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6年3月,我县濠村公社际前生产队的水牛,发生原因不明的以舌糜烂和贫血为特征的疾病,9头水牛发病7头,发病率77.7%,死亡6头,死亡率高达85.7%;而且除一头老牛外,其余6头都是劳力牛。给这个生产队造成严重损失,直接影响了春耕生产。现将诊疗记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979年11月中旬到1980年4月贵州省遵义地区湄潭等8个县(市)、33个区、68个公社、152个生产队,首次大批发生以水牛为主,表现跛行,蹄腿肿胀,溃烂,蹄匣开裂甚至脱落,耳尖、尾端干硬坏死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散发病,共发病1033头,死亡271头。继后1980年11月中旬至1981年3月下旬,本病又再度在该地区的绥阳、遵义、湄潭、凤冈、桐梓、习水等六个县、24个区、42个公社、291个生产队发生,共发病768头,死亡159头,其中以绥阳县病情较为严重,发病514头,占全地区发病数的66.9%,死亡104头,占全地区死亡数的65.4%,为了明确病因,在前鉴别排除牛伊氏锥虫病、坏死杆菌病等及初步复制的基础上进行复制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3.
发病情况 我区农村社队喜将鲜薯或薯干加工磨粉,把粉渣浆作为精料喂牛,粉渣浆放置时间较长,就会发酵变酸(pH4左右),因而造成耕牛酸性饲料中毒者较多(用鲜浆渣饲喂者未见发生中毒)。发病初期食欲反刍减少,有轻微双目呆痴、视力迟顿现象,精神不振;中期体躯发僵,后肢不遂,有时踉跄,甚至歪倒在地,身体逐渐消瘦;后期卧地不起,虚拖长期不死,多半最后宰杀。据1979年4月份社旗县4个公社10个大队38个生产队调查,有牛664头,发病185头,发病率占27.86%,死亡90头,致死率占48.65%。据青  相似文献   

4.
家畜采食栎树叶引起中毒,已早为人们所知。特别是对牛的危害最为严重。我国四川省1982年18个县因青杠树叶中毒的耕牛达6138头,死亡1902头。1983年中毒3362头,死亡768头,陕西省汉中地区10个县1977~1984年不完全统计发病牛19251头,死亡5546头,损失严重。关于中毒的机理国内外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毒理机制至今尚未彻底阐明。一般认为有毒成分是栎叶丹宁中的多羟基酚类物质。在防治方面,Dollahite等人(1966)在牛采食栎叶无法避免的情况下,给精料中加入10~15%氢氧化钙取得一定的预防效果;周婉丽(1980)报导口服石灰水预防本病有效,牛德俊等(1984)报导,口服0.1%高锰酸钾2000~3000ml时,能预防栎树叶中毒,其方法简便,成本低廉。为了进一步探讨高锰  相似文献   

5.
我县于1979年10月下旬开始发生猪弓形体病,至1980年1月底止,据统计,全县13个公社有12个公社、93个大队、874个生产队先后发生流行,分别占全县总大队数的6O%,总生产队数的43.6%;发病猪只达13371头,占存栏生猪的35.6%;死亡6671头,占发病猪只的49.9%。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行情况 1.传染快,呈爆发性流行:首先在县城镇发现部分已经过猪瘟、猪肺疫、猪丹毒防疫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每到干旱的夏、秋季节湖水下降后,本地鸭群中常发生麻痹症成批死亡。如高楼公社利民大队集体养的鸭1978年7月份死亡近1000多只,昭阳公社薛河大队集体鸭1979年7月份死亡600多只,1980年8月份留庄公社马口大队社员养的鸭死亡近2000只,1981年7~8月鲁桥公社兽医站和该社新民队社员养鸭又突然发病,出现典型的运动中枢麻痹症状,并大批死亡。我们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初步诊断为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人和公社有11个大队,59个生产队,2,702户,16,450人,85,600亩耕地;现有生猪11,000头,马、骤、驴1,579匹,牛696头。1976年4月开始在全公社实行畜病合作防治制度。全公社集体、机关单位饲养的猪、马、牛和社员养的猪一律参加合作防治,每年按养畜种类和头数由公社收取一定数量的防治费;对参加合作防治的大牲畜和生猪实行包防疫、包治疗、包骟割;对治疗无效,病猪死亡时,给予适当的补助。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12月和 2 0 0 2年 1月 ,河南省信阳市某个体猪场7~ 10日龄哺乳仔猪 2次暴发疫病 ,造成 11窝 12 1头仔猪发病 ,5 7头死亡。经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及动物接种试验 ,确诊为猪弓形虫病。1 发病情况该猪场饲养母猪 3 8头、生长肥育猪 15 0余头、哺乳仔猪 16窝 170多头。 2 0 0 1年 12月中旬先后有 4窝 7~ 10日龄哺乳仔猪发病。开始出现高烧 ,每窝有 1~ 2头仔猪发病 ,1~ 2d后增至 5~ 6头或整窝发病 ,病程多为 3~ 4d。由于未能及时有效的治疗 ,有 4窝 3 9头仔猪全部死亡。 2 0 0 2年 1月又有 7窝 7~ 9日龄仔猪先后发…  相似文献   

