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次认识《北京支部生活》还是在5年前,是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所接触的第一本党刊。由于在上大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能看到的党报党刊数量很有限,使我对这本党刊感觉格外亲切,有一种饿牛闯进了青菜园的感觉。《北京支部生活》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她很像我的师长。从每一个  相似文献   

2.
悠悠党刊情     
<正>说起与《党的生活》结缘,还得从我参加工作的那年说起。那时,我在绥芬河市建设公社最偏僻的一所农村小学当代课教师。一天,我在校长那儿看到一本《党的生活》,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本刊物。借回来一看,我便被里面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了,下决心要订这本让我心仪的刊物。尽管当时我每月工资只有三十多元,可我还是愿意从中挤出一些钱用于订刊。  相似文献   

3.
诗意地安居     
正当我第一次看到《人,诗意地安居》的书名时候,似乎觉得就懂得这是什么意思。但实际上,真正坐下来读大哲学家海德格尔这本语要时,这才发现,我先入为主的理解并不正确。其实,人诗意地安居,并不是海德格尔的发明,而是出自诗人荷尔德林的两行诗: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  相似文献   

4.
正我与《共产党员》相识几十年了。在20世纪70年代,我从青年点被抽调进铁路部门,在沈阳站行李房"三八"班当装卸工不久,有天在党总支办公桌上看到了一份杂志,封面上"共产党员"四个大字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拿起来翻了几页,我便被里面的文章所深深吸引。那时我刚刚20岁,正处于年轻向上追求进步的阶段,在农村当知青时虽向党组织递交过入党申请书,却不知有这样一份党刊。虽是第一次看到这本杂  相似文献   

5.
我入党较早,是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那时,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刚刚开始。 入党前,我在湖南衡阳第三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每次寒暑假,我们都是同男师范同乡学生一起从衡阳步行回家乡宜章县、1925年暑假,我们在回家的公路上,看到三三两两的热血男青年,背着行囊,往广东去投考黄埔军官学校。我们湖南人过去历史上投军的风气就盛行,我家的堂哥和堂姐夫就投军了。我从小就受到投军是好汉的影响,加之我很喜欢看小说,很羡慕一些小说中的武装女英雄,见到南去投考黄埔军校的学生,曾产生过幻想,妄想化装成男学生,去  相似文献   

6.
<正>机遇的出现一般并不偏爱某个特定的人,许多成功者其实毕生坎坷,他们受到的考验、挑战、磨难其实是多于而不是少于一般人。问题仅仅在于他们没有放弃机遇,他们能够在机遇到来的时候显现他们的优势,你也能吗?这里应该是有一种类似数学的概率定则在起作用。我在一篇小说里曾经谈到,有一个骗人的游戏,我是在北戴河海滨第一次看到的。经营游戏者放四种不同颜色的玻璃  相似文献   

7.
皮柚 《党员文摘》2021,(3):60-61
1我爸早两年还是很帅的,这一点我必须先说清楚。现在他有了啤酒肚,其实也很帅,这一点我也没法否认。有一次,我跟我爸说:"要不你别喝酒了,算算你买酒的钱,省不了多久就够给我买一个手机了。"我爸反问我:"我什么时候说过不给你买东西吗?为什么要我戒酒?我不喝酒哪来的钱给你买东西?"我第一次开始思考,这个啤酒肚越来越大的男人是不是真的爱喝酒?他每次和别人出去吃饭,点那么多菜,有几样是他喜欢的呢?那他喜欢吃什么菜呢?  相似文献   

8.
你横着切过苹果吗?面对这个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小问题,可能很多人会摇头。可是有位上幼儿园的小孩横着切过,切开之后,你猜他发现了什么?他居然看到,苹果里面有一个五角星!这是在第十届“雨花奖”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颁奖会上,一位女作家讲的小故事。在场的许多人感到新鲜有趣,也有的人将信将疑。其实,这个故事已被编进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和许多人一样,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时也有点怀疑,于是拿一个苹果拦腰切开,真的看到一个由苹果籽组成的、形状可爱的五角星!相信很多家长和我一样,习惯把苹果竖着切,切的时候还不忘考考稚子:切三块怎么切?…  相似文献   

