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2001,(45)
一、文化酒,中华酒文化 的新产物 自古以来,中国被公认为酒的故乡和王国。早在六千年前或者更早,在我国古老、神奇的土地上,中华民族的先民们便将清泉的甘洌、禾粟的芬芳、收获的喜悦、生存的热望以及对于大地和上苍的诚敬,揉合酝酿在一起,捧出了馥郁芳醇的琼浆玉液,这便是“酒”。 酒从问世那天起,便逐步摆脱了纯粹具像“物”的状态,而与人类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被公认为世界酒的故乡。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在丰富、深化和完善着我们整个华夏民族的文明进程,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酒文化的内涵愈来愈丰富和广泛,并且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极高的精神文化价值。本文将对中国酒文化的内涵、形态与特点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具有3000年文化历史的四川酒都宜宾,诞生了五粮液。专家们认为,五粮液是华夏酒文化的代表,是“一座东方酒文化的丰碑”,为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亲笔题词:“神州琼浆五粮液。”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评价,五粮液的重大贡献在于它的发展改变了四川“大轻工”战略的格局,是四川工业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酉"部共收录与酒有关的字75个,反映了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从"酉"部字入手,以剖析酒的社会作用为切入点,揭示隐藏在这深厚酒文化背后的人们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5.
杨贵秋 《学理论》2013,(14):175-176
仡佬族擅长酿酒,也喜爱饮酒,酒已融入到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促成了其独特且表现形式多样的酒俗,这些多姿多彩的酒俗成为仡佬族酒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仡佬族酒俗的形成与仡佬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的饮酒习俗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建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将对仡佬族聚居地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石岩  汪清 《侨园》2011,(1):6-9
酒文化之源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中华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中国的酒文化不得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以谷物酿酒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消费酒量最多  相似文献   

7.
《求知》2008,(3):47-48
管健针对当前流行泛滥并腐蚀党的肌体的官场酒文化现象发表文章指出.为什么“酒文化”在个别地方成为考核干部的“标准”呢?这是因为,人们认定能喝酒的人就拥有在酒桌中迅速复制关系的能力,越能喝则能力越强。而那些能喝酒者除了拥有拉关系的能力外,还具备了为领导挡酒的能力,现代社会这种举动已经就是为“领导两肋插刀”了。更可怕的是,官场酒文化成了擅权作为的杀手锏。  相似文献   

8.
陕西太白酒厂是1956年组建的国有中型企业,位于太白山下的眉县金渠镇。太白酒起源于商周,兴盛于唐代。太白酒厂所处地区,6000年前的炎黄时期已经产生了人工谷物酒。距太白酒厂7公里的眉县杨家村,1983年10月出土的一组新石器时代的陶制酒器,经考证已有5800~6000年历史,这一发现,不仅表明了中国是世界最古老的酿酒古国,同时也证明了中国酒文化的源头之一便在陕西眉县。  相似文献   

9.
构建品牌金字塔——金六福成长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底,湖南新华联集团下属金六福公司再度在众多五粮液系列品牌中脱颖而出,勇夺三连冠,销售量和销售额都步入了白酒行业的前列。金六福系列产品酒质稳定、文化定位清晰、定价合理是消费者的一致评价。在中国这个现有3万余家酒厂、几万个品牌、酒文化盛行的国度,金六福已成为白酒行业最畅销的品牌之一。金六福迅速做大做强,其经营奥妙是,金六福人视质量为生命,靠福文化打天下,构建品牌金字塔。 质量篇——金六福人视质量为生命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是一条老得掉牙的经营理念,而金六福人正是运用这条老掉牙的理念,来发展壮大自己的。 金六福没有自己的生产工厂,卖的都是五粮液酒厂的酒。究其原因,要从多年前说起。新华联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的故事在中国无人不晓。然而,酿酒也能“借东风”,这恐怕是第一次听说。内蒙古河套酒厂就是靠“借”字,酿出了好酒,闯出了好名,获得好效益。去年在巴黎国际名优酒博览会上,国内茅台、五粮液、汾酒等许多名酒参加,而名不见经传的内蒙古河套酒厂的“河套老窖”荣获了金奖。河套酒厂本是酒林中的无名小辈,怎么能与老牌名酒平起平坐了?原来这个厂早与名牌厂家套上近乎—  相似文献   

11.
十年改革,少数民族地区从封闭走向开放,文化生活也日益活跃。 拉萨街头,节奏明快的迪斯科与五体投地的磕长头队伍同时存在;昔日的拉萨沉寂在夜幕中,时闻三两声狗吠,而今座座“静夜思酒巴”、“圣地咖啡屋”透出柬束诱人的灯光,给高原带来一缕缕清新。  相似文献   

