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陈永 《法制与社会》2010,(25):126-127
本文通过分析现行民事检察办案机制中存在的不合理与不规范之处,主张在该基本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体化民事检察工作机制,破解目前在民事检察工作实践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工作效率不高、抗诉效果不佳、协调机制不畅等疑难问题,以期进一步完善民事检察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民事检察工作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赞 《天津检察》2010,(1):57-58
检务公开贯穿于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在检察办案的各个方面,检务公开不应当成为检察机关的负担,而应当结合检察机关的具体工作,使其促进检察职能的履行。笔者认为,民事行政检察中的检务公开可以促进在民事抗诉之外实现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通过上下级机关之间的沟通实现民事行政案件的正确审查和多级检察机关的优势互补,由此提升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乌兰 《法制与社会》2012,(33):36-37
这次修改通过的《民事诉讼法》明确赋予了检察机关执行检察权。执行检察监督是对法院执行活动最有效的监督途径,应当遵循民行检察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根据实践需要,应适度扩大执行检察监督范围,规范监督方式,加强工作机制建设和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民诉法首次将检察机关的检察建议权入法,确立了检察建议在民事检察工作中的法律地位。本文试从分析民事检察建议的类型和适用范围入手,探讨民事检察建议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升民事检察建议监督效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民事检察监督权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行立法及实践中出现的诸多不和谐因素,制约着民事检察工作的发展。合理界定、科学配置民事检察监督职权,既是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效能的关键,又是民事检察研究中的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监督方式之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方式是民事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定位和选择监督方式,关系到民事检察工作的生命力。基于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应选择抗诉作为现行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惟一法定方式。  相似文献   

7.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国家权利机构的象征,民事检察监督就是一个具体的体现。民事检察监督是一种法律监督权,在民事诉讼中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当前中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将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发展好,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还有待于我们思考。与国外司法机构相比,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起源晚、形式比较单一;检察官对于民事检察的重视度和职权过小;民事检察监督受政治影响时断时续,不能明确掌握主导要领;检察理论根基浅,没能为民事检察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因此,要建立与时俱进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就必须立足于我国国情,构建一个合理、完善的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的司法机构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挂察机关享有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的检察监督职权.但同时也对检察机关行使民事行政审判监督职权作了限制性规定,即检察机关只能以抗诉方式行使监督职权,导致检察机关难以全面履行监督职责为弥补目前单一使用抗诉方式的局限性,本文拟结合办案实践,对在民行检察工作中适用检察建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规范完善检察建议作浅显探讨,使检察建议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推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陈淑霞 《法制与经济》2010,(15):69-69,79
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享有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的检察监督职权。但同时也对检察机关行使民事行政审判监督职权作了限制性规定,即检察机关只能以抗诉方式行使监督职权,导致检察机关难以全面履行监督职责。为弥补目前单一使用抗诉方式的局限性,本文拟结合办案实践,对在民行检察工作中适用检察建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规范完善检察建议作浅显探讨,使检察建议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推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0.
笔者认为,完善民事检察监督应在现行的《民事诉讼法》的框架内,以改进检察机关内部工作机制为主。在不削弱审判机关现有权利的基础上以审判机关在枝节问题上改进为辅,服从于法“定分止争”这一总目的。以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提高司法效率为目标,进行设计。综合以上分析,结合多年来从事民事检察工作的实际体会,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我国民事检察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