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机器作为不变资本不创造剩余价值在学界已经达成了共识,但人工智能不等于机器。随着人工智能的普遍发展与应用,人们开始思考人工智能的剩余价值创造问题。对人工智能与剩余价值创造的关系的分析应放在机器与剩余价值创造的分析框架内进行,同时又必须超越这一分析框架,因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高级阶段会超越机器。本文区分了生产领域与服务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认为现阶段企业中生产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依然属于不变资本的增加范畴,人工智能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在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否为人的解放创造条件,仍需等人工智能发展到更为成熟的阶段才能判定。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那么投入生产中资本、生产管理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应用是否创造剩余价值呢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要理解剩余价值的创造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剩余价值的创造主体是雇佣工人。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雇佣关系,而且需要进一步把雇佣工人和不存在雇佣关系的工人或其他劳动者区别开来。奴隶制度下的奴隶与奴隶主和封建制度下的农奴与…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告诉我们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只是将其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不会发生价值增殖,而可变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殖。雇佣工人的劳动,不仅再生产出可变资本的等价,而且为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带来的、是可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工作是否创造价值,长期以来在社会上存在一些偏见和模糊认识。其一认为政工人员是“耍嘴皮子”的,被当作非劳动者对待;其二认为政工部门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其三认为政工部门不创造物质产品,其劳动不能物化成为价值。改革开发以来,特别是建立市场经济以来的实践,不仅说明上述认识是片面和不对的,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政治经济学中,生产剩余价值有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这两种方法包含着合理的成分,但同劳动力商品理论有矛盾,不能科学地说明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增殖情况。本文试通过比较分析传统方法,阐述外延扩大价值增殖、内涵扩大价值增殖和增殖弹性等概念。一、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问题(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问题传统政治经济学把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假定一个工作日的长度为8小时,劳动力的日价值为4元。工人劳动一方面转换生产资料的价值,另一方面创造新价…  相似文献   

6.
机器人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吗?1机器人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1)机器人和一般机器并没有什么两样。所谓机器人,其实是一种先进的受电脑控制已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因此,机器人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从性质上讲,同一般机器和其他生产资料并没有什么两样。这就是说,机器人只是不变资本的一种物质形态,经过人的具体劳动,其价值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能创造新价值,只有工人的活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才能创造价值。雇佣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和价值形成过程中,则不仅创造出补偿其自身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对资本定义的理解上,有同志提出:“既然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可是不变资本作为资本的一部分又不能创造剩余价值,这岂不矛盾?”为此有必要对资本的定义作些说明。关于资本的定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过多处说明,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其一,指出资本的本质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其二,为了进一步说明剩余价值的源泉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三,说明资本  相似文献   

8.
对象化劳动、资本家的管理劳动、金融资本是否创造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理论面临的三大严峻现实挑战。如何回应这些现实挑战是剩余价值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对象化劳动不创造剩余价值。混淆劳动质与劳动量是对象化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错误根源。其次,资本家的管理劳动不创造剩余价值。剩余劳动时间必须相对于必要劳动时间才存在,资本家的时间是无法分离出必要劳动时间的自由时间,所以资本家的管理劳动是具有阶级对抗性的自由活动。最后,金融资本不创造剩余价值。金融资本是处于流通领域中的作为资本的商品,金融资本同创造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无关。金融资本的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文摘     
在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与剩余价值”的教学中,常常容易把“带来”、“生产”、“创造”剩余价值这几个近似而含义不同的用语混同使用。目前公开发行的一些政治经济学教材中,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以致在揭示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关系上造成一些逻辑上的混乱。例如在几本公开发行的教材和名词解释中,前面刚讲了“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后面又讲“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部分带来的”。有的教材则写道:“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的剩余劳动生产出来的”。这些语句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说是不确切的,因而对上述有关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几  相似文献   

