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达1200多万人,台胞中80%祖籍福建。武夷山是福建著名侨乡,又是台胞出入频繁的地区,台湾知名人士谢东闵在畅谈台湾茶叶史时说,台湾冻顶乌龙茶是从武夷山跨海移植到台湾的。长期以来,两岸茶人对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非常独特的女作家,在台湾被誉为文坛“极为优秀的掌门人”,在大陆被赞为“两岸交流的第一批候鸟,两岸文学界祖母级伯乐式的核心人物”。她是“台湾姑娘,北京规矩”,公开表态要做一个“在台湾的中国作家”,甚至还把自己的台湾籍贯,先改为父亲的祖籍广东,后又改为母亲的祖籍福建。她为海峡两岸的“不分彼此地合而为一”,殚思竭虑,作出了巨  相似文献   

3.
谢旭 《台声》2001,(1):30-31
不久前,台湾老音乐家吕泉生——“台湾儿童合唱音乐之父”首次返回福建老家,在厦门短短两天逗留接触中,我深深感到他是一位坚强的爱国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人”。(一)吕先生祖籍福建诏安。他的祖辈迁台已数百年。他小时候受到日本推行的“皇民化”教育,长大后留学日本。他曾说过,在20岁以前,完全是一个与日本人无异的台湾人,可他心中仍流淌着炎黄子孙的热血,始终不变。1943年,他奔父丧回台,后因战争影响交通断绝,没能再去日本谋生,就留在台湾教书。1945年台湾光复后,吕先生担任过《台湾文学》季刊编辑,后在台湾广播电…  相似文献   

4.
寻根认祖记     
30年代初,我在台湾上中学时,无意中在父亲的文书柜里看到简略的家谱,才知道我家祖籍是福建泉州府石狮占宅宫后。父亲说我家门媚上和祖先墓碑写的堂号“廊山”是祖籍地名,还给我讲了祖先、北宋宰相蔡襄在泉州造洛阳桥的故事。那时台湾还在日本殖民统治下,从此我滋长了民族意识,牢牢记住祖籍地址,向往“唐山”(即祖国)。1947年我在台湾“二·二八”起义失败后,到大陆参加革命工作。1960年出差福建时,按所记忆的地址,找到了石狮古宅宫后祖选老家,和蔡章叶老人相认,按辈序,他是我的堂叔公。到现在,我还与族亲们时有往来。1988年…  相似文献   

5.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达1200多万人,台胞中80%祖籍福建。武夷山是福建著名侨乡,又是台胞出入频繁的地区,台湾知名人士鲥东闵在畅谈台湾茶叶史时说,台湾冻顶乌龙茶是从武夷山跨海移植到台湾的.长期以来,两岸茶人对大红袍与冻顶乌龙这两种同宗同源的茶叶有着特殊的情感,并籍此在武夷山展开了频繁的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6.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农业地理和气候条件相似,且台湾有80%的人祖籍在福建,两地语言相通、文化习俗相似。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为福建与  相似文献   

7.
台湾师大陈大络教授和厦门大学杨国桢、陈友平教授说:“中原人是闽台人血缘之根”,“闽台与中原古代语言相通”,“闽台文化虽有自己的特色,但与中原文化本质上相同。”厦门大学著名方言学专家黄典诚在文章《寻根母语到中原》中说:台湾同胞“寻根的起点是闽南,终点无疑是河南”。不久前在河南郑州召开的首届豫闽台姓氏源流研讨会上,包括台湾在内的专家、学者和旅游工作者通过考证和对大量事实进行研讨后,得出的结论是:豫闽台千余年前是一家。河南是大多数台胞的祖籍地1986年12月,福建举行“漳州1300周年纪念”活动,特邀河南人参加…  相似文献   

8.
历次入闽的河洛人,大部分聚居在彰州、泉州、厦门等地区,所以台湾人称闽南迁居台湾而祖籍在河洛的人为“河洛人”或“河洛郎”。实际上,居住在中原河洛地区的人却很少自称为“河洛人”,“河洛人”是由台湾传回来的称谓。福建厦门大学著名方言专家黄典诚教授曾发表过一...  相似文献   

9.
蓝小西 《台声》2013,(5):78-79
据台湾媒体报道,2013年4月13日深夜,原台湾政坛风云人物、前国民党副主席林洋港因病在台中去世,享年86岁。 林洋港生于1927年,是台湾南投县人,祖籍福建漳州,是台湾知名人士、政治家。他毕业于台湾大学政治系,曾任台北市长、台湾省主席、“内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司法院长”、国民党副主席等职。  相似文献   

10.
连战的祖父连横,原名连雅堂,祖籍福建漳州龙海马崎, 1878年出生于台湾,是我国著名史学家。连横崇尚仁义忠勇精神,一生热爱祖国,坚持“台湾固为中国版图”。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后,祖国宝岛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这位“弃地遗民”“虽历试诸难,不挫所守”;秉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的信念,“为保存台湾文献,不得不忍居此地。”他几十年如一日艰辛搜集台湾历史文献,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妇运》2008,(9):9-12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岛仅一水之隔,是80%台湾同胞的祖籍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5年来,福建省妇联充分运用闽台深厚的“五缘”关系,主动融入“六求”工作格局.先试先行,不断加强与台湾姐妹的交流合作,用血浓于水的亲情、女性自身发展的关注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在闽台之间架起了一座爱的长桥。  相似文献   

