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马来西亚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国家。中国与马来西亚自1974年建交以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不断加强,合作日益密切。马来西亚华侨华人作为马来西亚的第二大族群,在马来西亚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马来西亚华人华侨也通过官方以及民间渠道积极参与中马两国的经贸往来及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中马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论文拟透过马来西亚华人华侨的状况、社会和经济地位,以及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分析,提出如何利用马来西亚华人华侨的优势,使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中马政治经济关系非常密切.马来西亚大幅度调整对华政策以及中国的积极回应,是中马政治经济合作明显增加、达至双赢的主要原因.马来西亚对华政策调整和中马关系的良性互动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中国和邻国关系的有效准则;中国和平崛起对邻国不会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出土和珍藏着众多的中国各朝代的陶瓷,它是中马两国人民长期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4.
华人投资中国与大马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人投资中国与大马经济发展廖小健九十年代中马经贸关系发展势头很好,双边贸易持续增加,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双边投资有了重大突破,马来西亚掀起了投资中国的热潮。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直到80年代末,马来西亚对中国投资的进展一直相当缓慢,...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和开放中,作为改革综合试验区,广东省在与近邻国家马来西亚的经贸往来中,占有特有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开展粤马经贸合作大有可为。 中马经济关系的发展,是广东与马来西亚开展经贸合作的前提。1988年,在中马经济关系中,发生了三件大事。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留华学生日益增多,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应运而生。其成立后开展的活动涉及层面相当广泛,但它成立后与留台联总之间发生了争论。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给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带来了生机,也为广大的留华学生提供了许多帮助,对于促进中马之间的文化、学术等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邵建平  刘盈 《当代亚太》2012,(5):138-156,160
东南亚国家中的马来西亚、印尼和新加坡通过国际法院裁决的方式成功地解决了相互之间的岛礁主权争端。在对马来西亚与印尼、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岛礁主权争端案的裁决过程中,国际法院综合考量了有效控制、继承、禁止反言和先占原则。马来西亚与印尼、马来西亚与新加坡通过国际法院裁决解决相互间岛礁争端的经验对中国更好地维护南海主权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邵乐韵  龙怡 《新民周刊》2012,(20):39-41
"4·11"中国留学生遇害案,触动了中国留学生担忧海外安全的敏感神经,留学生圈子中掀起"自保"热潮。中国海外留学军团正逐年壮大,以拥有全美最多国际学生的南加州大学(简称"南加大")为例,2011年,该校7226名外国留学生中,来自中国大陆的近3000人,占总数的35%。留学生人数增加,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9.
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马来西亚华人的政治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华人政治角色的转换,华人对当地政治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华人的政治地位和政治作用日益加强.马来西亚华人参政的经验为东南亚其他国家华人的政治发展带来了许多积极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国理念、实践与政党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伊斯兰教国家之一,伊斯兰教国议题成为执政党巫统和反对党伊斯兰党争取马来选民支持、寻求政治合法性和打击对手的重要手段之一.华人政党也加入伊斯兰教国的争论,因为这关系到国家政体、民主、种族平等和多元宗教等大问题.在马来西亚政党架构、政党斗争、多元宗教和多元种族的特定条件下,伊斯兰教国议题成为近年马来西亚伊斯兰教政治化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华人在中国软实力提升中的推动作用与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深化,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有日渐增强之势.华侨华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移民群体,他们不仅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政经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桥梁作用,无形中也推动了中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提升.主要表现为通过对中国发展模式和先进经验的介绍和引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对中国外交政策与外交行为的支持与解释等方式,在促进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了解与认同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影响力.未来如何更有效地借用这一资源,减少并消除相关制约因素,促进中国软实力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赢,是值得进一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的中国新移民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改善,有许多中国公民以各种方式移民东南亚。在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支那等地区,一个庞大的中国新移民群体正在逐渐兴起。这一群体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给当地华社注入新鲜血液和动力的同时,又造成了一些负面的社会问题,并且很可能对东南亚业已落地生根的华人带来巨大的、但依然未知的潜在影响,例如"再华化"。他们既可能增强中国在该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又可能对中国的外交与侨务政策提出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华人新移民包括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大陆移民、台港澳移民和东南亚华人二次移民.本文拟探讨华人新移民的分布、特点、新移民内部以及新、老移民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国际移民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跨国移民将不断增加.