识转为法律逻辑、法律推理和法律技能.这些富有弹性和创造力的教学创举,给予我国独立学院法学人才培养莫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一在现代社会中 ,法律是一种专业化程度高且实践性、独立性强的职业 ,它与医师、建筑师、会计师等类职业一样 ,都需要在大学教育基础上进行系统的专门职业教育培训后 ,才能进入其职业 ,担负起职业所要求的职责。作为一种特殊行业 ,法律职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一整套包括法律思想、学术流派、价值标准和各种制度规定在内的法律知识体系 ,以及从事法律职业必须具备的高度专业化的法律思维、法律意识、法律语言、法律方法、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信仰和法律伦理等职业素养。与这种基于职业的特定内涵和特定要求而逐步形成的法律职业…  相似文献   

9.
管火明 《中国司法》2007,(4):105-107
德国的“双元制”或者叫“双轨制”职业教学模式,成功地为德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德国在法律职业教育中大力推行“双轨制”教育模式,对法律职业人才实行订单式定向培养,形成了比较科学的录用、培训、就业制度。德国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途径和教学模式,对我国高等法律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滕丽 《法制与社会》2010,(4):217-218
实践教学是法学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传统教育模式注重法学原理和规范的诠释,忽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立足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法律职业人目标,探讨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价值目标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