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2016,(3)
正"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近年来,丰县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干部成长服务",充分运用整理培训"大数据"开展全员培训、重点培训、分类培训,有效提升了干部教育培训吸引力、有效性、精准度,为丰县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装和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2.
我为什么补读《孟子》?因为我欠了它的“债”。事情得从我1948年考复旦大学谈起。国文考卷是两篇作文,文言文的作文题目是《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白话文的作文题目是《我最爱读的一本书》。做好文言文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导刊》2012,(9):54-55
【原文】将欲取天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也,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不敢以取强焉,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勿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恢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则以丧礼处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则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安者寿。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相似文献   

4.
1895年公车上书,是维新派以崭新的面貌登上历史政治舞台,演出的第一幕威武雄壮的“话剧”。康有为在上书中,力劝光绪皇帝毁约开战,“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变法成天下之治”。不少论者把它视作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改革思想变为实际政治运动的标志。但是,人们对于三年之后,即百日维新运动前夕,康有为、梁启超  相似文献   

5.
五四之前 ,青年毛泽东为了寻求社会改造的“大本大源” ,而研究哲学、伦理学 ;因为揉合中西哲学思想而形成独具风格的社会改造思想。哲学、伦理改造只是社会改造的手段和路径。哲学、伦理学是人们“言动之准” ,“范人之行” ,是发挥“心力”的必由之路。唯有如此 ,才能“动天下之心”。“天下之心皆动 ,天下之事有不能为之者乎 ?天下之事可为 ,国容有不富强幸福者乎 ?”[1 ] 我们认为早年毛泽东这一探索成果对于后来他一生注重哲学研究 ,强调思想改造的作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等等有许多内在的联系。研究它有助于进一步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6.
唐张怀瓘《书议》曰:"昔仲尼修《书》,始自尧、舜。尧、舜王天下,焕乎有文章,文章发挥,书道尚矣。"夫书者,藏万相而恍惚,蕴百艺而窃冥,其道有贵而称圣,其迹有秘而莫传,其通玄达微,何可至于妙境?故学书者,惟聪慧者悟之,功深者得之,所谓一艺功成,良工辛苦。  相似文献   

7.
何芳 《今日上海》2013,(10):40-45
欲行医于天下者,先治其身;欲治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精其术,古今皆如是。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言:医者要“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才能成苍生大医,可见医道在于仁。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明导刊》2012,(8):51-51
【原文】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也。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是谓要妙。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知其白,守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相似文献   

9.
关于“”,北宋理学家程颐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渭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几千年来,中庸一直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劳动创造世界.不劳动者不得食.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是不劳动者.因此,可以这样说,劳动与每一个人相关,劳动法律也与人人有关.  相似文献   

11.
劳动创造世界。不劳动者不得食。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是不劳动者。因此,可以这样说,劳动与每一个人相关,劳动法律也与人人有关。  相似文献   

12.
无为之益     
老子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意思是说,不言的教诲,无为的好处,天下没有能比得上它的。  相似文献   

13.
最近新版《三国》成了观众们讨论的热点,且不说拍摄手法如何,细品之下我觉得《三国》上演的其实是部乱世人才招揽谱。作为HR从业者,一边看戏,一边也在思考魏蜀吴三国之主是如何选人、用人的。曹操凭借其“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的思想大胆引进人才;刘备则以“举大事者,  相似文献   

14.
齐家在修身     
一个人,你晓得他好,就要晓得他坏的一面,不要被自己感情欺骗,也要晓得一个入坏,也有好的一面,要了解清楚。可是,这两句话讲起来很容易,做到了,“天下鲜矣”。因此,这是修身的第一步。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日:“入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大学》)  相似文献   

15.
秦未农民起义的战火葬送了暴虐的秦王朝,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项羽、刘邦都以其惊天动地的伟业传颂于今。然而,楚汉相争中,威震诸侯、名闻天下的项羽却以惨败告终,而屡战屡败的刘邦竟能一统宇内,兴建强汉。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他正确的用人路线而造就的人才集团所起的作用。据史书记载,汉高祖五年,刘邦置酒庆功。他问群臣:“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说:“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相似文献   

16.
正"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这句古语深刻阐明了人才对治国安邦、立家兴业的重要性,同时说明得到人才的途径是教化,可见培养人才是一件极具远见卓识的大事。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数量和人口规模飞速增长,城市管理出现了技术与管理并重、专业与综合衔接、政府与社会协同的发展趋势,城市建设领域各部门不仅对专业化管理人才需求迫切,更对城市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而与此相对应的却是我国城市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滞后,长期无法满足实践需求,这给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要  相似文献   

17.
上之所为,民之归也。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上无骄行,下无谄德。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孔子家语·王言解》 上能同甘苦,下必同安危。 ——[宋]梅尧臣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墨子·兼爱中》 公生明,偏生暗。  相似文献   

18.
梅德高 《理论月刊》2003,(11):F002-F002
孟子生当乱世,其时诸侯混战,民不聊生。他清醒地认识到,德治并不简单意味着道德教化,而是首先要施行仁政,以德惠民。孟子认为,以德惠民并不是君主的恩赐行为,而是关系到其统治存亡的治国措施。就君民关系而言,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政治成败而言,得民心者得天下,“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施行仁政必然得到民心,“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就社会和谐而言,民众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和财产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民众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根本无法接受治理和教化,“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实施以德惠民的具体措施,一是制民之产,使民众有维持生活的能力,“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二是使民以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三是省刑薄税,“省刑罚,薄税敛”,“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四是善养孤寡,“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  相似文献   

19.
余志成 《现代领导》2011,(10):12-13
能扶天下之危者,必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必享天下之乐。 今年以来,山东省潍坊市发挥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在市县镇三级党员干部中开展“包干村、联万户、促和谐、谋发展”活动,组织4万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既锻炼了干部队伍,也得到了群众拥护。这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创新之举,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为此,记者专程赶赴潍坊市,对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泽浦进行采访。  相似文献   

20.
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将开启我们这个准备以绿色经济作为立省之策的中国山地、边远省深层次发展的通道,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市场,得绿色者得“天下”,这“天下”就是市场,其空间之大之辽阔,可能会让从来就差一点经济想象力的云南人无比地惊异与兴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