9.
刘兰 《廉政瞭望》2013,(6):56-58
谷以成这个人很有趣。我和我的小说关注政坛多年,翻来找去,官场中人,如这般好玩有趣的实在不多。——周梅森纪委书记出新书,还是小说,不管内容如何,谷以成在决定出版这本《金陵小巷人物志》前,就考量过日后的影响。三个月前,或许还有人对这名南京市六合区纪委书记质疑,但在强大的市场反响下,这本热卖的小说已悄然完成了第二次印刷。南京夫子庙一家书店  相似文献   

10.
读了自传体小说《求索》和作者给《个旧文艺》编辑部的信,人们不禁产生一个问题:这样一篇文学性甚差、不象小说的小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苦心经营,在某地发表了一次以后,又扩充篇幅,一再投寄报刊要求刊登?一家文学刊物,为什么偏偏看中这篇毫无文学意味的“作品”,又是放大照片,又是作者来函照登,给予如此特殊的待遇?翻开小说,开篇第一句是“在爱面前,有谁敢说‘我懂得它的一切真谛’?”终篇最末一句是:“只有水无止境的探索,才能接近那并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第三次工业革命被媒体专家广泛提起,然而,第三次工业革命何时来临?以何种方式开展?我们的生活将发生何种改变?这一切在我脑海中都是问号。因此,当同事向我大力推荐美国经济学家、享誉全球的经济预测大师杰里米·里夫金的这本《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并用一周的时间,在上下班的路上读完了它。《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我们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7,(12)
<正>作为组工战线的一名宣传工作者,我和所有同事一样,都经历了从初次写稿的难以着笔到现在的思路清晰。在这个艰难甚至是痛苦的成长过程中,我受益于《实践》党的教育版很多,可以说,"党的教育"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老师,我是在这本党刊的陪伴下一路成长起来的。第一次看到"党的教育",是我刚到组织科工作时。当时,按照工作分工,我负责基层党建宣传。记得主任  相似文献   

13.
我叫王淇,来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当看到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第一次太空行走;当听到胡锦涛总书记与翟志刚进行天地通话;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宇宙飞船外空飘扬的时候,我们研究院的员工心中都无比震撼、沸腾……您问我为什么?因为这牵扯到  相似文献   

14.
与道德无关     
正有人问了一个问题:现在实体书店举步维艰,如果人们去实体书店,看中一本书,回到家里找了个打折的网上书店把书买了,这算不算不道德?我是从来不会这样做的。我看到什么好书,直接拿到柜台去付款。我逛书店已经付出了时间成本,没必要再网购多付出一次。有这点时间,我可以做更有意义的事。我还一直  相似文献   

15.
任聪 《党的建设》2012,(10):20-20
我与《党的建设》这本杂志第一次接触是在大学时,在学院党委书记的办公桌上,没有翻开,只觉得神秘严肃,想来一定很古板。第二次接触是上班后,在单位的阅读室里,翻开一看,跟想象中的党刊有点不一样。于是,就有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从陌生到熟悉,《党的建设》带给我诸多印象与感受。  相似文献   

16.
正耐心地看完了《平凡的世界》这部电视剧,我的思绪又一次被拉回到10年前自己的高中生涯。总觉得应该写点什么,是写给自己?写给父母?写给兄妹?写给同窗?写给在那个骚动的年纪暗恋过的女孩?我至今还在纠结,却不知不觉地拿起了手中的拙笔……10年前,那是一个困难的日子,我读高中,在那些三九寒天没有暖气的岁月里,偷偷看着同桌借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为他们的  相似文献   

17.
我第一次看到《共产党员》大约是在10岁的时候。那是到邻居家玩时,见到他家有一本《共产党员》杂志,那个时候课外书很少,于是就好奇地翻看起来,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里面刊载的红军长征的故事。回到家后,我问爸爸:咱家怎么没有《共产党员》杂志呢?爸爸说:邻居家  相似文献   

18.
党史百问     
(上期问题提示:3.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是什么?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运动发生在哪里?5.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起点在哪里?6.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跨进新的一年,作为一个一辈子吃媒体饭的老报人,我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看到中国新意见阶层的崛起!这一阶层就是数量达到2.53亿、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的网民。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16,(4)
正鲜花、绿草、碧海、蓝天,这本应是一幅幅的美丽图景,在我心中却只能是一个个枯燥苍白的汉字。多么想像呼吸空气一样轻松地享受光明,然而,黑暗无情地夺走这一切。没有一技之长,将来靠什么生活呢?从小我对未来充满了恐惧。一次哈尔滨问病途中,父亲偶然看见道边"盲人按摩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