10.
仅从政治经济学、而不是从哲学上去研究和发展剩余价值学说,是无法继承剩余价值学说的真谛的。从研究劳动力价值问题的“劳动力价值取代劳动价值”、“劳动力抽象取代劳动抽象”和“劳动者生活资料价值取代劳动力价值”这“三个取代”入手,提出“相对生产力的剩余价值”、“相对生产关系的剩余价值”以及“剩余价值范畴二重性”等基本概念,是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1.
在《政治经济学常识》的教学中,在讲授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问题时,不少教师常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按教材上的图表所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到底是指哪一段:是指全部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还是仅仅指提高了剥削程度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对于这个问题,有的同志认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仅仅是指绝对地延长或相对地增加的那部分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并不包括原来的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有的同志则认为应该包括原来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究竟应当怎样理解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这里我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和大家一起讨论。  相似文献   

12.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劳动力商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它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资本家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开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  相似文献   

13.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因此,一百多年来,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受到最多、最尖锐的攻击,但每一次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胜利而告终。近年,我国有一些人在“批判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名义下,批判马克思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另有一些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人宣称:在知识经济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已经过时了。曾任我国驻英大使的柯华先生,竟然在马克思墓前宣布:“当今资产阶级所获得的利润,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明创造,而不是传统观念的工人劳动剩余价值。”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温价…  相似文献   

14.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是劳动创造价值.商品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是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针对有关价值理论的诸多争论和低效研究,本文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试对劳动价值论、商品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提出一些新观点,供学术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上海机关动态》2001,(10):19-22,23
(1)劳动创造价值,是在活劳动与非活劳动因素的结合中实现的马克思在强调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同时,还指出:“虽然只有可变资本部分才能创造价值,但它只有在另一部分,即劳动的生产条件也被预付的情况下,才会创造出剩余价值”(马恩全集25卷)。这就是说,可变资本或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要以不变资本或生产资料的参与为条件,商品的价值正是通过现实的活劳动与潜在的非活劳动因素的有机结合而实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虽然过去了140年,但迄今仍然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基础.不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剩余价值的创造、表现形式、分配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剩余价值学说面临着诸多现实的挑战.当代人应该创造性地去理解剩余价值学说.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一些教师在《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复习中围绕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设计了有关的计算题。例如某市出版社出版的复习参考书中有如下的题目:甲、乙两厂资本家各雇佣工人100人,甲厂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把工人每天劳动时间从8小时延长到12小时,每个工人创造的新价值6元,付工资2元;乙厂则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效,工人每天仅劳动6小时,就创造新价值15元,付工资3元。问:①甲、乙两厂资本家各用什么方法来剥削工人?②两厂的剥削率各是多少?③哪个厂资本家的剥削量大,而手段又比较隐蔽?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 ,其中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即有产者 ,政治性质可定性为生产力发展的“先富阶层”或“富裕阶层” ;私营企业主绝大部分是通过劳动富起来的 ,其劳动价值应以创造价值居多 ,性质定性为“劳动者”是可以的 ,但鉴于私营企业主对剩余价值的占有现象和当前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 ,目前定性为建设者比较科学、有利。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将剩余价值概念简单地等同于剥削。按照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基本理论,从"劳动力价值取代劳动价值"、"劳动力抽象取代劳动抽象"和"劳动者生活资料价值取代劳动力价值"这三个"取代"来理解剩余价值的哲学含义,从"不变资本向可变资本转化"、"作为特殊商品的劳动力向作为一般商品的劳动力转化"和"相对于生产关系的剩余价值向相对于生产力的剩余价值转化"这三个"转化"来理解剩余价值的经济学含义,从"二生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和"二分矛盾"(分工与分配矛盾)的运动和发展中,将剩余价值认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20.
服务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在服务生产领域中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产业的兴盛,一方面证实了新价值的创造(GDP)与劳动量(就业人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另一方面对劳动价值论关于服务劳动非生产性的论断提出了重大挑战.必须将劳动价值论从物质生产领域向服务生产领域拓展,通过论证服务劳动的生产性来揭示服务劳动的使用价值创造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同时也必须回答服务产品价值量的决定和生产价格决定,以及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