9.
20 0 1年春季以来 ,赤峰市北部地区先后发生几起山羊疾病 ,其特征是发病急 ,死亡快 ,治疗效果不佳。经对其中一山羊群进行现场检查及综合分析 ,诊断为山羊食野生杏树叶中毒。1 发病情况赤峰市聂某饲养绒山羊 16 0只 ,其中成年山羊10 0余只。该群山羊以放牧为主 ,间或饲喂干草、秸秆等农作物 ,并补以玉米、豆饼等精料及添加剂。2 0 0 1年 5月 10日该群山羊放牧回来后不久 ,即发现有 8只成年山羊突然死亡 ,同时有 15 %左右的成年山羊表现临床症状 ,临诊中又有 2只死亡。2 临床症状病羊初期站立不稳 ,呻吟不安 ,流涎 ,腹痛 ,瘤胃臌气 ,时起时…  相似文献   

10.
1981年末,盈江县林管区鹿场存栏水鹿(Cervus unicolor Kerr)392头,1981年下旬~1982年2月,该鹿场爆发巴氏杆菌病,先后死亡水鹿73头,现将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报道如后。 (一)流行情况 该场1981年11月上旬饲养的肥猪先后有5头因发生猪肺疫死亡,猪死后即在水池边烫猪、刮毛、剖杀,造成场地污染,事后又未消毒,场内养的水牛常在该水池饮水又有4头水牛发生出败死亡,场内职工纷纷剥皮剐肉,人为扩散病原,乌鸦乱啄牛尸,不断  相似文献   

11.
20 0 0~ 2 0 0 1年 ,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和政、临夏3个县的 8个乡、14个村农户饲养的牛羊先后发生一种以高热、突然死亡、濒死期天然孔出血的疫病。2年内共发生 14起 ,发病牛羊 6 8头 (只 ) ,死亡 6 3头 (只 ) ,急宰 5头 (只 ) ,致死率为 92 .6 %。其中牛发病 18头 (乳牛 3头 ) ,死亡 17头 (乳牛 3头 ) ,急宰1头 ,致死率为 94 .4 % ;羊发病 5 0只 ,死亡 4 6只 ,急宰 4只 ,致死率为 92 .0 %。初期因群众不了解该病 ,剥皮解剖病死畜 4 9头 (只 ) ,4头被群众分吃 ,确诊后督促群众深埋 15头 (只 )。1 临床症状发病牛羊都是突然发病 ,表现昏迷 …  相似文献   

12.
牛、猪亚硝酸盐中毒颇为多见,但马鹿亚硝盐中毒国内尚未见报道。笔者在门诊工作期间,收治12只马鹿发生亚硝酸盐中毒病例,死亡4只,治愈8只,现将诊疗经过报告如下。 (一)发生经过 某场12只已驯化的育成马鹿,于秋季一天早晨出牧,路经已收获后的白菜地,马鹿采食了经过堆放发热霉烂的小白菜(没芯菜)及白菜邦,不久就有两只发病,相继十只全部发病。先发病的两只30分钟左右死亡,其余10只经抢救又死亡两只,治愈8只。  相似文献   

