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官兵政治社会化具有政治人格塑造的导向性、政治意识形成的规范性、政治文化传递的扬弃性的特性,面临着全球化政治价值观的竞夺、市场功利主义思想的牵引、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现实需求等形势。其实现过程:一是顺应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协调青年官兵的政治心理;二是加速政治体系的高效运转,完善青年官兵的政治认同;三是保证军事准备的成果转化,促进青年官兵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2.
政治人格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基本目的之一。当代青年的政治人格正由传统转向现代,逐步达到现代化所需要的新人的素质水平,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构建当代青年的现代政治人格,必须增强青年的主体人格意识,强化青年的参政意识,培养的青年的政治能力,重视引导青年参与社会实践,调动一切手段,营造青年政治人格形成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络已经成为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全新场域之一。移动互联网络作为青年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与渠道,具有多元性与开放性、虚拟性与隐蔽性、即时性与交互性、便捷性与社交性等特点,深受青年人的青睐。正如硬币的两面性,移动互联网络在成为青年群体政治社会化有效途径的同时,也为青年群体的政治社会化带来去中心化与随意性、去个性化与工具性、去一致化与不可控性、去权威化与自主性的消极影响。从制度、法律、技术和个体四个层面引导青年群体培养独立的政治人格,有助于促进政治道德和公民意识的增强,从而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4.
青年研究文摘●论点摘编●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地位《理论与现代化》1996年第12期中登载了赵宗锋的文章,集中论述了对当代中国青年政治社会化问题的理论研究。作者认为,正确认识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特殊性,探讨研究运用正确的理论原则指导青年政治社会化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政治人格的形成是政治社会化的结果。政治人格的冲突源于转型社会中政治文化的多重性及其冲突,理想政治人格的建构是解决冲突的前提之一。而理想政治人格的建构在于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功能整合,这一点在中国加入WTO的时代背景下尤显必要。  相似文献   

6.
政治社会化是青年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青年政治社会化问题是伴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提出来的,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效果怎样,不仅会直接影响到青年的正常社会化,而且会关系到社会整体的稳定与发展,作为新世纪中流砥柱的青年一代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之下是如何选择人生观、价值观。我们从当前我国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状况寻找其影响因素,对其政治社会化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7.
微博在我国拥有庞大的青年用户基数的现实,使其成为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青年政治社会化工具。一方面,微博给青年政治社会化带来了机遇:构建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新载体,营造青年政治成熟的新环境,开辟青年政治参与的新渠道,提供了解青年思想动态的新平台。另一方面,微博也给青年政治社会化带来了挑战:增加青年诉求聚合的难度,挑战国家的政治整合,导致青年群体极化和民意窄化,等等。利用微博促进青年政治社会化,需要用热点话题等形式聚合青年诉求;用主流政治价值观整合青年政治观念;实现网上社会化与线下教育相结合以及加强微博监管。  相似文献   

8.
当代台湾青年边际性政治人格特征存在于他们的矛盾的政治心态之中,表现在政治效能感、"政府权威"认同、社会归属意识和两岸关系认知等向度上.边际性政治人格特征基本反映了当前台湾政党纷争背景下青年群体的政治价值观念与取向.转型中的台湾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是其生成与发展的文化背景和基本条件.解析当代台湾青年政治人格形成的文化背景,不仅能深刻揭示其渊源,也给当前开展对台青年宣传工作以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政治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出现阶级、国家等政治现象之后.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接受被现存的政治制度所肯定和实行的政治信念和规范,形成特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从社会角度来看,主要是指政治体系经由各种途径,使社会成员具有台统治要求的共同的“政治准则”、”政治认同”等政治文化。农村政治社会化是政治社会化的一个层面,指的是农民在政治实践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探讨新媒体对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明确新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基础上,陈述其对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助推效应。具体阐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新媒体的议程设置框架强化青年的政治态度、抗疫资源淬炼青年护佑国家的责任担当、价值观博弈坚定青年政治信仰等表征,得出从大数据技术优势、净化新媒体平台的政治舆论空间以及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三个角度引导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在社会政治互动中接受社会政治文化教化、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形成政治态度、完善政治人格的辩证过程,是社会政治体系自我延续机制和功能运行机制[。1]由于政府在政治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其不可避免地成为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机构,无时无刻不地进行着政治社会化。网络的出现和扩张,对政府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通过加强政府上网工程、创新政府职能、强化政治文化等途径来消除这些消极影响,才能使政府在政治社会化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政治社会化是引导、培养和塑造公民的政治与既定的政治秩序和政治要求相一致的。青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由青年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内涵及特点和方式来阐述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探讨两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的具体措施,更好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加快青年政治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社会政治机构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观念的灌输并不断传播具有导向性政治信息的过程称为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是社会成员获取和接受以显性或隐性状态存在的各种政治性知识成为政治人的过程。政治社会化具有促进、传承政治文化、培养社会成员的政治素质和能力、维系政治社会的运行及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社会个体通过接受社会政治文化教化 ,掌握和内化政治规范 ,形成具有一定政治人格的社会人。政治社会化普遍涉及社会个体 ,但作为社会个体因年龄和智力等个人条件、所处环境的开放程度、文化背景、阶层与群体归属的限…  相似文献   

14.
青年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核心阶段。本文从社会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层面考察了制约青年社会化的一些基本因素:在宏观环境层面,提出政治、文化与宗教等因素对青年的社会化起着重要影响;在微观环境层面,提出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单位、社区和大众传播媒介等因素直接制约着青年的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新消费空间”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化发展起来的都市商业空间。从经济层面看,它显示消费文化的合理性完全被社会体制所吸纳;从文化层面看,它显示为消费文化对塑造青年人格的作用。青年个体社会化原来的伦理完整性已经发生改变,具有多样性的个体社会化随即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6.
试论青年健康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青年人格的状态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参数。青年非健康人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形成原因也是多渠道的。培养青年健康人格,使青年与社会双向良性互动,是提高青年素质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隐性民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有效性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使大学生接受并践行民主理念、形成民主政治所需要的政治人格的必要途径。高校进行隐性民主教育,管理部门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广大学生参与民主管理,践行民主管理;教师应以自身言行,向广大学生示范民主平等的理念;同时,要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8.
先进的政治文化是先进文化的灵魂,青年官兵的政治社会化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面对新形势,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实物质基础和完善手段方法,贯注传统政治文化精华,强化精神支柱,建构青年官兵健康的政治心理结构,尊重青年官兵合理的物质利益需要和成长进步的规律,推动青年官兵政治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文革"前,家庭、学校教育、社会政治环境、同辈群体、青年心理强烈地塑造着红卫兵的政治认知、政治心理、政治评价标准与政治价值取向,并使其政治文化内容趋同,结构走向畸形.红卫兵的政治社会化具有鲜明的强制性、社会性、特殊双向性等特征.红卫兵由社会政治边缘被推到社会政治运动中心而形成的社会政治中心角色只是表面的,它是政治权力意志支配的结果.这种社会角色的倒置,导致了红卫兵在文化和角色上的双重错位.政治社会化形成的红卫兵政治文化只是当时社会政治之树结出的畸形异果,其强烈的反社会、反文化色彩决定了它必定是短命的.  相似文献   

20.
迈入新世纪,单身成为青年独享的一种时尚,成为青年自主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笔者从社会化理论角度分析认为,选择单身本身并没错,但非理性的单身选择有碍青年健康人格的生成,影响青年在群体或社会中的正常互动,并可能导致青年偏差行为的大量涌现。青年应该慎重、理性地对待单身,选择利于己、益于社会的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