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近代开始,实现民族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执着追求的目标,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方向。同时,它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及其理论演进紧密相关。党的气壮山河、艰辛曲折的民族复兴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和寻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两者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从中国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我国的现代化理论在探寻民族复兴的征程中逐渐充实,在新时代得到了新的发展,无论是民族复兴还是现代化建设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现代化是民族复兴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这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民族工作思想是江泽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在科学总结党的民族工作历史经验和深入调查研究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解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民族工作实践中,借鉴外国处理民族问题经验教训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实践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的工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理性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不断探索走向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最终找到了深植国情、具有特色、符合实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全面振兴的重要保证.全面提高干部素质,使现代化的干部更加适应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各级干部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是我们现代化过程快速发展对于干部的紧迫要求.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积极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早期现代化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的现代化进入到新阶段。党带领人民首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扫清了代化道路的障碍,在学习经典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开始独立自主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并最终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历史昭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指恢复中华民族古代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的地位,使中华民族重新站在世界各民族前列。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所创造的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业绩,揭示了一个真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总结中国和世界其它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是必须紧紧抓住本世纪初一二十年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现在,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高屋建瓴地指出:"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不难看出,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任务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本要求.而完成三大任务,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智慧共同奋斗.这正是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进程中对机遇思想的阐发,是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并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机遇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在用机遇思想观察和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过程中,对机遇与环境、机遇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等辩证关系,有着深刻的揭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全面阐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的立场和决心.走和平发展道路在中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基础,体现了13亿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也是中国顺应时代潮流,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代中国大学生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积极领会和平发展的精神,牢固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并通过自身的和谐发展实践来实现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