13.
对青海省祁连县某村羊、牛、马发生的病因不明的“口腔黏膜溃烂病”进行了调查。自2 0 0 4年 1月至 4月末 ,该村绵羊发病 2 3730只 ,发病率为 5 2 .7% ,死亡 36 4只 ,病死率 1.5 3% ;牦牛发病 14 4 6头 ,发病率为 2 7.8% ,死亡 6 5头 ,病死率为 4 .5 % ;马发病 12 4匹 ,发病率为 2 8.9% ,死亡 3匹 ,病死率为 2 .4 %。当年羔羊的发病率低 ,成年家畜的发病率高。 5月份草地返青 ,家畜吃上青草后 ,发病明显减少并逐渐停止。从所采集的羊病料中没有分离到致病性微生物。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与草场草原毛虫大量繁殖有关。  相似文献   

14.
山蟛蜞菊(Wedelia wallichii Less)为菊科蟛蜞菊属的一种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和我国云南、广西及广东等省区。它在兽医毒物学上的重要性迄今国内外未见报道。1974~75年冬春之交,四川洪雅县天宫公社曾发生过猪、牛因牧食(或刈食)该种植物而急性中毒死亡者数例。据Gardner(1956)记述 Wedelia asperrima少量可杀死山羊或绵羊;Mor’an和Koaic(1965)报道,14头猪因放牧于生长有Wedelia glauca的草场发生中毒死亡。其后以此植物作喂饲试验,或以其茎、叶、种子的提取物作皮下注射,都能引起动物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5.
酵面是在面粉中加入酵子,经25~37℃发酵后,加工食品的面团,对牛适口性很强,牛食入过多,会引起中毒死亡。1984~1987年,笔者在临床上共遇牛酵面中毒11例,其中6例治愈,5例死亡。 (一)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 所见11例酵面中毒牛,母牛9头(孕牛6头),公牛2头;  相似文献   

16.
炭疽是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洪涝灾害往往会引起该病的流行,如1991年,贵州省遭受洪涝灾害后,仅安顺地区就有52个村发生炭疽疫情:牛发病266头,死亡186头;马发病57匹,死亡38匹;猪发病74头,死亡51头;犬发病18只,死亡16只;感染人146...  相似文献   

17.
(一)发病调查 定西地区共七个县,除靖远县未作调查外,临洮、渭源、定西、会宁、通渭、陇西六县均有本病发生,死亡率较高。据1979年对全区不同地域五个公社的72个大队、342个生产队存栏31290头生猪的调查,其中患普通病猪3424头,患尿结石病猪172头。尿结石病猪占存栏生猪的0.549%,占患普通病猪的5.023%,其中尤以水川地区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流行病学资料 我省自1962年以来,多发猪的冬季拉稀病。仔猪死亡率很高,疗效不佳;大猪病势较轻,但仍出现水样下痢、掉膘、脱水、腹胀。究系何病,一直未能确诊。 本病多呈地方流行性经过,发病率相当高。如1963年冬,自贡市一个区的五个公社、一个农场的13994头猪中,发病1663头(发病率12%),死亡255头(致死率15.33%)。1971年一  相似文献   

19.
(一)基本情况 贺兰山鹿场共有基础马鹿、梅花鹿180只,行全年舍饲,饲料为精料玉米、胡萝卜和青干草。从1970年以来,每年的11月到翌年元月,天气剧变时,有部分鹿突然发病,主要表现神经症状,病程3~7天,发病鹿多数死亡,也有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者。 对该病曾怀疑为酮血症、镰刀菌毒素中毒,但防治效果不大。近几年该场鹿发病和死亡越来越多,1984年发病25只,治愈12只、死亡13只,发病率为13.8%,致死率为52%;1985年发病7只,死亡7只,发病率为3.9%,致死率为100%;1986年发病2只,死亡2只;1987年发病24只,死亡20只,发病率为13.3%,致死率为83.3%。此病发生无性别差异,各年龄鹿均可发病,但仔鹿发病和死亡更多。对本病曾用磺胺类药、青霉素、链霉素治疗,效果不佳;用氯霉素配合对症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南阳地区自1956年以来,先后在南阳、方城、唐河三个县的十一个生产队中发生了一种以颈部化脓和食道溃烂为特征的牛病。据不完全统计,在疫区的208头耕牛中,发病189头,死亡158头,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我们于1973年开始对本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微生物学诊断,初步明确了本病的病原菌为化脓棒状菌,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