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俊 《当代世界》2015,(2):32-34
<正>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提出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此后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了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内的"一带一路"建设。2014年3月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可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  相似文献   

2.
潘光 《当代世界》2015,(4):25-27
<正>201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发表演讲时第一次明确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此后,美国召集相关国家举行了多次会议,积极推动此计划。不过,在国务卿易人后,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出现了"模糊化"的态势,宣传调门也有所降低。近期,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和参与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由此,人们又开始关注美国的这个也打着"丝绸之路"旗号  相似文献   

3.
<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中国积极开拓对外贸易和海外市场,构建对外沟通战略通道。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和中国发展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是这种对外战略的重要体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之间的战略关联性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  相似文献   

4.
<正>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世界形势深刻变化,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意义重大。如何让"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在相关国家间形成共识,取得成功,成为合作共赢的典范,需要妥善处理好以下十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之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六十多个国家的积极回应和广泛支持。他们视"一带一路"为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契机。"一带一路"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反映了沿线国家加强多边经济合作的利益诉求。如今,在中方与有关国家的共同探讨、共同规划之下,"一带一路"已经从战略倡议步入务实合  相似文献   

6.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对联合国关于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积极回应,也是为解决国内和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开出的"中国药方"。"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赋予"一带一路"的新内涵,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抓手。进入21世纪以来,拉美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在量上有了很大改善,但在质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拉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对拉美地区缩小数字鸿沟,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促进中拉经贸合作的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作用。在中拉"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不仅面临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竞争,也面临中拉在该领域政策、法规制定和对接滞后等问题。当前,中拉正在通过官民并举的路径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其中官方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对促进中国互联网企业走进拉美发挥了引导性作用。尽管中拉"数字丝绸之路"未来仍将面临多方面挑战,但是中国作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倡导者,应该对此进行整体规划和全面推动。  相似文献   

7.
媒体     
《南风窗》2016,(15)
正01中国"丝绸之路"迎来复兴英《经济学人》7月2日丝绸之路于公元七世纪建立,在战乱中被废弃了数百年后,这个曾经连接中国与中亚、中东、非洲和欧洲商人的古老而庞大的贸易之路实现了首次复兴。那时候中国的奢侈品被全世界垂涎,丝绸之路也成了中国外交和经济扩张的渠道。"丝绸之路"一词最初是在19世纪由一位德国地理学家创造,被中国欣然接受。中  相似文献   

8.
正"中蒙俄经济走廊"对接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通道"、蒙古国"草原之路"与"万里茶道",中蒙俄三国互联互通计划的规划和如何付诸实施显得十分重要。三国互联互通倡议的提出一、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与中亚国家等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委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国家层面的"一带一路"路线图正式出台,内容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经济贸易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和重点。评估"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政治、安全、经济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的风险与挑战,如何从观念、机制和政策等方面进行应对与治理是较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张凯 《当代世界》2015,(11):30-33
<正>"一路驼铃响到西,万匹丝绸济美眉。"大漠、驼铃、丝绸、香料……这些代表古丝绸之路繁荣风貌的印记历经沧海桑田之后,因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重新以崭新的姿态进入我们的视野和生活。2015年10月14—16日,由中国共产党主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承办的"亚洲政党丝绸之路专题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30多个国家的60多个政党和政党组织以及工商界、媒体界人士约400多人与会。会议期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海合会代表团时提出中国与包括海合会国家在内的西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设想,这是中国政府就跨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进程提出的具体构想,勾画出双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宏伟蓝图。[1]这一构想是对当前中国—西亚区域合作模式的创造性发展,着眼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构建全方位对外合作新格局的战略构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进入规划落实倒计时。为推动丝路建设,中国政府牵头创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注资400亿美元启动了"丝路基金",要与丝路沿线国家共享发展机遇,沿线大多国家表达了积极参与的态度。在落实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前,很有必要对于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进行评估,找到克服挑战的工具,让沿线各种矛盾得以缓解、抵牾情绪得  相似文献   

13.
杨晓萍 《当代世界》2015,(11):46-49
<正>作为一个正由区域性走向全球性的大国,中国的重要性不仅反映在实力的增强上,更反映在对观念的引导上。"命运共同体"的出台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信号,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中国对亚洲区域秩序的长期构想。在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中,明确提出把"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BCIM)两大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有益补充,这从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中国政府关于《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的颁布,"一带一路"建设迈向具体实施阶段。围绕着"一带一路"的实施,国内外各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东地区是古代陆海"丝路"的交汇地带,又是现今"一带一路"实施的关键区域。然而,长期以来,中东地区动荡频仍,冲突迭起,乱象丛生,堪称是世界上最为动荡的地区。因此,究竟如何推动"一带一路"在中东地区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贾茂 《法制博览》2015,(8):155-156
从古代丝绸之路发展至今,丝绸之路的辐射影响力仍然不可忽视,在国际交际不断壮大的背景下显得更加重要。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与周边或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文化等。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同时必然会重视对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丝绸之路上对公共外交与周边安全的重视,使得丝绸之路区域组织的建立显得尤为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连接亚非欧商贸与人文交流的主要通路,曾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政治与文化交流。进入新世纪新时期,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加速,古老的丝绸之路历久弥新,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主动因应国内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提出共同构筑"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17.
正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构建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要求,全面落实四川省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战略部署,推动形成以成都为核心的亚蓉欧"空中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立体大通道体系,加快构建"空中丝绸之路走廊"和"国际陆海联运走廊"战略通道,更好地发挥成都作为"四向拓展"起点和"全域开放"支点的作用,有效转化国际  相似文献   

18.
纳比尔 《当代世界》2015,(11):29-29
<正>"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沙特阿拉伯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途经的重要国家,做出积极参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战略决策。沙特政府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程的支持和参与,为沙特工商界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而使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来。工商界、特别是能源工商界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沙特工商界与中国企业界建立了非常坚实的关系。沙  相似文献   

19.
与"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一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路"已经迅速上升为中国在21世纪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它既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的海洋观点、海洋观念和海洋思想,也是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和细化的一个运用状态。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南海岛礁建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成为南海地区的热点问题之一。把中国的南海岛礁建设放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框架下来考虑,中国就能讲清楚、说明白中国南海岛礁建设的根本目的和意图。南海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要起点与关键海域,但南海地区存在着影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推进的三大障碍: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不充分、南海问题的不定期爆发和国家间信任赤字。中国的南海岛礁建设能够提供量足质优的公共产品,能够制度化管控南海问题,能够增强南海各方的信任,中国的南海岛礁建设具有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保驾护航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