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浩 《党政论坛》2013,(3):64-64
一是人才变“奴才”。大凡人才一般都有独特的爪.陛,倘若领导干部认为其“不听话”、“不合群”,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冷落、压制甚至打击人才,极易使人才奴性化。由“谔谔之士”变身“诺诺之徒”,以领导的思想为思想,以领导的意见为圣旨,从而彻底丧失独立思考、创新进取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士者,当为中国民众认同的士林文化珍惜自己的名节,尤其那些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之士,更应顶住诱惑当忧虑后辈一代不如一代的喟叹之风盛行时,笔者却深惑同侪异化的速度及广度  相似文献   

3.
亢振洲 《民主》2006,(4):44-44
作为记者,多年参加全国两会的采访,说句实在话,我感到代表、委员们无论是对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还是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等,几乎都是一片赞扬声。特别是对于政府的工作, 更是肯定有加,赞不  相似文献   

4.
曹操与谜语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曹操只是军事家,一介武夫.其实,曹操不但精武而且善文,他到处网罗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也多方招知名的文学之士,因此促进了建安时期文学的发展.曹操对文学的贡献不仅在风气的倡导上,作为一个诗人,他的创作成就也是巨大的,他的传世诗歌就有<龟虽寿>、<观沧海>等二十多首.  相似文献   

5.
张爱萍上将,英姿儒雅,文采飞扬,以"军中才子"、马上诗人"闻名于世,军中有才好学之士无下为之钦服倾折. 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阵亡.四师开追悼大会,张爱萍将军书一挽联悬于主席台两侧,上联为"恨寇贼杀死吾战友",下联为"率全师誓为尔报仇",时人称为佳对.  相似文献   

6.
儒家"义利之辩"是儒学的核心学说之一。从孔孟延续至明代,对士和士大夫阶层而言,一直奉行"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相对立的"义利离"之思想宗旨。林东城的"义利观"从"道殊相济,趋利义行"出发,遵循"尚义好礼,以义主利"的原则,进而认为"义利之辩"是"君子进德之几",若能"知止之几",足以"励世廉贪"。林东城是明代新"义利说"的重要代表,突破了传统义利观"义利离"之旧说,由以"士和士大夫"为立教对象转向对"四民"立教,由"义利离"转向"义利合"。士商"异业而同道",士与商社会阶层的交互影响,促进了新的价值观念的产生,对明清儒学的内在转向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晚唐作家裴铏的文言小说集《传奇》是一部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著作。书中多写神仙诙谲之事,具有浓郁的仙道色彩,从仙道方面论述了成仙人物的各种类型:豪侠之士;崇道之士;痴情之士。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学术大繁荣时期.长期活跃于战国时代齐国都城的杰出思想家荀子(约公元前307年-公元前213年),批判地吸收了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流派的前卫观点,融百家之长,汇各派之优,并有所创新发展,建立了一个规模宏大的思想体系,成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一书广博宏深,内涵丰富,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教育等领域,在学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他的思想有些已经超越了孔子.冯友兰说:"孟子以后,儒者无杰出之士,至荀卿而儒家壁垒始又一新."  相似文献   

9.
隋文帝杨坚平定南方,统一天下.新君新气象,杨坚实在看不惯前朝文人们的各种瞎得瑟,决定进行文艺整风,以整顿文风开刀.杨坚决定与李谔一起配合,进行改革. 开皇四年(584年),杨坚昭告天下,要求“公私文翰,并宜实录”.用现代话来说,不管是官方文件还是民间写作,要求务必实事求是,不玩虚的.  相似文献   

10.
察举制度是两汉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我国古代选士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对两汉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西汉建立之初,历练世事、老谋深算的刘邦认识到秦亡原因之一,就是天民之秀杰的“士”无容身之地;再加上儒生陆贾“逆取顺守、文武并用”的进说(《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刘邦在天下初定时,就着手登进新的人才,于公元前196年下诏,令各级臣下举荐贤才:“贤士大夫  相似文献   