华人新移民是国际移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改变了海外华人分布的格局,赋于海外华人新的特点,并为移居国和祖籍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种变化不是靠恐吓和威慑达到,而是通过中国不断增强的软实力来实现的。以东南亚地区为舞台,中国从援助、外交、外贸与投资、机制建设、自由贸易区建设、关税减让、非传统安全合作、教育、留学生交换、中华文化弘扬等方面展示了自己的软实力及其魅力。当这些得到东南亚各国认可,中国的政策和做法得到理解和支持,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就获得了提升。中国在东南亚地区软实力的提升进一步密切了两者的关系,保证了中国和东南亚的共同安全。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06年以来,来自东南亚的一些坏消息频频传来,菲律宾发生泥石流,死亡上千人。泰国和菲律宾政府再次面对反对派的严峻挑战。尽管有这些坏消息,但对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来说,2006年可能是一个好年头。经过几年的努力,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已经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重新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期。在政治方面,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已经初步完成了从权威政治体制向民主政治体制的过渡,然而,这种转变带给一些国家的并不是经济发展与人民的福利, 而是更多的混乱。在安全方面,恐怖主义仍然是许多国家面临的严重威胁。在对外关系方面,面对迅速崛起的中国,东盟正在不断调整对华关系,新型的中国—东盟关系正在建立。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前的南洋华侨在中外饮食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探讨了20世纪前南洋华侨在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食料、食品以及饮食习俗等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一方面,华侨通过在南洋地区的生产活动,把中国的传统饮食传播到南洋地区;另一方面,华侨把大量南洋饮食物品传人中国。在中国与南洋地区的饮食文化交流中,南洋华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饮食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argument that common ethnic identity has facilitated the creation of transnational business networks leading to the rise of a new economically powerful “global tribe” comprising ethnic Chinese from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The primary contention in this article is that a network with the economic clout of a “global tribe” would entail interlocking stock-ownership ties, a sharing of resources and cooperation to the point of merger. Through an in-depth analysis of investments in China by ethnic Chinese from Malaysia, this article proves that even major Chinese-owned companies have little or no interlocking stock ownership and directorate links, either domestically or across borders, with other Chinese-owned companies. The growing inflow of investments into China by ethnic Chinese from Southeast Asia is primarily due to endeavours by government leaders in the region and China to encourage businesses to invest in the Mainland.  相似文献   

18.
2009年美国"重返亚洲"后,马美两国政治关系有所加强;中马两国政治关系非常密切,合作不断扩大,相互投资和互认学位等问题得到解决,金融合作走在东盟国家前列。马美关系发展对中马关系发展暂时影响不大,中马关系发展乐观,但面对的问题也不少,应给予关注并及早制定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地区形势:2007年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7年的东南亚地区形势,可以用如下三句话概括:经济差强人意,政治走向稳定,内外关系基本和谐.经济方面,东南亚10国已经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在印度和中国经济高速列车的带动下,正在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政治方面,东南亚各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两代人之间权力的过渡,新一代领导人正在成长,今后,将由这些新一代的领导人为东南亚掌舵;地区国际关系方面,东盟比较好地处理与协调内外关系,东盟的内部关系基本上是和谐的,在对外关系方面,东盟继续在各个大国之间寻求一种权力的平衡,继续谋求巩固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gained control of their forest-exploiting industries through advanced regulatory regimes. But stricter regulation usually displaces forest exploitation into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weaker regulatory regimes. The most important current example is the shift of forest exploitation for the Chinese market from China into Southeast Asia following the logging ban in China in 1998. In this article we describe and document the impact in Southeast Asia: rapidly increasing, unsustainable, and often illegal production and export for the Chinese market. We also note the growth in exports of furniture and plywood from China to the EU, UK, and elsewhere using imported and often illegally harvested timber from Southeast Asia. It is argued that it will be very difficult to interrupt the continuing deforestation in Southeast Asia because: (i) the profits from exporting forest products from Southeast Asia to the China market and the profits for Chinese firms which use these forest products to produce plywood and furniture for export to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substantial; and (ii) there is a lack of political will at all levels to interrupt these chains of trade and flows of prof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