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1971年6月,谢觉哉过世,同为"延安五老"(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的董必武在病榻上写下这样一副挽联——"长征老战士,文革病诗人",短短十字总结了谢觉哉一生的经历。谢觉哉期待孩子们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共产主义事业有用的人。他特别解释,有用的人,不是要  相似文献   

2.
<正>谢觉哉(1884—1971),湖南宁乡人,著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他是有名的"延安五老"之一(延安五老即老一辈革命家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林伯渠、董必武),也是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和新闻宣传家,一生  相似文献   

3.
《党员干部之友》2023,(3):56-57
<正>1942年,朱德与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四老同游南泥湾时作诗《游南泥湾》,诗中有“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后来党中央驻于延安时,中央领导和全体干部借此诗,将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五位老同志尊称为“延安五老”。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做了一辈子好事的革命家和教育家。  相似文献   

4.
散木 《党史博览》2013,(2):10-15
在中共历史上,特殊的时代要求和氛围曾造就了全党浓郁的读书风气和良好的学风,如延安整风时期。这里,笔者着重叙述一下“延安五老”(徐特立、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以及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胡耀邦等人的读书风格。  相似文献   

5.
正1940年,吴玉章与董必武、叶剑英、边章五在重庆北温泉留下了一张珍贵合影,记录了他们的革命情谊。战斗在重庆吴玉章,四川荣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被尊称为"延安五老"。抗战时期,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董必武,湖北黄安(今红  相似文献   

6.
叶子 《广东党史》2011,(8):9-14
“延安五老”,指的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五人。“延安五老”这一称谓,缘自朱德总司令1942年写的《游南泥湾》一诗,诗中有“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等句。诗传开后,“延安五老”便在中央领导和全体机关干部中叫响了。  相似文献   

7.
吴珏 《湘潮》2012,(10):51-56
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有5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人称“延安五老”。他们分别是: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和吴玉章。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并在南京、  相似文献   

8.
正林伯渠(1886-1960),原名林祖涵,字邃园,湖南临澧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曾是国共两党的"元老"、中央苏区的经济"大管家",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桥梁、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谈判代表,与董必武、吴玉章、徐特立、谢觉哉并称"延安五老"。东渡日本学新知1904年,林伯渠经选拔考试,被选送到日本东京弘文学  相似文献   

9.
正延安时期,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徐特立、吴玉章5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被称为"延安五老",分别尊为董老、林老、谢老、徐老、吴老。"五老"均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入党的党员,无论革命形势和个人身份如何变化,他们初心永驻,共产主义的信仰始终不变,"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价值追求始终不变。  相似文献   

10.
谢觉哉(1883—1971),湖南省宁乡县人。红军长征前,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秘书长、内务部长等职。在中央苏区,他是人们公认的苏区五老之一。五位长者当中,除何叔衡外,谢觉哉和徐特立、林伯渠、董必武一道,参加了长征。  相似文献   

11.
荐书     
《红岩春秋》2020,(4):80-80
《辛亥革命亲历记》吴玉章是一位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讨袁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的革命老人,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一起被尊称为"延安五老"。本书由吴玉章关于辛亥革命的长篇回忆录和长文《论辛亥革命》组成,并附录《辛亥革命大事记》。吴玉章不仅是辛亥革命重要的当事人.  相似文献   

12.
刘岳 《前线》2014,(4):123-123,126
徐特立与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吴玉章一同被誉为“延安五老”。1927年7月,一片白色恐怖中,徐特立在汉口加入中国共产党。徐特立参加长征时已经58岁。1937年,徐老60岁生日时,毛泽东在给他的贺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称赞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徐老的这种革命风范,在营救被国民党关押的乔信明等红军将士这件事上,体现得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13.
1937年7月,中共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另四老为董必武、徐特立、吴玉章、林伯渠),作为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代表,来到了八路军驻甘肃办事处(习惯上称兰州"八办")工作.翌年11月调回延安.谢觉哉在兰州只工作了一年有余,但就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殚精竭虑,勤奋工作,在宣传和贯彻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使当时处在抗日大后方的兰州,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这里撷取的是谢老在兰州"八办"的几个工作片断,以此缅怀这位德高望重的革命前辈.  相似文献   

14.
王建柱 《党课》2012,(15):121-122
党史 中共“党内五老”是指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五人,均为建党前后参加革命的老党员。“五老”这一称谓,缘自朱德总司令于1942年写的《游南泥湾》一诗,诗日:“纪念七七了,诸老各相邀,战局虽紧张,休息不可少。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诗句传开后,“五老”便在中央领导和全体机关干部中叫响了。  相似文献   

15.
正1930年,徐特立结束了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的留学生活回到国内,在通过国民党军警特务的重重封锁后,于当年12月30日到达赣南革命根据地。一1931年11月7日,江西瑞金召开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徐特立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负责教育人民委员部的工作。自此,徐特立与董必武、林伯渠、何叔衡、谢觉哉被并称为中央苏区"五老"。  相似文献   

16.
正在长征的队伍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为年龄较大、德高望重被亲切地称为"长征四老"。他们分别是:徐特立、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这四位老革命家意志坚定、不畏艰险,乐观豁达、感召力强,成为长征中一道风景。徐特立:年纪最长,精神最旺"长征四老"中,徐特立年纪最长,参加长征时已经57岁。然而,这位年近六旬的老人意志坚定,积极乐观,他始终坚信"只要党存在,红军存在,我们在政治  相似文献   

17.
正吴玉章是一位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讨袁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的跨世纪的革命老人,20世纪40年代,他与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一起被誉为中国共产党著名的"延安五老"。在生活中,吴玉章这位出生书香门第、曾两次出国留学19年的革命家,却娶了一个大他两岁、不识几个字的乡下妻子。1946年妻子病逝后,吴玉章写下了催人泪下的《哭吾妻游丙莲》,后未再娶。2001年10月底,吴玉章骨灰从北京八宝山迁回四川荣县与妻子合葬。  相似文献   

18.
朱适 《党史文苑》2005,(10):23-24
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席卷中国、震撼世界的苏维埃革命运动中,中央苏区何叔衡、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五人年龄较大,资历深,德高望重,都是红色政权建设中的中流砥柱,被党内外誉为苏区"五老".1934年10月,除何叔衡留在苏区继续战斗外,其他"四老"随中央红军主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开始了新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王梦悦 《先锋队》2012,(28):30-33,1
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五人,被党内亲切地称为"中共五老"。"五老"均为建党前参加革命的老党员,早在1933年中央苏区根据地时,他们就已从事党和苏区政府的领导工作。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他们继续担任党和边区政府的重要领导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又以年近古稀之高龄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之中。《"党内五老"的崇高风范》再次告诉我们,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矗立起一座座丰碑,他们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20.
这是60年前一幕动人的历史场景:1935年9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经过甘肃省榜罗镇,须发斑白的红军总供给部长林伯渠,借用群众的一家小铺子开起了杂货店.他一边卖着肥皂、毛巾等日用品,一边亲切地问着每一个走进小铺子的战士:“小同志,你想买点什么呀?” 站在林伯渠旁边的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就像帮忙的“伙计”.红军高级干部亲自站柜台卖货,体现了党对商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商业是长征中红军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保护正当的商业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