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邓小平和周恩来相识于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期间,此后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文革”中,邓小平被打倒后,周恩来尽己所能,给予邓小平最大的照顾,后来又竭力为邓小平复出创造机会,在毛泽东的支持下,终于使邓小平得以复出。邓小平复出后,  相似文献   

2.
1974年底“长沙决策”之后,重病中的周恩来便把希望寄托在复出后的邓小平身上。 1975年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此前,邓小平已被增补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这时,中国国内的政治状况正如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书中所描述的那样: “父亲复出后,在他眼前呈现的,是一片被‘文革’的飓风横扫得满目疮痍的零落景象。”  相似文献   

3.
1978年签订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确立了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基本原则,它与《中日联合声明》、《中日联合宣言》共同构成了中日关系的三个基本文件。《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来的实践证明,凡是中日两国遵循这个文件的精神,中日关系发展就顺利,反之就出现曲折、甚至倒退。《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从两国代表正式谈判到最终完成缔约,正值邓小平第二次和第三次复出,负责主持国务院工作时期。邓小平非常重视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签订等工作。在第二次复出时,邓小平促成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正式谈判,在第三次复出后不久即恢复了中断三年之久的条…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是全面正确评价毛泽东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典范张继禄邓小平同志从"文化大革命"中复出后在抓全面整顿时,就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完整的宣传毛泽东思想,反对片面宣传、割裂和庸俗化。他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复出时,经过反复考虑后向中央负责同志写信和谈话,郑...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革命"10年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演绎出了无数悲欢离合、政治浮沉的故事.30年前的1973年2月,邓小平从羁旅之地江西奉召回京,重返政治舞台,便是最耐人寻味的故事之一."文革"后期邓小平的复出,有复杂而微妙的历史背景.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多次评说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林彪叛逃事件的发生为邓小平的复出提供了历史机遇;周恩来、王震、叶剑英等积极为邓小平复出牵线搭桥;邓小平也主动抓住了复出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6.
复出前他希望到井冈山走一走1971年9月13日,林彪在蒙古国温都尔汗折戟沉沙之后,“文化大革命”也开始有所降温。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着手进行各条战线的整顿,落实党的政策,陆续解放了一批老干部。1972年8月1日,被下放到江西南昌市郊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达4年之久的邓小平和全体职工一起,再一次听了关于林彪反党集团罪行报告的传达,算来,这次已是第四次听这样的传达了。听完传达之后,邓小平给毛泽东写去了一封信,表达了愿意为党、为人民、为国家再做些工作的愿望。由于周恩来的关心,这封信…  相似文献   

7.
林彪用兵     
1989年11月30日,解放军报刊登了一篇引人关注的文章——《中央军委确定33位军事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名列其中》。文章写道:在史诗般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涌现出多少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军事家?经中央军委确定,33人被冠以“军事家”的评语,载入最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分册》。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有8位军事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  相似文献   

8.
一、邓小平第二次复出1967年7月14日,毛泽东在武汉同王力谈话时,对邓小平作了"高度的评价。"据《王力反思录》披露:"他(指毛泽东——引者注)说,他不同意并列地提  相似文献   

9.
1979年1月,在《中美建交公报》发表后不久,为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应邀穿洋过海飞往美国访问。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正式访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率团访美期间,美国总统顾问布热津斯基热情设家宴招待了邓小平。宴会开始后,觥筹交错,笑语声声。酣畅耳热之际,布热津斯基当众发表高见,说:“中国人和法国人有一个共同点,  相似文献   

10.
1978年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召开的一次可以说是划时代的盛会。为了召开这次大会,中共中央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大会召开之前,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了著名的"科教座谈会",为后来举行的全国科学大会确定了许多大政方针。  相似文献   