12.
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闽台关系?省委书记卢展工5月17日晚在会见前来参加海交会和商交会的主要客商时,用“五缘”、“六求”进行了精炼的概括。卢展工说,闽台两地关系特殊,3万年前福建与台湾是连为一体的,1万年前两地之间还有一条陆路相通,1885年前,台湾一直隶属于福建省,1885年台湾建省后, 还称作福建台湾省。80%的台湾同胞祖籍福建,两地的文化、民俗、宗教、语言也是相通的,两地的经贸联系,即使在两岸关系最紧张的时候,都没有中断过。因此,两地的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  相似文献   

13.
“漳浦是我的祖籍地,是我梦圆的地方。在这里,我的愿望一一变成了现实。”这是天福集团总裁、台商李瑞河常说的一句话。2006年9月14日,当“海峡西岸行”摄制组走进漳浦天福茶博物院采访李瑞河时,他对中央电视台和台湾TVBS电视台的两位主持人说:“台湾发展的空间已经饱和,不如大陆市场广阔。福建的气候环境和台湾  相似文献   

14.
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籍贯是台湾省屏东县,客家人,祖籍福建漳州,曾任台湾大陆事务主管、民意代表、行政部门副负责人。2008年5月18日,蔡英文当选民进党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党主席。2010年,蔡英文参加"五都"选举,角逐新北市市长的宝座,其政治行情看涨。  相似文献   

15.
东京有个“经营之神”叫土光敏夫,被称为创造奇迹的日本人.日本人又把这一美名赠给王永庆,这是中国人的骄傲.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生,台湾省台北县人,祖籍福建安溪,自曾祖父迁来台湾,定居在台北县新店镇直潭里.他是台湾最大民营企业——台塑关系企业集团的缔造者,现任董事长,被称为“塑胶大王”,是台湾四大富豪中唯一靠制造业起家的人.  相似文献   

16.
李艳 《台声》2006,(12):39-40
年少志向高祖籍福建的王正南,现用名林云。湖南省台联名誉会长。出生于台南,今年81岁高龄。1939年初黄埔二期学生、台湾著名革命志士李友邦将军组建台湾义勇队和台湾义勇队少年团(简称台湾少年团)时,他积极响应,报名参加,是台湾义勇队的元老成员。“第一批队员仅有24人,连我在内一共6个小孩,都是李友邦将军从福建崇安带过来的。”王正南回忆说,当年自己只有12岁,崇安是台胞流亡回内地后受迫害而被集中的地方,也是李友邦将军组建抗日的台湾义勇队发源地。王正南的父亲是抗日积极分子,因在台湾遭日本殖民者通缉,才举家迁居福建。李友邦将军发…  相似文献   

17.
章韦 《政协天地》2008,(9):21-22
我们既要重视历史价值的开掘,又要重视文化价值的开发,发挥家谱在凝聚社会群体、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据调查,台湾民间存有新旧谱牒2万多种,其中有1万多种记载大陆24个省市251个姓氏向台湾移民开基祖的资料,祖籍福建的姓氏谱有4730部。目前漳州市图书馆收藏家谱500  相似文献   

18.
闽台文化是闽台两地最直接的文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学文 《台声》2000,(11):32-33
台湾的历史发展,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开发史。汉民族从宋、元时期开始开发台湾,到明、清时期大量移民前仆后继的迁徙,为台湾的发展,写下了最辉煌的一页。而在这部开发史中,福建闽南人则成为台湾社会历史发展最基本的群体成员。从史料记载可以发现, 17世纪 20年代,郑芝龙招募闽南人东渡赴台,围垦开荒,形成了第一次大规模的闽南移民高潮。第二次闽南移民高潮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期,下令士兵拓荒屯田,扎根台湾。此后,闽南人渡台源源不断。台湾学者林再复在《闽南人》一书中写道:闽南是“台湾人的根”,说明了台湾人与闽南人的血脉联系…  相似文献   

19.
近一段时间,吕秀莲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胡说两岸是“远亲近邻”、“两个华人国家”,叫嚷国际社会要“立即插手台湾事务”,公然对一个中国原则进行挑衅。那么,吕秀莲是何许人也?她的这套谬论是一时心血来潮,还是“台独”祸心的充分暴露?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台独”狂人吕秀莲的真面目。祖籍福建南靖吕秀莲1944年6月生于台湾省桃园县。她的祖籍是福建省南靖县书洋村,200多年前,吕氏先祖第11代就是从这里移居台湾的。吕秀莲在桃园镇小学毕业后,考入台北市第一女子中学。中学毕业后,吕考取台湾大学法律系,后又被本校法律研…  相似文献   

20.
抗战期间,有一份名叫《台湾先锋》的刊物,流传在东南沿海的前线后方,深受军民欢迎,被誉为“唤起国魂,驱除蛇豕”的号角。它是以李友邦为队长的台湾义勇队的队刊。李友邦,祖籍福建同安,1906年生于台北。在师范读书期间,加入了进步社团“台湾文化协会”,宣传反日,1924年夏袭击伪警察所后逃往大陆,奔赴广州投考黄埔军校,成为第二期黄埔学生。其间奔走联络了在广州地区的台籍人士,组建了以“争取台湾摆脱日本统治返归祖国”为宗旨的“台湾独立革命党”,曾潜回台湾,动员了一批台湾青年来广州参加国民革命。李友邦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在两广台湾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