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孙奭的《孟子音义》今有多个不同版本,其中存在着诸多的缺漏和讹误,将不同版本进行对比,并且回查每个字头在《广韵》中的音韵地位,同时参考《经典释文》、《一切经音义》等音义书,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孟子音义》的原貌。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周易》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向来列为“五经”之首。三千多年来,它在中国文化史上一直放射着智慧的光芒:在东方各国有其广泛影响,在西方世界也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无论国内国外,都掀起学习《周易》的热潮。一部古代文化典籍有如此持久的魅力,在世界文化史上可谓绝无仅有。但是,社会上对《周易》的价值,认识很不一致,有加以澄清之必要。《周易》是古代经邦济世的宝贵经典著作汉代以来,《易经》就被列入“五经”,它对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历代明君贤  相似文献   

3.
唐代道士史崇玄所撰《一切道经音义》佚于元末以前.从北宋陈景元所录史氏《音义》看,史氏音注并非仅仅注音.史氏反切与《切韵》特别是王仁煦《刊廖补缺切韵》关系密切.史氏形义之注亦有资小学.  相似文献   

4.
陈作飞 《求索》2011,(7):124-126
《周易》成为为中华伟大易学诠释的对象,长期以来主要表现为今本《周易》。二十世纪易学资料大出,有阜阳汉简《周易》,有马王堆帛书《周易》,有王家台秦简《易》,有战国楚竹书《周易》等。阜阳汉简《周易》为占筮之用;王家台秦简《易》与今本大异,且只具卦辞,其占筮之用与阜阳汉简《周易》无异;战国楚竹书《周易》虽留存较多,但文本已然散乱,无法与今本作全面比较。唯马王堆帛书《周易》面目全晰,经传俱备,是最理想的能和今本《周易》进行文本对照研究的本子。《周易》文本的对比能充分证明其哲学性质。无论从卜筮特征还是义理蕴含来讲,《易经》文本构成的演变都放射出时代思想的变更和凝聚。  相似文献   

5.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易传》道德哲学罗炽一《易传》或称《易大传》它不仅反映了战国时人对《周易》的基本看法和价值评估,重要的是,以其自身的立场和观点,将本来作为卜之书的《周易》朝着形而上学的方向升华,从而建立了一套人生哲学体系。因此,《易传》又可以看作是战...  相似文献   

6.
《周易》是中华文化元典的奠基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作为"五经四书"中的群经之首《周易》,至今仍被现代学者视为"卜筮之书"而难登文史哲大雅之堂,这怎么能谈得上将《周易》推向世界?为此,作者经过翔实考证,从文字学、文物与典籍资料及其《周易》释文等不同层面廓清原委,阐发《周易》是中华文化元典的奠基作,这对于深入研读国学著作,让《周易》更好地传扬海内外,无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关梅 《求索》2013,(11):117-119
《周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堪称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近年来,关于《周易》法哲学思想的研究逐渐兴起。《周易》古经成书于殷周之际,虽然是一部卜筮之书,但却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全面反映。古经通过六十四卦的卦爻辞,以自己独特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阐述了其法哲学思想,成为《易传》法哲学思想的源流,对后世法哲学思想的完善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碧 《理论月刊》2010,(6):59-61
"阴"、"阳"是《周易》基本哲学范畴,包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意蕴。揣摩《周易》卦象爻辞,我们不难发现其中遗留的生殖崇拜文化印痕;《周易》多言生,少言死,把生的法则升华为生命的最高原则。阳爻之阳刚美、阴爻之阴柔美是《周易》生命美学中很重要的表征。《周易》阴阳之生命魅力还体现在其周流变化中产生的气韵之美,而气韵是中国美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气韵流动,万物达到化生之境。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优秀的科学文化对世界曾作过多方面的伟大贡献,《周易》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我们研讨中华文化与现代企业的关系,绝不可以忽视《周易》对现代企业的巨大价值。下面,仅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供探讨这方面问题参考。 《周易》是世界级的元科学宝典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组成。《易经》相传为伏羲和周文王父子相继所作,内容是太极八卦、六十四卦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易传》也称《周易大传》,传说为孔子所作,共有“十翼”(即十  相似文献   

