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民事主体必须善意地行使权利,全面地履行义务,在民事活动中维护双方利益的平衡,任何一方不得对另一方当事人隐瞒、欺诈。由于保险法律关系所具有的特殊性,法律要求保险关系当事人遵循最大诚信原则。也就是说,保险法律关系当事人的诚信程度应当高于一般民事活动,无论是投保人还是保险人都应当履行最大诚信义务。最大诚信原则主要体现为对投保人的要求,但有关保险人的最大诚信义务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保险人具有相应的偿付能力是法律对保险人的强…  相似文献   

2.
<正> 海上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Utmost Good Faith),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都负有最大诚信义务,最早概括这一原则的判例是卡特诉鲍曼(Carter v.Boehm),曼斯菲尔德大法官在该案中有精辟论述:保险是射倖合同,评价风险的特定情况大都只有被保险人知道,保险人依赖被保险人的陈述,相信被保险人没有保留所知道的任何情况,从而诱使保险人确信某一情况不存在,并以此为背景作出错误的风险评估。告知义务是该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比较法的角度,结合中英海事审判实践,分析告知义务的具体内涵、违反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举证责任等问题,期冀对海上保险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最大诚信原则是海上保险的重要原则之一,起到了调整双方关系的作用,根据这一原则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订立之前向保险人负有告知义务。本文主要研究英国海上保险法律的内容(《1906年英国海上保险法》)和中国法律相应规定,比较中英两国海上保险各自的特点,提出中国法律规定的不足以及对于现存的有关争议的建议和意见,对告知义务一些特殊规定进行总结和将来告知义务发展的趋势提出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敏 《法制与社会》2011,(11):268-269
最大诚信原则是我国保险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但从现状看,被保险人不尽如实告知义务或骗赔,很多保险公司存在投保容易理赔难现象,矛盾主要在于如何认定投保人是否履行最大诚信原则要求的如实告知义务?本文以一起保险人以投保人违反最大诚信原则为由解除合同,拒绝履行赔偿义务的案例为视角,试探讨最大诚信原则中对投保人的义务要求。  相似文献   

5.
保险人的合同后诚信义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海宝 《法学杂志》2005,26(2):38-40
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应当遵守诚信原则和诚信义务,而且,诚信义务在保险合同关系发展的各个阶段均可产生。本文探讨保险人在保险合同成立之后的若干诚信义务,主张强化保险人合同后诚信义务,保护被保险人利益,以利保险的目的和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之一,保险人的说明义务和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正是该原则的体现和要求。本文通过对一例保险合同纠纷的分析,阐释了说明义务和告知义务的含义和内容,以及对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丁满臣  孙芳 《河北法学》2004,22(5):154-157
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 ,但现行多数人身保险合同中普遍存在重投保人的诚信义务 ,以格式文本的形式为投保人设置不利障碍 ,保险人自身却没有很好地履行最大诚信原则。  相似文献   

8.
杜娟 《法制与经济》2008,(24):63-64,66
如实告知义务作为保险法中最大诚信原则的具体内容为各国法律所确认,但在实践中对如实告知义务的理解上存在偏差,文章从如实告知义务的含义入手,并结合司法实践,详细解析如实告知义务的本质内涵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如实告知义务作为保险法中最大诚信原则的具体内容为各国法律所确认,但在实践中对如实告知义务的理解上存在偏差,文章从如实告知义务的含义入手,并结合司法实践,详细解析如实告知义务的本质内涵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姜涛 《中国律师》2001,(10):66-68
最大诚信原则是订立和履行海上保险合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要求合同当事人承担最大的诚信义务。1766年卡特诉鲍曼一案为最大诚信原则的源泉和起因,而1906年英国《海上保险法》则首次以成文法的形式将最大诚信原则确立为海上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最大诚信原则适用于海上保险合同各方当事人,包括保险人、被保险人及保险代理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大诚信原则主要强调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要求,它主要包括告知、陈述、保证三方面内容。对于违反最大诚信原则的法律后果,各国法律的规定一般有如下几种:为合同自始无效;赋予合同当事人解除合同的权利;比例惩罚方式和损害赔偿等,其中赋予合同当事人解除合同的权利和比例惩罚方式是最广泛运用的救济方式。本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限于篇幅,仅摘要发表,供读者诸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解读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秀清 《河北法学》2006,24(3):10-17
毋庸置疑,在民事诉讼中需要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然而,如果我们不本着客观的态度认真审视诚实信用原则,而盲目地一味扩大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功效,甚至将其诠释为实质上授权法官自由裁量权,其结果势必与希望确立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目的背道而驰.结合司法权理论、诉讼模式对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内涵及其功效等进行系统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国际私法的晚近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仁山 《中国法学》2002,(2):178-190
通过对加拿大最高法院自1990年来在国际私法领域新确立的若干判例规则及1994年《魁北克民法典》中的国际私法规范的评析,本文认为加拿大国际私法的晚近发展主要是:在管辖权方面,法院对“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遵循是以“就近规则”为基础的;在法律适用方面,侵权行为领域中的法院地法规则已经由行为地法规则所代替,并且,时效问题已经被当作实质问题而不再被视为程序问题;在判决的承认和执行方面,法院除了将“充分信任与信用”作为一项基本规则予以遵守外,还往往会考虑其他相关的法律规则及其价值理念。基于以上发展变化,本文认为我国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3.
香港与内地在逃犯移交问题上长期处于无法可依且不对等的状态。先例模式从两地移交逃犯的现状出发,将遵循先例原则引入移交逃犯模式的构建中,以个案协商为基础,并赋予协商结果以先例效力。先例模式利用现有法律,实现事实移交。它是一个过渡的模式,为两地最终签订双边协议创造条件。先例模式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先例的确立机制、先例的适用机制和谈判主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For wholly domestic cases, when there are no suitable domestic provisions and similar precedents, the courts in some countries will directly incite relevant foreign legislations or precedents. While in China, never before had its judicature ever used foreign laws or comparative law to handle non-foreign cases.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adual opening of China’s judicial area, its judicature also begin to use precedents of foreign and comparative laws.  相似文献   

