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颖 《前线》2012,(Z1):128-129
作为党的干部,都明白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明白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但现实生活中,一些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的领导干部却很难再真正沉下去、回到人民中间去。领导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不再是"鱼"和  相似文献   

2.
当年。毛主席在苏区时,反复念叨“争取群众”。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就创办了《群众》;解放后,毛主席又为党刊题词“群众”。从2010年第1期起,我们开设“群众”栏目,下设“山乡纪事”、“关注未来”、“编读互动”等子栏目,就是为了向群众寻求真理。让我们共同关注基层,心系群众,讲述基层群众中发生的那人、那事、那物、那变化。  相似文献   

3.
当年。毛主席在苏区时,反复念叨“争取群众”。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就创办了《群众》;解放后,毛主席又为党刊题词“群众”。从2010年第1期起,我们开设“群众”栏目,下设“山乡纪事”、“关注未来”、“编读互动”等子栏目,就是为了向群众寻求真理。让我们共同关注基层,心系群众,讲述基层群众中发生的那人、那事、那物、那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杨清明看来,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关系有三个层面:是成员,要投身人民群众;是公仆,要服务人民群众:是领导,要带领人民群众——“三点都做好了,就是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5.
宋明晏 《前线》2013,(3):54-56
“一万年都要学习嘛!”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这样提到。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  相似文献   

6.
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我们在县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三讲”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当前改革和发展中还有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为此,一把手更要在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努力践行党的宗旨,在“真正做到”上下功夫。一、要正视干群关系的现实当前,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是好的。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带领群众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实践了党…  相似文献   

7.
《党课》2007,(4):34-35
一是解决好“相信谁”的问题。共产党人相信谁?唯有相信人民群众,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决定的。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表和主心骨,这是中国人民经过历史和现实的反复检验所得出的正确结论。另一方面,作为执政党,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又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党员领导干部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群众赋予的,离开了人民群众,党将一事无成。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既然我们共产党人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和勤务员,怎能不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怎能不关心人民疾苦、体察群众情绪?要知道,如果背离了人民的意志,我们这个公仆就理应被辞退;违背了群众的意愿,我们这个代表就应该被罢免。只有相信人民群众,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4,(23):31-32
“一个党员,如果与群众距离远了,就与党拉开了距离;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领导干部的主人,这个关系任何时候都不容颠倒。如果不把人民群众当主人,不愿躬身做‘仆人’,那就不配当一名领导干部。”这是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阐明的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底线。关于好干部应该树立怎样的群众观的论述,《之江新语》中还谈到了很多。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不愧于民》中,习近平说:“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论述“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时讲到:“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他语重心长地告诫肩负执政重任的每位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这“三个不能”,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必须与应该。如若尊民、爱民、为民的“立场变”…  相似文献   

10.
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应当是重要一环.邓小平同志说过:“如果不从认识方法上解决党的主张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上’的问题.那么,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仍然不能真正地解决.”(《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人民是政治的根本,人民是政治的血脉,能否在人民中间自由来去,亲密无间,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能否真正贯彻落实的关键.在学习实践江泽民同志关于“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讲话过程中,广人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纷纷下基层,进企业入农村;对群众嘘寒问暖,排忧解难;和群众话家常,交朋友、密切党群关系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要通过“来”和“去”与群众建立起密不可分的感情和联系,思想还要深化,行动还要优比.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指示,既为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方向,也对各级领导干部摆正与群众的关系提出了要求。作为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要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经济收入大大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还有不少群众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如有的职工因企业破产下岗失业,有的农民缺少致富门路依然贫困,有的群众年老多病或因病致贫难以解决医疗甚至温饱问题等,他们是社会上最需要关心和帮助的群体。领导干部要乐于结“穷亲”,同这些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领导干部结“穷亲”,能够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领导干部通过结“穷亲”,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到群众中去…  相似文献   

13.
《党建文汇》2010,(4):26-26
在座的学员都是领导干部,老百姓把我们叫做“官”。从本质上说,官是责任。对当官的来说,做官、做事、做人三者的关系是个永恒的课题,想明白了、实践好了,我们才可能是国家和人民所需要的“官”。  相似文献   

14.
刘建明 《党课》2012,(21):109-109
前不久,一位领导干部在谈到作风建设时说:“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为民服务就应‘零懈怠’,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小事办起,真正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听后,笔者不禁为这种“为民服务就应‘零懈怠'”的说法叫好。  相似文献   

15.
以发展论是非,凭实绩用干部”的原则,已成为激励领导干部建功立业,推动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多数领导干部在争创“实绩”中,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赞扬。也有少数领导干部在创出“实绩”时,人民群众很反感。实践证明,追求什么样的“实绩”,不仅仅是个认识论、方法论的问题,还是个党性问题。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实绩”观。在总揽全局中谋划“实绩”毛泽东同志说:“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办果丢了这个去忙一些决要的问题,那就难免要吃亏了。”指挥战…  相似文献   

16.
文良 《奋斗》2021,(2):64-6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全心全意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是获得百姓信赖、赢得群众拥护、凝聚人民力量,从而更好推动转型发展、化解社会矛盾的制胜法宝。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任务,一些领导干部不会、不敢、不善于做群众工作,出现群众工作"本领恐慌"。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一定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努力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17.
陈克福 《四川党史》2002,(3):29-29,28
执政党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解决好党同老百姓的感情问题。感情问题解决好了其他问题都好办。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天职,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拥护不拥护,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评判一级党委、一方政府执政和为官综合能力的砝码和尺度。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履行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实现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最基本的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敞开心扉,启动心智,在感情上同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融为一体,心中要时时刻刻明白自己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要时时刻刻告诫自…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对于杰出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特别是对于无产阶级领袖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究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呢?这是需要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1,(15):4-5
贯穿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内容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增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20.
这是全国县市“三讲”教育的一个典型,事迹生动感人,引人深思,催人奋进,值得一读。“三讲”教育归根结底在整改,整改的关键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给群众以负责的交代。甘肃省庆阳县委正是从这方面入手,坚持开门、出门搞“三讲”教育,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从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使“三讲”教育收到了促进领导干部作风转变和凝聚民心的良好效果。实践证明,根据“三讲”教育的精神,切实转变思想和工作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只要真正落实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要求,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紧迫问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精神面貌就会有一个大的改变,群众的日子就会上一个大的台阶,当地的经济就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就一定会发扬光大。我们说总结“三讲”教育的经验,运用到经常性的党的建设中去,重点应该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庆阳县“三讲”教育所展示的规律性的东西,无疑会在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