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总有一种精神值得铭记,总有一种信仰永远坚守。近日,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向全省党员干部推荐《红色家书》一书,并发出"每位同志要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的号召。这充分展现了他的初心情怀,更体现出了一种使命担当。品读红色家书,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一封封家书,折射出革命先烈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革命  相似文献   

2.
"如果你选择的话,现代通信和家书方式,您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如果您给朋友写了一封信,他微信回复说您矫情,您会怎么办?""在工作中,您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您有没有采取书信的方式?"……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27°黔地标读书会首次走进高校,共话家书往事。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家书抵万金。”家书体现了人最真最美的部分,而那些大师的家书,长久以来打动着人心。梁漱溟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在他看来,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是个人呈现良知的必要功夫,而且关系着国家民族的盛衰安危。  相似文献   

4.
家书文化建设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又是家庭教育的需要,还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家书在培育家人之间的亲情、促进家庭成员的成长、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实现家书的育人功能,可以从培养大学生主体的自我教育意识、创造丰富的课内外实践机会、扩大名人家书效应、深化对家书文化的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张丁 《党的文献》2012,(2):119-123
家书是家人亲友之间沟通信息、表达情感的工具,它除了叙述家庭琐事外,也记载了时代的社会风云、历史事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书写的"红色家书",  相似文献   

6.
正家书是家庭成员间彼此往来的信件,在现代通讯手段普及前,家书是亲人间主要的沟通方式之一,因此有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著名诗句。与普通家书报告平安、告知行踪不同,革命烈士的家书,是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华章,是现代的醒世、喻世、警世恒言,蕴含着中华赤子拳拳报国之心,洋溢着炽热的战斗激情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闪耀着人生的信仰之光。  相似文献   

7.
张顺 《党史文汇》2023,(1):47-50
<正>红色家书是革命先辈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亦是最真实、最直接的一手史料,承载着不可磨灭的革命记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经常重温党章,重温自己的入党誓言,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作为红色家书的经典之作,左权将军家书的一字一句都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道德风范,每一封家书都是一段鲜活而震撼的革命记忆。坚定的家国“大我”情怀“家国一体”思想是中国古代国家架构与治理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没有国哪来的家”的道理。左权将军既是自然人,  相似文献   

8.
《红色家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精神特质,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精神源动力,本文以五十余封三十多个家庭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探讨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与中国共产党精神源动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是写给家人的书信,是传递情感、寄托思念的重要载体。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腥风血雨、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中书写过不少红色家书。这些书信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历经岁月洗礼、穿越历史烟云,依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辉。  相似文献   

10.
边及 《新湘评论》2013,(4):10-1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宛如一部唐朝史书,凄厉清扬、扣人心弦。一千年以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一个女人捧着数百封家书,感喟流涕:我是全北京最富有的人了,那是文学大师沈从文的妻子张兆和。  相似文献   

11.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指示精神,7月13日下午,五师九十一团社区工会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写家书、传亲情"活动,社区职工、退休工人等50多人参加了活动。活动期间,老、中、青三代畅所欲言谈写家书的感受,一致认为通过家书方式倡导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以良好家风感染家庭成员,弘扬家庭正能量,以家庭和谐促进  相似文献   

12.
正在思想和语言表达方式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重读抗战家书》的出版(中华书局,2015年12月),使人们重新体会到了传承久远的"书信体"的魅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抗战年代的家书具有独特的思想内容。在这些书信中,既能看到一些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也能看到普通干部战士的心灵之声。和往常单纯印象不同的是,一  相似文献   

13.
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火连天的岁月里,一封情深意重的家信更显得弥足珍贵。本文要介绍的是一封70年前没有发出的家书。写信人是曾任东北解放军炮兵司令员的朱瑞烈士,收信人则是他远在江苏宿迁老家的亲人。奔赴战场前,朱瑞写下一封没有发出的家书1948年7月,朱瑞从前线回到  相似文献   

14.
家书是家庭成员之间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书面表达方式。写家书既不是为了发表,也不是为了展示给他人,所以家书中的语言没有假大空,它除了浓浓的亲情流露,还蕴涵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朱德在抗战时期写给其前妻陈玉珍的三封家书,生动折射出一位世纪伟人舍“小家”顾“大家”的拳拳报国之心和妥善处理家事、国事的高尚革命情操。  相似文献   

15.
<正>家书原文余奉命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将奔赴前线,希汝等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岁属丁丑八月傅常家书故事1937年9月5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少城公园举行约万人参加的"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许多出川抗战的官兵都抱着必死的信念,给家人写下遗书。时任川军总参谋长的傅常给妻子留下家信一封,权当遗书。  相似文献   

16.
《党员干部之友》2017,(5):F0003-F0003
家书寄语,纸短情长。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本书选编了一百余封老一辈革命家写给亲人的书信,并根据每封信的主旨,  相似文献   

17.
王为衡 《前线》2014,(3):123-124,126
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仅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家风家教方面也堪称一代典范。许多时候,他对子女、对亲友的家风教育主要是通过家书来实现的。在这一封封家书中,毛泽东总是循循善诱地与子女谈读书学习,谈为人处世,谈立志励志。今天,我们再细细品读这些人情入理的家书,依然会被毛泽东崇高的精神风范所打动。  相似文献   

18.
正千百年来,春节一直是中国民间最重要的节日,它意味着除旧布新、家庭团圆,也是信息交流最频繁、亲情表达最浓烈的一个节日。然而,并非每个家庭在春节都能团圆,不得已的情况下,有些家庭只能依靠"见字如面"的家书递亲情。在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所收藏的家书中,留下了近百年  相似文献   

19.
家书是家人亲友之间沟通信息、表达情感的工具,它除了叙述家庭琐事外,也记载了时代的社会风云、历史事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年代书写的“红色家书”,除了在传递信息、寄寓亲情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外,又因特定的时代特色,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心路历程。他们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发自内心地抒发着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而不惜英勇献身的赤胆忠心。  相似文献   

20.
王桢 《党建》2021,(4):52-55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革命烈士那些感人至深的文章、诗文、家书编辑成册,用于干部教育,让各级干部常常看、常常思、常常反求己身.”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为一封封充满亲情、爱情和革命理想的家书.品读革命烈士的家书,是对初心的再一次重温、再一次叩问,有益于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