11.
5 邓小平首次公开介入香港问题,是在1974年.5月25日,第二次复出的邓小平参加了毛泽东、周恩来与希思的会见.当天晚上,邓小平在欢迎希思的宴会上发表讲话,代表中国政府声明:香港问题作为中英两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将在“适当时候予以解决”.邓小平说:“尽管中英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在我们两国之间还存在着在适当时候予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交朋友,发展关系.”1975年、1977年,邓小平会见第二次、第三次访华的希思,在谈到香港问题时,也都重申了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第一次同英国人谈香港问题是在1974年。随着1972年中英两国外交关系的全面恢复,两国之间的高层领导人开始互访。1974年5月24日,英国前首相、保守党领袖希思应邀来到中国进行访问。25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接见了希思,并同希思进行了亲切的会谈。在广泛的话题中,双方涉及到香港的回归问题。在谈到香“港的未来时,毛泽东与希思两人均同意:香港在1997年应该有一个平稳的交接。①当时刚复出的邓小平也在场。当天晚上,邓小平为希思举行了欢迎宴会。在欢迎宴会上邓小平同希思再次谈到了香港问题。他说:中英两国之间还存在着的香港…  相似文献   

13.
邓水平关于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光辉思想王洪模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卷中,有许多篇章表达了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光辉思想。有的篇章以此命题,有些篇章则把改革作为第二次革命的鲜明特征,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在一九七五年①《周恩来年谱》编写组1月1日先后同李先念、邓小平谈话。△在人民大会堂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四届人大有关人事安排问题。根据毛泽东一再提出的要安定团结的指示,会议确定了“基本不动,个别调整”的原则,讨论通过邓小平起草的关于国务院...  相似文献   

15.
1973年4月12日,“文革”中被打倒的“党内第二号走资派” 、在中国政坛消失数年之久的邓小平,紧随周恩来在一次 重大外事活动中公开亮相。邓小平再次复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 关注,正义之士无不拍手称快,但江青却看在眼里,恨在 心头。她十分清楚,无论是名望、资历、能力,自己都根本无法和邓 小平相比。当时,一直被她视为篡党夺权最大障碍的周恩 来身患癌症,邓小平在她还沉浸在幸灾乐祸的狂喜中突然复出,怎不 令她惊恐万分?更令她感到害怕的是,在党的“十大”上 仅当选为中央委员的邓小平,两个月后在毛泽东的亲自提议下进入政 治局和中央军委,开始参与中央和军队的领导,显示出强 劲的上升势头 毫无疑问,身体健康、性格刚毅、敢于碰硬的邓小 平将成为继周恩来之后江青一伙实现野心的最大障碍。于 是,从1974年春到1975年秋,江青伙同“四人帮”其他成员王洪文 、张春桥、姚文元,连续四次丧心病狂地对邓小平恶意发 难,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相似文献   

16.
革命圣地延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邓小平生前曾四次回延安。第一次,1938年9月。8月15日,中共中央电告邓小平回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时任一二九师政治委员的邓小平从华北前线动身,于9月回到延安。9月29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桥儿沟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项英、王明、博古、王稼祥、彭德怀、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38人参加了会议。张闻天致开幕词,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关于地方…  相似文献   

17.
余玮 《党史文汇》2008,(7):12-17
最后一个军礼,敬给了长期生死与共的老战友 1975年1月13日至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朱德主持了开幕式。周恩来带着重病在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重新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并决定以周恩来、邓小平为核心的国务院领导人选,使经受了多年“文化大革命”磨难的人民心中又燃起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党员干部之友》2014,(9):F0003-F0003
《邓小平传(1904-1974)》 《邓小平传(1904—1974)》为两卷本,全面记叙了邓小平同志从少年时代到“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后复出工作七十年间的主要经历,反映了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光辉业绩和重大贡献。作为传记作品,不仅深刻展示了一代伟人崇高的精神世界,而且真实描写了他同普通人一样的情感活动。  相似文献   

19.
文萃苑     
《先锋队》1994,(5)
文萃苑·领袖思想·邓小平首次提出的七个观点1977年6月,第一次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人才。"1978年12月,第一次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979年4月,第一次提出:"可划出一块地方来,叫做'特区'。"1980年8月,邓小...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20,(6)
正1972年8月中旬,周恩来被检查出癌症。从工作出发,他的记事本上多了一个熟悉且敏感的名字——邓小平。在毛泽东的同意和支持下,周恩来力促邓小平复出并主持中央工作。一1972年1月6日,陈毅在北京病逝。1月10日,中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隆重为陈毅举行追悼大会,病中的毛泽东临时决定参加。周恩来马上通知在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负责人参加追悼会,并邀请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出席。毛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