12.
某领导干部自称:无论什么烟,一望便知其真假;不管什么酒,一尝就知其优劣。下面的人也都称赞他的确功夫很深,屡试不爽。有此种“特长”的干部并非个别,岂止是“精通”酒、烟而已?!有的干部在牌桌上是“赌王”,在卡拉OK厅里是“歌星”,在夜总会中又是“舞场王子”,甚至互相吹捧,不觉肉麻。群众说:“如果你们对基层能象时烟酒这样熟悉,对本职工作能象对打牌这样精通,对工作能在对跳舞唱歌这样热情,那就好了”。把“为人  相似文献   

13.
李可 《侨园》2013,(4):46-46
<正>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就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不论是富贵贫贱,亦或是欢喜哀愁,都离不开酒。饮酒与文化,更是纠缠在一起,千百年来水乳交融。中国文人嗜酒的最初记录已无从可考,战国时代,这一现象并不是很明显,虽然当时也有过一些爱酒的侠士,但从严格意义上讲他们还算不得是文人。而真正将文化与酒并在一起,大概应从土族的初兴算起,以后,文人和酒就纠缠在了一起,演绎出诸多美酒佳话。东晋陶渊明,当了80多天的县令便辞官归田,过着隐逸诗人的生  相似文献   

14.
一张 《瞭望》1994,(24)
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都有人研究和提倡,却还没有人谈论“烟文化”。原因何在?可能与政府规定各种传媒不得做香烟广告有关。 因此我们现在公开讲的,还是契诃夫的“烟草有害论”。传媒经常宣传的是尼古丁有毒,吸烟致病、致癌,吸烟引起火灾,吸烟造成巨大浪费,一年烧掉多少个亿,等等。瘾君子能接受多少劝告,很难说。因为,我国已成吸烟大国,“称雄世界”,烟民每年都在增加,而且年轻化。传媒不登香烟广告,自然减少了煽惑作用,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外国烟商的广告无孔不入,小至一个钥匙圈,一枚别针,一条腰带,一件汗衫,上面都是香烟广告;对于文化体育活动的赞助,遍布海陆空的广告牌、招贴画,霓虹灯、大屏幕,更加声势巨大,深入人心,还不是广告?不知有关方面是否想过对策? 要说烟文化,在中国也确是源远流长的。明人张介宾《景岳全书》说,万历时烟草已开始流行闽广之间。其  相似文献   

15.
韩雪冰  尹忠华 《侨园》2023,(3):50-51
<正>饺子,作为人尽皆知的节俗食品,早已满溢在城市乡村的家家户户。逢年过节、重要时日,没有饺子总觉得缺少了点儿什么。“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饺子就酒越喝越有”正是人们钟情于饺子的直接表达。就是这种名不见经传的特色食物,已经超出饮食本身,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甚至成为对外国家特有文化符号的象征。虽然大江南北的饺子在馅料、  相似文献   

16.
搭台与唱戏     
奔溪 《瞭望》1993,(43)
对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当前流行着两句颇为形象的说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开花,经济结果”。据说这是相当战功的经验,文化活动有了显示自身功能的机会,经济活动也因文化的“搭台”与“开花”收到了实惠。经济与文化,相辅相成,各尽其用,相得益彰,各得其利。从理论上说,如果抛开“搭台”和  相似文献   

17.
钱穆以“扩广群”、“历永世”为原则将世界文化划分为中国、印度、欧洲三大文化,分析了中印欧三大文化的个性精神,指出文化个性决定于环境,并且从文化个性的角度得出了“中国文化最优论”的结论。钱穆的世界文化个性思想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是其对文化个性的概括显得不充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脱离了社会生产方式;“中国文化最优论”也只有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来评价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啊,贵州名酒     
贵州酒,名闻遐迩。茅台甚至成为酒的代名酒。据说,汉朝的唐蒙奉汉武帝的圣旨出使南越,居然绕道千里,特地去贵州品酒,留下“唐蒙改道”之说。今日“酒君子”们追逐贵州名酒,则有一段刚刚查清的新闻。 “特急密电”发出之后 1988年7月16日,国务院以“特急密电”通知各省:名烟名酒决定放开价格。贵州名酒之一“董酒”,  相似文献   

19.
韦薇 《学理论》2013,(14):179-180
遵义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有着厚重的地域以及民族文化积淀,同时由于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着重要地位,又有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遵义旅游的开发中,将长征文化、酒文化、仡佬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整合起来,推动遵义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何必挂“洋”头?四川公明多次看到这么一句广告词:“西方人头马,东方鞭杞酒”。也不知是谁的馊点、子,好像国货非得挂一个“洋”头,才能扩大影响,占有市场。且不说鞭杞酒与人头马并无瓜葛,单看它有意无意为外商做免费广告,迎合崇洋心理就颇耐人寻味。过去,我们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