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辛敏 《实事求是》2007,196(3):71-73
拉斯特乡位于新疆阿勒泰市北郊,人均耕地面积仅2.56亩,人地矛盾较为突出。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是拉斯特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劳务经济已成为拉斯特乡农牧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促进拉特斯乡农村劳动力转移要从加强组织领导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祁 《世纪桥》2007,(2):31-32
职业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职业教育是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重要条件,是发展县城经济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力措施,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相似文献   

3.
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山根村是省市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经过一段时间的扎实工作,这里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山根村位于日月乡东北端,“湟倒”公路穿行而过,海拔2870米,属半脑山地区。全村有2个生产合作社,142户,531人,劳动力270个。现有耕地面积590亩,人均耕地1.11亩。村党支部共有27名党员。自山根村被确定为试点村后,县乡村三级组织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将面临诸多考验,文章着重对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和农村的乡村文化观念落后困扰新农村建设的三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要从农民最关注的事情着手,解决农村最迫切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制约红河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就加快红河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小南村位于山西省屯留县东部,东依漳泽水库,西有208国道,全村共有123户,506人,耕地面积500亩,地平水浅,交通便利。近年来,小南村不断加大三个文明建设工作力度,致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筒春村地处郫县、温江、都江堰交界处,全村14个组,有党员113人,共有耕地2437亩,其中花木种植面积1891亩,被誉为"鲜花盛开的村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把它作为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工作重点,作为一名村支书,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凝聚民心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新疆木垒县地处新疆天山北麓东端,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着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木垒县新农村建设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9.
田恃玮  李连瑞 《奋斗》2006,(7):40-43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自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打工经济”、实施“走一富二”战略以来,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动,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应根据新的发展形势,进一步完善思路、明确目标、加大工作力度,不失时机地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行战略升级。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月中旬,市委党校、市政府经研室、市发改委、市农委等单位联合对龙子湖区李楼乡汪圩村进行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汪圩村地处蚌埠市东郊,龙子湖东南,锥子山森林公园南侧,西邻大学城,北接龙子湖工业园区。全村人口1560人,耕地面积1908亩,农作物以一麦一稻为主。现有集体企业两家(轮窑厂和金属锻造厂各一家)、粮食加工厂一处,私营企业三家(锻造厂2家、制钉厂1家)。2005年,村集体收入达30万元,村民纯收入达3400元。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条件随着蚌埠市城市规模…  相似文献   

11.
刘炎村地处漆河镇、双溪口乡与石门蒙泉镇结合部。这里一不靠路,二不临水,三不近城,曾是远近闻名的穷村。如今,这里出现了梦幻般的变化:气派的村道纵横交错,漂亮的小楼绿树掩映,自来水、沼气通到了农户灶头,手机、冰箱、空调、电脑、小车进入平常人家,远程教育、休闲花园、住宅小区、农贸市场、垃圾处理场这些城市概念已经融入村民的生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角,刘炎村的变化是村民们自力更生创造的。自我造血:用新型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刘炎村属山丘区,耕地面积2600亩,山林及山坡地面积5000亩,水面200亩,是新四军名将刘炎的家乡。过去长期“…  相似文献   

12.
陈亮 《江淮》2005,(12)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我省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对于促进我省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与限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银星 《新长征》2006,(8):52-53,64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是今天才有的问题,古今中外,农村劳动力转移都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甚至已成为人类历史进步的一种规律,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先锋队》2011,(8):34-34
黄南村地处长治市北郊,现有耕地面积1721亩,农业人口2370人。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改善村民居住条件,2010年支部村委成立了长治市郊区宜翔绿色生态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15.
大城市远郊丘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因地制宜形成产业支撑的同时,必须抓好土地流转这一关键,正确处理好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的关系,培育好“造血”功能,下派干部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党刊文摘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进一步抓好的几个方面李援朝在《群众》(江苏)2006年第3期撰文指出,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进一步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以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主题,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第二,以加强农民培训为关键,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第三,以规  相似文献   

17.
关于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任务更加艰巨的地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的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劳动力、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对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造就新型农村、村镇建设与环境整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先锋队》2011,(16):34
黄南村地处长治市北郊,现有耕地面积1721亩,农业人口2370人。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改善村民居住条件,2010年支部村委成立了长治市郊区宜翔绿色生态专业合作社。在狠抓党建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胡波 《奋斗》2009,(4):60-60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的素质决定农村发展的速度,决定农村现代化的进度,决定农村社会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程度。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的加快,农村妇女在农村劳动力结构中占到60%以上,为农村家庭增收致富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宁海县象山港区是浙江省象山港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处象山港区域的顶端。全区所属西店、梅林、桥头胡、强蛟、大佳何四镇一乡,现有总人口12.94万人,其中乡村劳动力总数7.66万人。海域面积12.8万亩,陆域总面积60.8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07万亩,人均耕地占有量0.6亩左右。改革开放18年以来,特别是经过“八五”时期的开发建设,区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村工业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山海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