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观始终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是如何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和构想同落后的、小农占人口大多数的俄国实际相结合,建设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文梳理和分析了十月革命前后列宁的理论著述和政治实践活动,清楚、完整地展现了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思考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2.
消灭私有制的“军事共产主义”作用是有限的,无法持续。新经济政策的立足点是“小农特点的社会主义”,实质是加强与农民的联系,巩固工农联盟;加强与资本主义的联系,同资本主义开展经济竞争。当时共产党人对新经济政策极不理解,认为它将导致资本主义在俄国复辟。列宁对各种疑问作了精辟回答,实现了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了现实。列宁认为革命后的俄国仍然存在诸多社会矛盾,俄国阶级阶层关系、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生态和意识形态的重新结构,加之封建传统的残余和恶劣的国际环境,赋予了俄国社会矛盾多元的复杂性特征。在深入阐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列宁提出了“人民内部不一致”的思想,开始了人民内部矛盾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1923年列宁口授的论文<论合作制>有这样的断语"合作社在资本主义国家条件下是集体的资本主义组织".这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合作社(工厂)所给予的高度评价相比有很大反差,长期来困扰着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其实,列宁的断语是特指俄国,而不是泛指西方合作社一般.  相似文献   

5.
列宁的社会主义宗教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针对学界关于列宁社会主义宗教观的部分观点,有必要从列宁社会主义宗教观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包括列宁关于宗教产生的根源、"鸦片论"、宗教信仰自由、唯物主义辩证法处理宗教以及对"造神论"的批判等入手,客观认识列宁的社会主义宗教观。列宁社会主义宗教本质并不排斥宗教,而是随俄国特定社会环境对立和缓和交织发展,具有特定的时间性和局限性,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思想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6.
列宁将马克思主义的宪法思想和国家结构理论与俄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俄国特色的国家结构理论。在俄国的国家结构形式问题上,列宁经历了一个由反对联邦制到赞成联邦制的转变过程。列宁在强调民族自决权问题的同时,把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看作是解放被压迫民族的重要原则。列宁主张的中央集权制并不是封建专制而是民主集中制,它并不排斥而是要求地方自治和区域自治。  相似文献   

7.
文化主义是列宁在总结十月革命以后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时提出的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列宁的文化主义强调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决定作用,强调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形态来把握和认识,强调以文化革命而不是以政治革命的方法来进行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建设,强调以文化水平主要是生产力水平作为衡量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标准,并主张从现实的文化水平出发去制定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策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8.
列宁指出,“左派”持错误立场和观点的思想根源,在于他们不懂得当前俄国形势的特点是由剥夺资本家的措施向“计算和监督”的措施过渡,不懂得苏俄向国家资本主义过渡是一个进步,没有搞清楚苏俄国内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关系,错误地认为国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领域的主要矛盾.中国由于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的阶段,所以有必要采取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并且较长时期地坚持下去.因此,在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很有必要借鉴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夺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与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论述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封建专制影响比较严重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重大理论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一、苏维埃政权是一种新型的无产阶级民主制。列宁非常重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民主形式问题。他指出:“彻底发展民主,找出彻底发展的种种形式,用实践来检验这些形式等等,这一切都是为社会革命进行斗争的基本任务之一。”①在这一问题上,列宁有一个探索的过程。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了现实。列宁认为革命后的俄国仍然存在诸多社会矛盾,俄国阶级阶层关系、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生态和意识形态的重新结构,加之封建传统的残余和恶劣的国际环境,赋予了俄国社会矛盾多元的复杂性特征。在深入阐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列宁提出了"人民内部不一致"的思想,开始了人民内部矛盾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经济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和性质的问题,涉及 “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经济”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关系及其基础问题。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将有助于理解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从社会主义经济性质上看,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认识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两个概念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2.
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不仅对社会主义文化理论,而且对社会主义实践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认为,列宁提出的“文化革命”理论有非常具体而明确的出发点、目的、方向和步骤。其初衷是改变苏维埃俄国在文化方面相对于西欧的弱势地位,主要侧重点在于首先通过实行义务教育、全民扫盲等手段切实推进俄国文化发展,使俄国整体国力凭借文化强有力的支持而显著提升,并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不断扩展民众的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3.
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创造性地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学说,这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突破.邓小平在总结本世纪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刻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39页)今天,重温列宁著作,对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马列主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断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列宁与邓小平经济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恢复国民经济的过程中,根据俄国当时所面临的国内外实际提出并实行了新经济政策;邓小平在领导和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并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列宁与邓小平经济思想既有广泛的一致性,又有较多的区别:前者是后者的思想来源之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列宁的政党文化理论是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学说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党、俄共(布)以及俄国社会基本国情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既是列宁政党建设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有益补充。它为布尔什维克党、俄共(布)的建设和发展,为俄国社会的文化发展以及其他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因此,列宁政党文化的基本内涵主要是凸显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当中的战略地位,要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根本遵循,建设无产阶级文化,鼓励党员学习识字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扫除文盲现象,提升党员的科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6.
张祖晏 《工会论坛》2009,15(3):150-152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计划先实行工人监督,尽可能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实践很快证明仅仅实行工人监督的措施已经不够。1918夏天,俄国爆发了国内战争,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在当时的情况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战争结束后,列宁等俄共领导人想继续通过实行这一政策使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但结果是失败的。1921年初,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停止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路。列宁的过渡思想之所以经过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有其深刻和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以英、法、德等先进的工业化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为研究对象,指出社会主义将从资本主义这个母体中解放出来,但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和更高形态必然要替代资本主义。在这一普遍规律上,他们又对落后的保存有"农村公社"特点的俄国进行了考察,认为资本主义并非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一定条件下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进入到新社会。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根据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而导致一国胜利的理论、实践,进一步丰富、发展、补充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论述,是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出发点和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马克思“跨越”理论和俄国民粹派社会主义理论联系和区别的对比分析,认为马克思“跨越”理论形成受到过民粹派社会主义思潮的直接影响,两者存在一些相似,但不是直接借用,两者也存在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对如何改善人的生存与发展境况进行了积极探索。其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苏维埃俄国建国初期的民生思想,重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利;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民生思想,发挥人民群众建立社会新秩序的主体性;社会主义深化发展时期的民生思想,强调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和实行各项方针与政策。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开始消除贫困的伟大实践,这是一项艰巨繁重的伟大事业,列宁之所以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取得巨大的成就,与列宁有着强大而持久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俄国化的精神动力直接相关。我们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准则,敢于发展创新的理论追求,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高度关切,是列宁艰辛探索消除苏维埃俄国贫困问题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