15.
我国应该认同行政判例的制度价值,在行政法领域为判例留下可以适用的空间。目前宜采以最高人民法院确认来作为我国行政判例制度运行的模式,并在包括司法改革在内整个法治建设的框架内为行政判例制度的存在提供前提条件,以实现其与我国法律体系的兼容和协调。  相似文献   

16.
Reviews     
《The Modern law review》1999,62(2):151-158
Books reviewed:
McCoubrey: The Obligations to Obey in Legal Theory
Halpin: Rights and Law: Analysis and Theory
Harrison: Good Faith in Sales
Weir: Economic Torts
Prosser: Law and the Regulators
Goodrich (ed): Law and the Unconscious: A Legendre Reader
Sheldon: Beyond Control: Medical Power and Abortion Law
Amato: Antitrust and the Bounds of Power: The Dilemma of Liberal Democracy in the History of the Market
Zeisel and Kaye: Prove It with Figures: Empirical Methods on Law and Litigation Good Faith in Sales
Cavadino: The Law of Gravity  相似文献   

17.
物流企业所提供的质押监管业务是中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由商业银行借助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而开发的新型的动产担保模式。根据业务实践,归纳出三种类型的质押监管模式,重点对输出质押监管合法性及内在缺陷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物流企业的义务与责任:物流企业的身份是委托法律关系下的受托人,代表银行占有质物,实现质权的设定与存续,在输出监管模式下,物流企业通过"共同控制、共同占有"的方式实现质权的设定与存续;保管义务是物流企业所承接的质权人——银行的法定义务,仅存在于自营仓库内的质押监管业务;物流企业对银行承担监管、受托义务,并对因其过错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承担相应补充责任。  相似文献   

18.
The Consumer Insurance (Disclosure and Representations) Act 2012, which abolishes the consumer assured's duty to volunteer information, heralds the first successful outcome of the English and Scottish Law Commissions current insurance contract law reform project.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defects of the common law duty of disclosure which the Law Commissions sought to address. It goes on to consider why previous legislative attempts failed, the self‐regulatory measures introduced by the insurance industry as a means of resisting earlier pressure for statutory intervention, and how that resistance broke down. Finally, it examines the scope of the 2012 reforms and the current consultation being undertaken in respect of the duty of disclosure in relation to business insurance. It concludes by assess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atute in providing a necessary impetus for future insurance law reforms.  相似文献   

19.
叶榅平 《法律科学》2008,26(6):54-61
民法中的保护义务以人身、财产等固有利益的维护为职志,它与侵权行为法具有相同的功能,却是在合同法领域通过判例学说发展起来的。与约定或法定的义务不同,保护义务以不确定性为特征。为了保证司法实践中适用保护义务的正当性,应当界定其意义,明确其前提,厘定其界限,讨论其标准,发展其内涵,确立适用保护义务的一般原则或规则,减少法官的随意性,增强判决的可预见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20.
合同违约的主观状态是指导致合同违约的主观原因,即合同违约行为人在主观上有无过错的心理活动状况。合同违约的主观状态,渊源于我国《合同法》确立的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根据违约方有无过错的心理活动状况,合同违约的主观状态可以区分为故意违约、过失违约与无过错违约。合同违约主观状态的区分,对违约责任的承担、维护合同秩序、树立"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予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