10.
《周易》是中国古人的智慧典籍。千百年来,人们对《周易》的解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主要研究《周易》的发展思想,通过探究《周易》天行健发展思想以及对《周易》天行健发展问题的文化反思,取其发展思想精粹为时代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周易》辩证法是马克思辩证法的重要来源之一张江垠在我国,《周易》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古籍,直到现在还存在着多种说法,有褒有贬,有的认为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的则认为它是迷信的书籍。我从哲学的角度,对《周易》作过一些研究,认为《周易》尽管带有许多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2.
黄小谨 《前沿》2012,(22):56-5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毛泽东自幼攻读《周易》,终生学易用易,运用《周易》阐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提出一分为二的观点,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阴阳思想进行改造.毛泽东经常引用《周易》中的句典、将相反相成的道理运用于军事辩证法,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处处体现了《周易》变通思想.对“穷则变”思想的运用、以“穷则变”思想为指导,成为毛泽东斗争哲学里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周易程氏传》是程颐(公元1033—1107年)的一部力作。在《易》学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部研究《周易》的著作长期居于显著地位,在思想学术界发挥过重要影响。为研究《易》哲学发展的历史,笔者不揣谫陋,对《易传》的哲学思想进行简要论述,以就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14.
樊星池 《前沿》2012,(13):62-64
《周易》中对婚姻家庭伦理观念作了较严整、周密的表述,让这种观念构成了中国人的坚韧、强大的文化心理因素,使它成为一个严肃的难以动摇的伦理道德价值标准。因此,《周易》中的婚姻家庭观在中国文化史中有它巨大的影响和无法回避的认识价值。对它的学习研究,有利于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的发展规律及利弊,有利于创建现代文明社会下幸福美好的家庭婚姻生活,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人和人类社会自始至终都是与时间同在、同一的,人的存在(此在)、人生恰恰是在时间之流中显现(或度量)出来的。"时"是《周易》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开创中国文化先河的《周易》是人文型时间观的缔造者。《周易》的"时"观显示出"人文性"、"时势性"和"应因性"等等特质。  相似文献   

16.
《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部珍贵文献,历代阐释《周易》的著作不下3000种,黎子耀教授撰写的《周易秘义》自创新说,认为《周易》是一部披着宗教外衣而掩盖其革命内容的伟大著作——殷周奴婢起义史。《序卦》、《杂卦》两篇注是全书的精华,揭示《周易》的主旨。《序卦》叙述奴婢的起源和殷周奴婢的反抗斗争,为殷周奴婢起义史之一页。《杂卦》在形式上,杂糅六十四卦。全文分为四段:前十八卦为第一段,叙述奴婢的产生及其反  相似文献   

17.
吴心 《黄埔》2007,(4):62-63
《周易》《周易》最早是一部卜筮之书,大约成于殷末周初。传说伏羲画八卦、神农重叠为六十四卦,周文王演为三百六十四爻,以卜事物吉凶,这些称为经。孔子注释发挥写成“彖辞”上下、“象辞”上下、“系辞”上下,加上“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即《十传》。但据考证,《十传》并非都出自孔子之手,最晚的部分应成于战国时代或汉初。自秦汉以来,  相似文献   

18.
《周易》辩证逻辑思想拾零颜华东现称为《周易》的这部书,是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的,即《易经》和《易传》。《易经》为六经之一,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易传》是对《易经》中的卦辞和艾辞的解说和发挥。《周易》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其成书年代跨度很大,大体...  相似文献   

19.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构成。《易经》大约成书于殷末周初。距今三千多年。《易传》是对03经》的解释.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相距七八百年。《易经》起始于古代占筮.实质上是一部哲学和应用相结合的著作,是一部探索人生与社会的奇书.是中国古代经典之首。经典的作用和价值。叶圣陶先生在《经典常谈序》中说:“经典训练不限于学校教育的范围而推广到整个社会.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既不能数典忘祖,将《易经》束之高阁,或是斥之为封建迷信,弃之如敝屣:也不能将它庸俗化,当作装神弄鬼、  相似文献   

20.
《高僧传》是记载自东汉永平至梁代天监间的一部著名僧人传记,在整个汉语史研究领域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巨大的研究价值.而《汉语大词典》是众多学者写作和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对汉语词汇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汉语大词典》中引用的词条首例,有很多比实际用词晚很多年,这必然会影响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所以以梁代释慧皎撰的《高僧传》为例,对《汉语大词典》中的始例进行补正,不仅对词典的编纂和修订起到一定作用,同时这也是《高僧传》语料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