11.
唯唯诺诺,名声不是太好。其实,唯唯诺诺不是坏事。一名共产党员、一位党的领导干部,在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就应该唯唯诺诺,毫不动摇坚决贯彻。在贯彻中根据地方特点,结合地方实际,创造地方特色。当正确的决策出台之后,就应该唯唯诺诺,坚决实施。在实施中针对具体情况,注意监督反馈,创造性地高效率地完成任务。 唯唯诺诺确也不是好事。史载,唐太宗晚年欲兴兵高丽,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士为四民之首,本与庶民不同,名士则更出奇,身无宏才,胸无大志,不做疯狂之事,怎称名士?东周列国,名士辈出,汉魏以降,尚有陶、谢、阮、嵇,虽略逊于周,亦风流如故.迄宋元明清,学子为科场所困,试帖楷摺,砣砣终日,皓首穷经,以搏功名,时至清末,士风萎靡,奄奄一息.俟戊戌变法,先有康、梁之鼓吹,后有谭、唐之流血,士风大振,生气为之一转,及至癸卯,排满之声骤起,章、邹倡言革命,孙、黄策动起义,大江南北,应者云集,士与革命结合,又是一番气象,志士也,斗士也,战士也,烈士也,惊天地而泣鬼神,《苏报》案即是一例.  相似文献   

13.
名句鉴赏     
论材审用,不知象不可《管子·七法》待士不敬,举士不信,则善士不往焉战国·鲁·尸佼《尸子卷上》剑不试则利纯暗,弓不试则劲挠诬,鹰不试则巧拙惑,马不试则良驽疑汉·王符《潜夫论·考绩》临事之选,仅取其才;而平日之选,择其德名句鉴赏  相似文献   

14.
《侨园》2012,(1)
寻根溯祖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将钱氏列入"以官为氏"类,说:颛帝曾孙陆终生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焉.据《史记·楚世家》记载,陆终是颛顼的曾孙,他的妻子怀孕三年,剖腹产,生出6个儿子,"三日彭祖".彭祖是有名的大寿星,《世本》说他"姓笺,名铿,在商为守藏史,在周为柱下史,年八百岁".他的后裔彭孚,在西周任钱府上士(钱府,掌管钱财的官署;上士,官名,周代士有上士、中士、下士),彭孚以官职为姓氏,就是钱氏.因西周建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彭孚在京为官,故钱姓形成于陕西.  相似文献   

15.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自古暨今,方术士也是重要一行,业务范围涵盖星占、神仙、占卜等项目.而在此行绵延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混得最风光、堪称状元之才的,非栾大莫属,就连汉武帝也着了他的道. 栾大"为人长美",是个帅哥;"敢为大言",尤其喜欢吹牛,杀伤力极强:皇上啊,我经常去大海里游逛.怎么去的?踩片树叶就去了呗,也经常遇...  相似文献   

16.
著名耶稣会士利玛窦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的地位以及所做的贡献,学界已有相关研究,但关于利玛窦在华经济活动及其经济伦理观的研究,学界所论不多。利玛窦作为第一批进入中国的耶稣会士,其生活状况、经济活动与世俗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秉持"量入为出""谨慎地消费每一个铜板"的原则,探索出适合中国教会发展的支出原则。他"受俸不做官",开传教士供职朝廷之先河,体现了"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的传教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一 四川是一个很有特点的省份。新中国一九五五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授衔的十位元帅中,竟有四位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当然,这有很大的偶然性。因为几十年间,在监牢里和战场上,牺牲的英雄豪杰,才智超人之士,其  相似文献   

18.
汉冶萍公司是清代的官办企业,筹建规模之宏巨、资金之富厚,在当时称得上无与伦比.但建成后的效益却又是最差的.非但无为国计民生的滋养之泉,反倒成了压迫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包袱.究其根由,实在是官僚主义危害太深.汉冶萍公司的诞生,完全是不懂经济的官僚滥用权力的产物,其代表人物就是张之洞.按道行来说,也属封建官吏中的开明之士,办炼钢厂,他却全属外行.因此,最聪明的办法,无疑是邀集专家来相商,然后决策.可是,急功近利的张之洞,恨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顾不得三思就向英商定购了一套钢铁机炉设备.英商从没见过凭一纸电文就要做成大宗生意的买卖,当下婉  相似文献   

19.
一百多年前,象林则徐这样“开眼看世界”的通达之士,还属凤毛麟角。 而今天的中国,改革与开放打开了国门,打开了万千中国人的眼界。上海机床厂厂长甘韵麟,就属于那些开眼看世界的通达之士中的一个。 以生产精密磨床著称的上海机床厂,论规模,在全国机床行业属第三流;论经济效益,从一九八三年起,工厂的利润总额、上缴利润和资金利润率却居全国机床行业之首。若在过去,甘韵麟有充足理由自  相似文献   

20.
对于知识分子如何为人处事,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并不缺乏规范,"士可杀,不可辱","士大夫之耻,乃为国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这种种说法都有道德训诫的成分在里面.不过,在不同历史时期,知识分子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比如他们在战争年代就比在和平时期更能表现出高贵的心性,也更敢于作出让人肃然起敬的取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