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世界历史已进入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人们享受着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同时也面临诸多全球性问题的挑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它们也是困扰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经济技术怎样发展,但我们生存的地球家园只有一个,地球家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面临着更为紧迫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星 《求是》2013,(4):53-55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  相似文献   

3.
陶溶 《唯实》2000,(3):32-35
困扰人类的全球问题 20世纪以来,战争与和平问题曾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从70年代开始,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和焦点,已成为困扰人类的全球问题。 人类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的无节制索取和掠夺性开发,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联合国专家曾撰文警告有十大祸患威胁人类。一是土壤遭到破坏,肥力下降,剥蚀严重。全球每年流失土壤250亿吨以上,毁坏农田300多万公顷。二是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三是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地球上共有300万种生…  相似文献   

4.
《新长征》2006,(6)
节约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它植根于地球资源的有限和人类需求无限这样一个严酷的事实。开源节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李抒望 《共产党人》2005,(22):32-33
节约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它植根于地球资源的有限和人类需求无限这样—个严酷的事实。开源节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智慧。正是这种智慧,使我们能够趋利避害,未雨绸缪,努力让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角度看,全球化是一个矛盾体系,是整合与碎裂、一体化与分离化、世界化与本土化的张力场。全球化时代文化多元化是必要的,但推到极端刻意强调文化本土化、文化民族主义及发展为文化沙文主义、文化原教旨主义,将导致文化的矛盾、对立与冲突,影响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甚至将脆弱的地球村推向崩溃的边缘。因此,在全球化时代,展开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对话,消除偏见与冲突.是21世纪地球村公民生存发展的智慧选择。  相似文献   

7.
刘陶 《学习月刊》2015,(1):39-40
一、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的意义水是支撑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而人类和生物生存的淡水资源极为有限:地球上97.2%的水为海水,人类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河水、淡水湖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左右。伴随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亦不断增长,全球有超过1/3的人口面临用水压力,地表水资源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  相似文献   

8.
正一、历史的概念问题专门史(以下称"专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历史学科的范畴。那么,何谓历史呢?从广义来说,是指一切事物已往的运动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自然发展史比人类社会发展史时间更长,范围更广泛。由于先有地球,后才有人类,所以人类社会发展史时间  相似文献   

9.
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社会内部关系、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人类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地生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平与发展的一个基础性要求,就是要确保人类社会内部关系和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两种关系能够和谐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进行阐述时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的新一代领  相似文献   

10.
<正>从毛泽东的"环球同此凉热"到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不断与时俱进,中国逐渐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命运共同体"的提法,最开始出现在2011年《中国和平发展白皮书》上,后在十八大报告中隆重推出,虽发轫于20世纪下半叶国际社会"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  相似文献   

11.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自有阶级以来的两种基本状态,战争与和平问题是一个关乎人类命运和文明发 展的根本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当代世界伟大政治家和理论家的邓小平,以洞若观火的敏锐思维,严谨细致 地分析了当代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高屋建瓴地揭示了当代战争与和平的本质,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 主题"以及"世界战争可以避免"的科学论断,确立了新时期的战争与和平观。邓小平新时期战争与和平观极大丰 富和深化了经毛泽东发展了的马列主义战争与和平理论,确立了对新时期战争与和平的根本看法和基本态度,对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就邓小平新时期战争与和平观的确立及其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展 开阐释和评析。  相似文献   

12.
自人类出现以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之间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人口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虽然20世纪是有史以来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期,但同时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困扰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体到赤峰市地区,也存在着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资源破坏日益严重等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赤峰市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进程。因此,分析和研究赤峰市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对实现赤峰市经济的…  相似文献   

13.
试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判断的形成□陆仁权对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判断的形成问题,不少文章认识差距甚远,概括起来,大致有七种说法。其一,“二战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不同于战争与革命时期的...  相似文献   

14.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的当今世界上,各国政治家对许多重大国际问题有着不同的见解,但在必须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护人类家园方面却能达成高度的共识。这是因为,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成为摆在当今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当代人回首既往,教训很多,在开辟未来的进程中,必须深思熟虑,努力把一个美好的家国留给子孙后代。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197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保工作提到国家的议事日程;197…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初,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变幻莫测.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合作与共赢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福祉.中国的和平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中国的成功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和引领者,是世界发展的贡献者和促进者,是国际合作的受益者和推动者,是“共赢”思想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必将为实现人类社会共同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作出"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逐步实现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的战略决策。科学地揭示了信息化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本质联系,本文从当前世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论证两者的关系和结合问题。一、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邓小平同志指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发展是时代的核心问题。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其主要的标志是人类社会逐步向信息社会过渡。西方未来发展学认为,人类社会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将顺序经历农业经济社会、工业经济社会和信息经济社会,当前各主要发达国家早已进入工业经济社  相似文献   

17.
所谓“可持续发展”问题,绝不仅仅是经济持续发展问题,也不只是社会持续发展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人类本身的持续生存和永续发展问题。实现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确立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正确理念;必须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具有人类和全球视野,着眼解决和妥善处理国家和国家之间、民族和民族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复杂社会矛盾;世界各国都应该也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丁蕊 《党课》2006,(8):65-67
回首历史长河,人类的发展始终与能源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严峻的事实摆在了我们面前:地球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过度的开采在加速社会发展的同时,地球资源枯竭的危机也正一步步地向我们逼近,从人类社会长久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可供长期使用的新能源来代替传统能源。这时,太阳能就进入了人类的视野。与传统能源不同,太阳能有着无公害、无枯竭危险、就地取材、能源质量高、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等特点,因此被称为未来社会的绿色能源。  相似文献   

19.
面对环境问题的科学真理观:从天然自然走向大自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增强,工业时代的人类在使得国民生产总值呈指数增长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呈现加速和全球化趋势;在使得人口剧增、人类对资源的消耗和需求剧增的同时,自然资源日益贫乏。全球性的人口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使人类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要么沿着传统的道路走下去:从而加速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及其人类的灭亡;要么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行,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留下一个适合于后代居住的地球。无疑,后一条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转折。转折了的历…  相似文献   

20.
李忠 《党建文汇》2001,(4):24-24
首先,从时代发展的主题来看,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这个基本的判断没有变。但冷战思维仍然存在,新霸权主义还在发展,天下仍不太平。各国人民要和平、求发展的强劲呼声,正在倡导和形成许多新的人类价值观念,并逐步渗透到每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精神观念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但与此同时,冷战思维、新霸权主义等不仅在政治、军事领域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