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科技金融是创新创业的重要支撑。湖北省的创新比较优势之所以没有完全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源于不同行政层级(省与高新区级)科技金融政策协同、衔接不够导致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故此,为推动湖北省实现从科技创新强省向高新技术产业强省的跃迁升级,必须进一步优化科技金融政策体系,促进不同层级科技金融政策的协同衔接,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全周期、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链。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关键,金融创新则是科技创新的强大支撑和推动力.各级各部门应把科技金融创新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完善政策性担保等方面不断探索,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力推进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谢力群 《今日浙江》2014,(15):23-23
浙江是传统产业大省、新兴产业小省,产业发展水平总体上仍处于中低端,科技与创新两张皮、创新与产业发展相互脱节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努力把创新融入到产业转型升级全过程,着力促进浙江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  相似文献   

4.
正浙江是传统产业大省、新兴产业小省,产业发展水平总体上仍处于中低端,科技与创新两张皮、创新与产业发展相互脱节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努力把创新融入到产业转型升级全过程,着力促进浙江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更加注重新兴产业引领。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灵魂。要改变传统的产业政策,着力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共  相似文献   

5.
文化金融是指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借力金融、两者相互融合发展的一种产业金融创新活动。在中央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方针和政策指导下,上海文化金融创新走在泛长三角前列,江苏、浙江、安徽文化金融创新积极开展,共同支撑泛长三角文化产业的振兴和繁荣。今后,泛长三角要借力上海自贸区建设,推进泛长三角文化与金融融合的合作和联盟创新,提高文化金融的国际化水平,促使泛长三角文化金融领先于全国,壮大长三角文化产业,进一步推动泛长三角经济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发展,代表中国整体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正>人才是创新驱动的主体,是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第一要素和资源。为此建议:一、围绕产业引才,力求人才"扎根有土壤"。只有对口的产业土壤,优秀人才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此,人才引进要与本地区产业、企业紧密结合,重点围绕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健康、节能环保两大新兴产业和软件信息、科技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一方  相似文献   

7.
《党建研究》2011,(11):16
近日,李源潮同志在2011"千人计划"太湖峰会上指出,中国正在进入以人才为第一资源、以科技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科学发展新阶段,要积极促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与风险资本有效对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中国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李源潮同志指出,未来十年,是中国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期,是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机遇期,也将是中国风险投资业飞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知识经济与创新全球化浪潮的到来,支撑地方创新活动的科技创新平台越来越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近几年,随着东莞从加工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东莞的创新驱动也得以不断升级,科技孵化器迎来了创新性的长足发展,同时也成为了推动东莞产业转型的重要内生力量,特别是高端科研创新平台的落户,使产学研用形成深度融合,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了最大化释放。创新企业集群快速崛起,高层次人才大量聚集,使金融活水不断涌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全方位合力推进创新产业  相似文献   

9.
【正】京政发[2012]23号各有关单位: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资源综合配置与创新服务,是实现科技与金融更加紧密结合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安排。科技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制度、业务、组织、市场创新,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和金融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落实国务院批复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  相似文献   

10.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集聚区不断涌现,许多城市提出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本文运用2009-2019年的中国金融中心指数,分析了我国31个金融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发展趋势,从产业绩效、机构实力、市场规模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阐明了武汉市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优势与短板,并分析指出:武汉市要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性金融中心,还需要进行差异化定位,以科技金融为突破口,整合科技金融资源、培育科技金融新业、完善产融结合金融支撑体系、培育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打造金融中心"武汉品牌"。  相似文献   

11.
陈庆 《中国发展》2020,(1):11-14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创新的重要尝试,而通过整合城市间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则是其应有之义和重要支撑。该文从区域协同视角出发,论述了东莞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所扮演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角色,以及东莞大科学装置建设与产城融合式发展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性意义,并从"政-产-学-研-金-服-用"多个维度给出对策建议,对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高端化、实体化、国际化发展具有凸出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靖宇  薛锋 《中国发展》2009,9(2):72-81
东北综合经济区必须抓住饥遇,依托产业、人才、地缘等优势,加快现代中药和生物药、光电子及信息产业、航空航人产业、新材料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而对于目前存在的区域金融环境恶化、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人才机制建设落后、政府眼务意识低下等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主动寻求国际技术支持;改善区域金融环境,保障科技发展资金支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保证科技发展智力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科学技术发展瓶颔;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形成政产学研一体化局面。  相似文献   

13.
陷入L型困局的实体经济发展,寄望于科技创新注入活力,目前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而科技创新仍限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这三种传统方式上,归属于资源思维模式。由经济社会的建模演绎,发现还存在有经济发展的制度思维模式,即把产权制度由私产权转为公产权,科技创新的方向也由传统方式转变到为公产权经济提供低成本劳动平台和用人少的技术方案,同时指出中产人群可以成为公产权经济的主要依靠力量。  相似文献   

14.
空间效应视角下中国省域碳排放总量的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中国省域碳排放的空间效应及驱动因素的结果显示,中国省域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集群趋势,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和能源消费强度大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人口规模和人均GDP对碳排放总量影响显著,其中能源消费的影响最大;城市化、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该研究结论为我国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控制碳排放增量、国家和地方政府建立相应的碳减排鼓励政策和技术研发支持机制,以及各省域构建各具区域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决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活动与金融创新活动的有机融合,是由科技创新活动引发的一系列体制创新行为。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技金融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应从政府政策制度创新、金融体制创新、科技银行运营模式创新以及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等方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能够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同时技术创新对改善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具有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创新体系是促进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然而中国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集群的技术创新。政府在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该文将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从政府行为角度出发,分析了完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马一德 《中国发展》2011,11(6):48-55
该文认为,从中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的需求出发,要树立"技术创新、市场运作和知识产权三者有机结合并高效运转"的系统化创新理念,致力于把握全球科技发展的新趋势,致力于引导体制创新的新方向,致力于提升国家和企业的创新能力,致力于构建高效能、现代化的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传统技术创新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 ,它以功利主义价值观为指导 ,以服务于市场竞争和利润极大化为目的 ,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生态缺陷。时代的发展对传统技术创新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本文试着从传统技术创新观的理论反思、新学科新理论的诞生来论述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传统技术创新的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它以功利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服务于市场竞争和利润极大化为目的,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生态缺陷.时代的发展对传统技术创新提出了挑战,文章尝试从传统技术创新观的理论反思、新学科新理论的诞生来论述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宁朝山 《长白学刊》2021,(1):114-120
数字经济具有高技术性、高成长性、高融合性、高协同性特征,数字经济发展在增加经济系统高端要素投入数量的同时,实现了对传统要素质量的改造升级,提升了要素生产效率。而且,数字经济可降低要素配置成本,盘活市场中"沉睡"的要素资源,激发要素蛰伏的潜能,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规模和效率。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得出:数字经济的经济高质量效应显著为正,要素市场化在数字经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中介效应显著;东部地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效应与要素市场化的中介效应均高于中西部地区。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加快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加强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规模和效率;完善区域数字经济与要素市场化协调政策,推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