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其间,习主席受到英国王室、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超高规格接待,双方达成一系列合作协议,发表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标志着中英关系进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就英国方面而言,积极推进中英关系全面发展是卡梅伦政府推动英国外交适应当今"网络化世界(networked world)"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列重要论述构成了一个庞大而精细的理论体系。政治理论的核心关怀是国家治理问题。追溯国家治理如何成为中国国家话语,可把握习近平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列重要论述的学理与历史逻辑;分析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的构成,可把握习近平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列重要论述的主要内涵;而在习近平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列重要论述中,制度模式选择问题与价值体系塑造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近平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鲜明指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王室气象     
《南风窗》2014,(10):54-59
<正>3年前,英国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大婚,全球瞩目,人们对王室生活的浪漫幻想再被激起,但只是八卦。今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妇访问欧洲,与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夫妇和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夫妇营造亲密氛围;4月底,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破例"任内二度访华,欧洲王室与我们的距离似乎又更近了一些。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怎么建设"提出了很多新的论断和观点,这一系列新观点构成了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基本逻辑。关于国家治理的思想是习近平重要讲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因为这一思想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治理经验的系统总结,而且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5.
南方朔 《南风窗》2012,(24):95-95
今天,西方国家已有人开始呼号要有第二次"进步主义时代",这种声音对转型国家同样迫切。在西方的历史意象里,认为是好的时代是"黄金时代",它是指一个时代不但金光闪闪,也如黄金一样结实厚重。相对"黄金时代",后来又有"镀金时代"这种否定性的比喻,它是指一个时代看起来闪亮耀眼,但那只是一层镀金。实质上则是贪腐盛行、贫富不均,社会完全没有厚实的基础。镀金时代,这种说法不是当年的美国文豪马克·吐温所首创。它是指19世纪第四个1/4世纪到大萧条为止的这段期间。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继续前进。这一年,对内他以稳健进取的心态深化改革,力促经济调整步入"新常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击腐败,用法治规范政治权力运行,各领域改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远超预期;对外他以开放自信的姿态处理国家间关系,不仅将足迹遍布亚洲、欧洲、拉美和大洋洲的18个国家,而且积极利用"亚信会议"、"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  相似文献   

7.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和鲜明特征.按照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原则,应在理论、历史、实践三个逻辑向度相统一中深刻把握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从理论逻辑来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体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深入洞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丰富发展;从历史逻辑来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是对170余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关于"人"的解放价值旨归的进一步传承,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以人民为初心"奋斗目标的新赋能,更是对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为人民谋幸福"治国理政价值追求的新诠释;从实践逻辑来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在深化概念认知理解基础上,在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进一步明晰以人民为中心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楼项飞 《当代世界》2014,(11):56-59
<正>2014年对于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4年7月15—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后,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实现了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以下简称"拉美")领导人首次会晤。这是习近平主席短短一年多时间里第二次访问拉美。此次访问对深化双边合作,构建中拉整体合作框架,完善中国整体外交布局具有深远影响。中国—拉共体(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简称)论坛的成立标志着今后中拉关系将双边  相似文献   

9.
<正>国之交在于民相亲,2014年7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韩国首尔大学演讲时指出:"国家关系发展,说到底要靠人民心通意合","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而国际友城关系作为国之交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如此。国际友城关系的发展,不仅需要两市政府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两市人民之间的友好交流。友城交流不是泛泛而交,"久远"即需要传承,最  相似文献   

10.
覃爱玲 《南风窗》2014,(11):23-26
<正>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非洲时,曾提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非提出的"461"框架被官方解读为对这一概念的"重要阐释和具体落实"。5月4日至11日,李克强总理出访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和肯尼亚等非洲四国,再一次将全世界的眼光聚集到中非关系上。从本世纪初以来的十多年间,以经贸为主的中非关系长足发展,至此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中国正全力打造经济升级版,以及非洲经过十多年稳定发展形成的较好势头的基础上,中非经济合作的全面提升,势必对两地乃至世界都将产生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求同法"和"求异法",通过对英国宪章运动和法国五月风暴两个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来探讨国家应对社会运动的影响因素。宪章运动有三次高潮,其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而英国当局对第三次运动高潮的态度却发生了改变;宪章运动的第三次高潮和法国五月风暴这两场社会运动虽然本身的特征及发生的背景不同,但却都被当局严厉镇压。经过分析发现,社会运动发生的时机以及国家对这种时机的认知,是决定国家是否严厉镇压社会运动的关键因素,当社会运动发生时,如果国家认为自己处于受到威胁的敏感状态,则国家会选择毫不犹豫地严厉镇压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12.
张凯 《当代世界》2015,(10):74-75
<正>2015年9月11日上午,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政府、企业、学界及传媒领域的青年精英齐聚北京,围绕"合作内生动力、创新引领变革"和"法治国家、现代治理"两大议题展开研讨。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主办,是第二届中美欧青年精英交流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正>一、"亚投行协定"正式签署亚洲区域合作再迎新机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会见各成员国代表。"亚投行协定"对亚投行的运作宗旨、成员资格、股本和投票权、业务运营、治理结构及决策机制等做出明确规定,成为亚投行未来运行的"基本大法"。根据"亚投行协定",亚投行的法定股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2月28日,为进一步对外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与中国人民大学在京联合举办了主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第27届万寿论坛。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郭业洲、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出席并致辞,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瑞典、挪威、芬兰、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等10个国家13个共产党的30余名领导人和代表与会,并同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中方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各国代表高度肯定以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为深入学习和理解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共同探讨"一带一路"在推动新型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与清华大学4月27日在京联合举办了主题为"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第28届万寿论坛。中联部副部长郭业洲、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意大利前总理马西莫·达莱马,尼泊尔共产党中央书记处  相似文献   

16.
<正>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李军主编的《"一带一路"研究文选》一书已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共收录习近平主席有关"一带一路"重要讲话,以及国内外政要、专家学者在《当代世界》杂志刊发的有关"一带一路"文章总计59篇。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研究"一带一路"建设的又一重要作品。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相似文献   

17.
廖中莱 《当代世界》2015,(11):28-28
<正>中国的和平崛起是21世纪的世界大事。马来西亚特别重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末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习近平主席强调,"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的经济繁荣和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他的这番话令我们感动。马来西亚全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也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事实上,自"一带一路"倡议公  相似文献   

18.
高层     
《南风窗》2014,(24)
<正>习近平11月11日,习近平出席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并讲话。习近平说:"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增长动力从哪里来?毫无疑问,动力只能从改革中来。我们要创新发展理念,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出口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改革驱动;李克强近同,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意见。会上李克强提出,"我们的基础设施还有很大差距,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城市地下管网还有很大潜力。这方面的带动力很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小微企业等新业态、新产业,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19.
掘进非洲     
钟智  Sven  Torfinn 《南风窗》2014,(16):56-61
<正>近年来,生机勃勃的非洲似乎成为国际社会竞争的新舞台。去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次国事访问,选择到3个非洲国家"走亲戚",提出"命运共同体";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四国,签署近60份合作协议,提出"461"的中非新合作框架,升级的中非关系,让非洲大陆掀起一阵强劲的"中国旋风"。  相似文献   

20.
雷墨 《南风窗》2013,(19):22-24
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的第三次外交出访,范围涵盖大国、周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中国新一届政府全方位外交布局又一关键环节。在G20峰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利益融合是世界经济平衡增长的需要"。9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抵达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这是习近平此次欧亚5国访问行程的第一站,随后他到访了圣彼得堡、阿斯塔纳、塔什干比什凯克等城市。这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第三次外交出访,范围涵盖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