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聪 《半月谈》2021,(2):12-13
历时7年,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终于在2021年到来前落槌。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这无疑将有力拉动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复苏,增强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信心。该协定也是中欧经贸合作新的里程碑,待协定在欧洲会议通过正式生效后,中欧经贸伙伴关系的质量将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王朔 《人民论坛》2021,(8):76-79
中欧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合作需求更是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其中的竞争性也日渐显现,双方关系正进入一个新阶段,特别是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加速了欧洲对华认知的转变。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这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状态,对中欧来说都既是挑战又是契机。面对进入新阶段的中欧关系,我们应当理性客观认识,精准把握欧洲的心态变化,积极构建共识、管控分歧,共同维护中欧合作发展的大局,为强化全球治理共尽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正眭国瑜代表:以全球视野谋划我省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区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与欧盟完成高水平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要抓紧研判我国与亚太和欧盟达成的贸易和投资协定,创新推动我省招商引资工作。建议:第一,下大力气培养招商人才队伍,通过培养精准的研判能力使其具备快速反应和迭代发展的招商引资能力。第二,对照规划目标和全球500强及全球细分产业头部企业,梳理潜在外商投资名单,精准施策,定向招商。第三,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建立全球招商网络,使招商引资走出国门,鼓励有条件的市区积极在发达国家派驻代表或者招聘当地招商代表,宣传推介区域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4.
3月31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欧盟总部时强调,应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将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升级版的战略伙伴关系,能否达成,关键在于中欧双方能否用全新的视角定位彼此,抓住机遇,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5.
姚铃 《时事报告》2013,(7):47-47
2013年上半年,我国的自贸区战略在欧洲取得重要突破。4月15日,我国与冰岛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5月24日,我国与瑞士签署了结束中瑞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谅解备忘录,并有望于今年7月正式签订双边自贸协定,这标志着我国的自贸区战略布局已经迈向了"欧洲心脏"。中冰自贸协定与中瑞自贸协定均是全面的协定,内容涵2013年上半年,我国的自贸区战略在欧洲取得重要突破。4月15日,我国与冰岛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5月24日,我国与瑞士签署了结束中瑞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谅解备忘录,并有望于今年7月正式签订双边自贸协定,这标志着我国的自贸区战略布局已经迈向了"欧洲心脏"。中冰自贸协定与中瑞自贸协定均是全面的协定,内容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  相似文献   

6.
杨志远 《传承》2012,(4):84-85
中欧关系在国际体系中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1975年双方正式建交外交关系以来,中欧关系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全方面和多领域的合作格局。双方在经贸及其他各领域的合作也伴随着政治关系的改善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至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中欧关系又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的历史特征。将首先从金融危机后的中欧关系的变化入手,简要概述2008年至2010年之间对中欧关系产生影响的历史性事件,然后综合这些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对中欧关系发展中的合作与阻碍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5月15日至30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应邀对荷兰、克罗地亚、卢森堡、西班牙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深刻变化、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凸显、中欧关系发展面临难得机遇的背景下,我国主要领导人今年对欧洲的又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对深化中国同四国友好合作关系、巩固和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格洛斯部长,尊敬的冯·伯斯特市长,尊敬的施密特前总理,尊敬的德莱尔主席,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我很高兴在金秋时节与大家相聚汉堡,共同出席中欧论坛第二次会议。中欧论坛自创立以来,为加强中欧之间的友谊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借此机会,我要向长期致力于中欧友好合作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中欧关系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欧领导人建立了年度会晤机制,双方确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在商签新一代伙伴合作协定,  相似文献   

9.
2008年的中欧关系,媒体经常报道的是双方关系出现了一些摩擦和麻烦。毋庸讳言,过去一年里,中欧、中法关系的确出现了一些麻烦,欧洲的某些行动引起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反感和愤慨,中国也做出了必要的反应,这是完全正当的。我以为,我们一方面要认识中欧关系出现一些麻烦的根本原因,同时也要看到中欧关系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欧洲的关系将继续不断地增强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延,中欧关系将成为世界事务中一个新的轴心,并将充当一个不稳定的世界上的一个稳定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两岸关系》2021,(2):38-39
正2020年11月15日,在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东盟十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协定实施后,将建成涵盖全球30%的人口(约35亿)、约占全球1/3经济总量(GDP总量达25万亿美元)的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2014年3月22日-4月1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了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了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和欧盟总部。习主席这次欧洲之行举世瞩目,也是中国外交上的一次重大行动。访问成果丰硕,历史将会证明这是一次对中欧关系有巨大推动的访问,是中欧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1996年,对于欧洲(主要指欧盟)来说,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欧洲这一旧大陆在继续探寻新方向,其中有三个问题最值得人们重视,它们不仅对欧洲本身事关重大,而且对欧洲的外部世界也有不小影响。一、1996年的事态发展进一步表明,在世纪之交,欧洲的全球战略地位主要取决于三项因素: 1.西方在全球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在经济上,取决于改善他们“国家的作用”,包括改善国家与市场、国家与企业、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以  相似文献   

14.
2005年4月,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限制取消不久,美国和欧盟相继对中国出口纺织品提出设限请求。一时间,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纠纷逐渐激化.成为影响中美、中欧经贸关系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欧盟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差异主要集中于六个方面:"一带一路"是地缘政治战略还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是宽泛模糊的计划还是面向世界的合作框架;是为了国内利益国际化还是打造命运共同体;是为了成为全球发展治理的楷模还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是加剧中欧竞争还是促进中欧合作;是替代性的秩序重建还是补充性的制度规范。这些认知差异根源于中欧双方所持有的"中国意象"的差别。消除欧盟对中国的"意象"以及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偏差,需要中欧双方在双边合作、全球治理以及机制建设等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建设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时代潮》2000,(11)
15天欧洲之行,朱镕基总理率领的中国代表团辗转6个富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度,一路架设着中欧合作的桥梁。我们作为随行记者,见证了这一段历史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作为当前全球参与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协定正式生效给中国带来几多机遇?  相似文献   

18.
国际     
《时事报告》2009,(4):127-128
温家宝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 5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总统克劳斯、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举行了会晤。中欧领导人主要讨论了中欧关系、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尊敬的万哈宁总理,女士们,先生们:我很高兴在美丽的赫尔辛基出席2006年中欧工商峰会。首先感谢会议组织者的热情邀请和精心安排。今天,近500名中欧工商界人士相聚在这里,共商双方经济技术合作大计,这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的生动写照。在座各位非常关心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市场前景,我愿简要作一介绍,并就进一步加强双方经贸合作谈一些看法。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8年来,国民经济实现了年均9.6%的高增长,去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9%。伴随经济的持续快速增  相似文献   

20.
赵小刚 《友声》2006,(5):22-22
应对外友协邀请,欧洲议会议员帕里希一行于5月23日至28日访问了北京、成都和西安。帕里希是英国保守党成员,自1999年起一直是欧洲议会议员,目前担任欧洲议会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关系代表团团长。长期以来,帕里希十分关注动物保护,特别是亚洲的动物保护问题,现为欧洲议会禽流感问题报告员。帕里希一行此次访华,主要是了解中国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的政策以及有关“养熊取胆”方面的情况,希望通过访华,加深中欧双方的相互了解。在北京期间,帕里希一行拜会了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并就有关养熊取胆、动物禽流感防治及中欧合作等问题同上述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