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共产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提出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也都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不断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现实,超越现实,不断探索和创新的伟大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动力。30年的改革开放,从形上学的维度看,必然内蕴和外化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性原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指归。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全面、系统、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体系,总结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对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孟浩明 《理论前沿》2003,1(4):15-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四个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根据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而提出的,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人的学说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也是现实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早在《共产党宣言》中他就揭示了这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在《1844年经济学哲…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的目标,也是我们现实社会不断努力的方向。共产主义成了飘渺的梦想,现实中我们坐等之到来,无所行动。当代中国,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有其具体的、阶段性的含义。如何在现阶段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至关重要的启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马克思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含义入手,阐述了现阶段自由全面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中国现阶段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成功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如何发展、怎样发展、向何处发展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而且通过这个伟大的实践,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做出了伟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世界文明潮流表现为向着三个方向发展的趋势,即:向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向着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向着国家软实力实现的发展方向的趋势。在这三个趋势方面,中国共产党都是站在时代最前沿的名副其实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7.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为理论基础,以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为社会实践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原则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有不同的涵义和相对独立性,又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可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三者分别具这一总体范畴,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现实基础和客观具有极其丰富的意蕴。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马、恩关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论述的伟大贡献及局限;分析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的挫折原因,详细论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以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  相似文献   

10.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一个社会团体对它所信仰的理论体系和社会形态的追求和向往。邓小平同志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是说,理想有远大理想和现实理想之分。远大理想是一座大厦,而现实理想则是通往这座大厦的台阶,二者形成一个完整而又多层次、相互联系的整体。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坚持以共产主义为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具体化。因此,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必须首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理想。这是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在现阶段的社会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最为本质的特征之一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着眼点;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相互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重要论述,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党的奋斗目标的理论升华和理论创新。一、人的全面发展的伟大理想。人的全面发展,是人道主义所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九十多年接力探索的理论成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源于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源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不断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载体。中国模式的主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制度依托是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主体地位,突出特色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价值理念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中国模式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和贡献,它是动态发展的,并将随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邓小平理论精髓的实事求是,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行动哲学。这一主流哲学生足于人民实践,解构了当代中国若干“历史之谜”。其实质是科学真理与人民实践的高度统一,其最高行动是对社会主义实践全面而深刻的反思。由此,实事求是升华为现今中国的“时代精神精华”。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它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反映了当今世界和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深入推进的改革开放、曲折前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目益凸显的文化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创造性实践,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现实,超越现实,面向未来,不断探索和创新的伟大创举,是社会主义中国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实现新飞跃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同中国具体的民生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并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之上的伟大自信,是党和人民在新的起点上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重要精神力量,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强大优势,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伟大发明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孕育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