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外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有可取之处,但其理性缺陷也十分明显。正确理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进程中构建我国新型的生态伦理关系,必须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诉求,从价值向度和实践向度两个方面深刻把握当代中国生态理性对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公正作为价值判断,是对现实分配关系与利益关系的一种评价.作为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公正的实现依赖于制度安排.以公有制、按劳分配和市场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公正原则的重要体现形式,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3.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首要位置,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演进历史为切入,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价值,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4.
冯丹  刘经纬 《学理论》2012,(13):64-65
马克思主义是庞大的科学理论体系,生态文明观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良性体系;其次,保护自然是人类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最后,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具有明显的实践向度和历史唯物主义向度。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开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共产党的视阈下,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具有一致性,其核心就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核心价值目标的衡量标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所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及其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体现了价值体系与制度的统一,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它体现和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从而在总体上形成更加科学、完善、有效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19,(3):80-86
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的文化基础,生态资源的价值认知与生态资源资产核算是生态价值观念理论与生态文明实践结合的重要契合点。雄安新区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其生态资源的价值认知与生态资源资产核算能够为中国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起到导向性作用。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指导思想的引领下,通过系统梳理生态资源价值的理念变迁和核算方法体系,针对雄安新区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空间")协调为前提,依托地学大数据方法的支持,综合统筹生态资源价值与生态资源安全,构建面向主体功能、"三生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资源资产综合核算体系。这既是拓展从生态整体性视角思考生态价值观念与实践的科学尝试,也是雄安新区整体性治理成效评估的创新起点。  相似文献   

7.
王帆  杨延虎 《学理论》2013,(14):1-2
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遇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等一系列问题,迫使人类不得不进行反思,进而唤起生态建设理念。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繁荣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现阶段,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树立全民生态文明观念;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推进传统消费观向文明、健康、绿色消费观和消费模式转变,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人类价值理念和理想形成的"场域",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本向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三重导向功能:价值引领功能、精神动力功能、道德支撑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人民性、历史性、先进性三重内在属性;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理论创新和保障民生公正,是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与自然价值的互动关系入手,分析"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价值生成与价值转化关系,是强化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在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受"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以及"科技理性"等思潮影响,"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面临着"只见青山不见人""金山银山是目的"等环境伦理冲突。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思想为指导,发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人民主体制度优势,践行"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之路,最终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统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进行的,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本文在阐述马克思的生态理论以及对我国生态状况的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地提出了马克思生态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以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道路的理念。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精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诉求,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就其基本内容而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伦理观既着重于对资本主义的异化批判,也着重于揭露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既着重于揭示生态发展的共产主义向度,也十分强调社会主义政府的基本责任。因此,在当代世界的视阈内,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伦理观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它不仅对于正确地认识当代世界的生态伦理问题,而且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建设,均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制度维度是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践行的一个重要视角。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经历了一个理论意涵不断丰富深化、体系架构渐趋清晰的发展过程,先后形成了以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两个权威文献为蓝本、以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主要样态的框架构想或顶层设计,从而对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之维”作出了既高瞻远瞩又立足现实的整体筹谋与规划安排。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7)
同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奥康纳和福斯特研究路径却有着根本的区别,奥康纳以"生产条件"为出发点论述了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福斯特则在重构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思想的过程中阐释了马克思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这两位学者及其学术共同体对生态问题的思考,对当下的启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既重视经济发展,又要考量生态后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变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为社会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学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方面有三种出场路径:一是针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进行个案研究;二是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主体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探讨;三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本身展开研究。这些研究存在着难以遮蔽的理论困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整体性"1研究出现真空;中共领袖人物"个案式研究"存在重复研究的失衡和寻章摘句式研究的偏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基本内容的系统概括存在"空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之间渊源关系难以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发展历程的划分存在着"简化理解"和"浅尝辄止"的理论局限。未来学界应有针对性地破解上述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6.
<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哈尔滨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一些区、县(市)河湖水系不畅、水域面积萎缩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从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高度,明确提出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并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7.
“四个自信”是一个整体,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自信,具有强烈而鲜明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文明逻辑和价值逻辑。只有把“四个自信”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自信的总体性视域中,才能正确把握“四个自信”的逻辑理路及其核心要义。“四个自信”是建立在科学根据基础之上的实践自觉,其真谛与要义在于推动和引领当代中国实践,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属于社会主义文明的范畴,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坐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实现了人本逻辑对资本逻辑的超越。在严格的意义上,“四个自信”就是中国人民对自己的自信: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自己走出来的,中国理论是中国人民实践的理论总结,中国制度是用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的重要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也需要强有力的精神驱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而生态文明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从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全面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理论基础;并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内涵,即生态和谐、生态生产力、生态政治、生态民生和生态素养理念;且研究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社会的生态践履,有利于推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回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形成,最后从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和倡导绿色行为方式三个路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然发生变化,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建立与新时代匹配的生态文明制度,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最终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