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求变革、谋发展、惠民生已成为各国的主流民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大国,为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发展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岳健勇 《南风窗》2010,(25):54-56
<正>中国对自由贸易的热衷虽然主要出自产业升级困难重重的无奈,但也不乏对自由贸易本身的真诚信念。这与中国发展特点直接相关。2008年9月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再度加剧。而中国经济则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两年来,中国经济规模连续超过德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崛起因而为全世界所公认。与此同时,"中国拯救世界"和"中国世纪"等说辞也甚嚣尘上。目前,西方国际政治学界虽然对"权力转移"的命题尚存争议,但一致认定中国正在利用西方的经济困难,  相似文献   

3.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与此同时,随着区域经济合作制度安排加快兴起,产业链、价值链区域化和本地化态势提升,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促进了全球经济增长.为应对全球经济形势变化,中国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制度安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展望未来,中国应着重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政府与市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等关系.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世界各国加快发展模式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普遍增强.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已成为国家间互利合作普遍坚持的共同理念.秉持这样的理念,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应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互尊互鉴、求同存异,共建包容、开放的国际体系,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下面,我就中国与波兰和中东欧国家关系及合作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以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应对为标志,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和平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这尤其表现在,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新的发展思路,绿色发展越来越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创新成为各国最为倚重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6.
G20小贴士     
《南风窗》2011,(24):48-48
G20集团成立于1999年,20国集团成员国的领导人于2009年宣布该组织已取代G8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G20集团为了应对这场始自2007年的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开始召开领导人峰会。第一次在华盛顿,G20各国形成了同舟共济的共识;第二次在伦敦,G20宣布为世界经济注入1.1万亿美元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从共识到行动,G20受到世人认可;第三次在匹兹堡,发展中国家在IMF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获得提升,标志着新兴国家在全球的崛起;  相似文献   

7.
陈和午 《南风窗》2012,(7):55-57
虚拟经济之过度、"一规两制"之尴尬、发展模式之交锋,凸显的是全球经济危机之下资本主义的现实困境。而资本主义何去何从的大辩论,实际上是争议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的未来究竟何在。本轮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和欧美债务危机的跌宕起伏,激化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全球大讨论,2012冬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转型:寻找新模式"的主题下更是发出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的追问。其实资本主义经济自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全面性的危  相似文献   

8.
王家瑞 《当代世界》2013,(12):10-11
未来十年,是全球经济、政治、安全格局经历调整与变革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要制订本国的国内发展战略和对外政策,各国需要对中长期的全球发展趋势做出综合判断,也就是说要善谋大势、着眼长远。今年的对话会,我们以"未来十年全球发展趋势与中国"为主题,希望大家能够就影响未来世界格局的重大趋势性问题以及中国的未来全球角色展开深入研讨和真诚对话。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头十年,国际形势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之笔。在这辉煌的十年里,中国在经济总量上先后赶超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2011年2月14日,日本公布的经济数据证实中国又超过日本,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全球经济总量排行榜上的“榜眼”。  相似文献   

10.
陈和午 《南风窗》2010,(15):34-35
<正>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得全球经济下滑的风险正在加大,中国显然不能隔岸观火,受到波及的几率不断增加。当前,欧洲债务危机的阴霾始终笼罩,全球经济形势依旧扑朔迷离,市场对"二次探底"之忧的情绪明显趋于升温,全球经济复苏之路更加曲折复杂,远未进入安全轨道。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1,(1):36-37
策划人语2010,是中国面貌最丰富多彩的一年。这一年经济上我们闯过了金融危机,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同时面临有史以来最复杂的经济形势: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贫富差距扩大;在政治层面,关于中国政治优势和"中国模式"的争论方兴未艾,莫衷一是;在社会层面,"李刚门"和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凸显了社会矛盾的严重和和解的迫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油供求在21世纪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国际政治经济涵义。就国际政治而言,中国石油供求既与全球石油和能源安全密切相关,也颇具地缘政治涵义;就世界经济而言,中国的石油供求状况不仅制约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而且还将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石油和能源政策是当今各国外交的重点,并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密切相关。中美在能源问题上存在共同利益,能源合作是今后中美外交的核心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工会博览》2005,(11):8-8
2005年《财富》全球论坛于5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演讲。他强调,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中国及亚洲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世界经济发展也将给中国及亚洲的发展带来新的重要机遇。世界各国经济互利合作、相互依存的加深,必将给全球经济增长创造更加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正>第二届中非峰会于2015年12月4—5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此次峰会是在中国经济呈现结构调整"新常态"以及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中非产能合作"成为中非领导人在峰会上的热议话题之一。毋庸讳言,中国经济在经过了过去持续30多年高速发展的长周期后,如今进入了以调整经济结构和消化富余产能为主要目标的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全球地缘政治博弈更趋复杂激烈,导致"逆全球化"思维日益显现、"去全球化"声音日渐高涨,人类社会需要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对此,中国新一届领导层提出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来应对全球治理顽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优化外部发展环境的基础前提,也为世界各国指明了全球治理改革的方向。中国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思想指引,从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起步延展,为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终极目标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6.
正最大的决心会产生最高的智慧,《巴黎协定》凝聚了世界各国的共识和决心,为世界指明了发展方向。中国的决定和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也体现了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备受瞩目的巴黎气候大会在经历"加时赛"后终于成功落下帷幕。巴黎大会成为气候谈判的历史性转折点,代表着全球气候治理模式的转变,是人类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世界秩序之争的背景与缘起今年是世界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战后70年来,世界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这些变化的焦点是什么?●1945年以来的70年期间,世界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民族民主运动"("非殖民化")、"冷战"、欧洲一体化、苏联解体、经济全球化、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中国"崛起"。这些大事件极为深刻地影响了国际(世界)秩序的演化。1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世界秩序是焦点之焦点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0,(1):45-45
<正>买中国股票,让女儿学中文,喝中国葡萄酒……全球著名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是美国人,却毫不掩饰自己的中国情结。10月24日,罗杰斯在"华山论剑·全球经济复苏与中国资本市场高峰论坛"接受采访时表示将继续看好中国经济,预测全球财富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并表示在适当时机还会增持中国股票。  相似文献   

19.
廖中莱 《当代世界》2015,(11):28-28
<正>中国的和平崛起是21世纪的世界大事。马来西亚特别重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末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习近平主席强调,"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的经济繁荣和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他的这番话令我们感动。马来西亚全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也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事实上,自"一带一路"倡议公  相似文献   

20.
杨军 《南风窗》2010,(25):74-75
<正>1全球经济失衡的求解自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失衡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各种观点建议层出不穷。在韩国首尔召开的G20峰会,被认为会就这一问题达成一致。但峰会已落下帷幕,全球失衡却仍在继续,看不到一点改变的迹象。最受关注的汇率问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外界普遍认为《首尔宣言》没有任何惊喜。有评论说,美国的"金融单边主义"是G20峰会难以形成共识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