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台湾原住民过去被称作“番”,“番”字带着强烈的中原汉人的沙文意识。原住民生生世世在台湾的延续和传承,成就了台湾文化的多元。前不久,就台湾少数民族的保护和发展等话题,台湾原住民发展协会理事长华加志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2.
方子 《台声》2002,(5):20-21
带着一路的歌声,台湾原住民“新世纪文化艺术团”走进了阳春三月的云南、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美丽壮观的山川,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纯朴、好客的少数民族兄弟,给团员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在向兄弟民族展示他们民族艺术的同时,这些第一次来祖国大陆交流、访问的台湾原住民团员也深切感受到了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热情与温暖。充满活力的原住民艺术团与以往自发式的原住民表演团体不同,“新世纪文化艺术团”是个有组织的艺术团体。有感于原住民在台湾的弱势状态,为挽救和保留原住民的文化艺术,1998年2月4日,在利珍团长的努…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关于台湾少数民族的称谓一直在变化之中,时至20世纪中期出现了“高山族”的提法,进而是“山胞”和“原住民”,如何科学、准确、实事求是地给台湾少数民族以确切的族称,是一个要谨慎对待又急需确认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台湾原住民除已汉化消失的平埔族外,现由泰雅、布农、排湾、赛夏、曹族、鲁凯、卑南、阿美、雅美等9个族群组成,分布在13个县市、30个山地乡、25个平地原住民乡镇市区内,总面积近1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台总、面积的52.7%.根据最新人口统计.九族群总人口为35.4万余人,不及全台总人口的2%.台湾当局过去统称原住民为山地同胞(简  相似文献   

5.
台湾当局将台湾的少数民族称为“原住民”,这反映出其有意强化“本土化”意识,隐藏着政治意图,其用心一方面是制造省籍矛盾,一方面是妄图通过所谓“住民自决”的途径,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  相似文献   

6.
<正>台湾少数民族族群,最早被称为高山族,是一种误读。在台湾,他们又称原住民。台湾顺益原住民博物馆,收集展出的,就是这些宝岛主人的生活印迹。这次展览,是大陆首次比较全面、比较系统地介绍台湾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7.
应中共中央台办邀请,由高金素梅率领的“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一行于8月19日抵达北京,展开为期3天的参访活动。这是首次由台湾原住民族组团形式参访大陆,又值“莫拉克”重创以少数民族聚居地为主的南台湾地区,参访团受到了祖国大陆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  相似文献   

8.
张立峰 《台声》2007,(7):52-53
2007年4月19日至4月26日.北京市台联邀请“2007年台湾原住民头目参访团”一行22人,赴北京、云南等地交流参访。访问团由“中华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经贸交流协会”、“台湾原住民族头目协会”组团,“交流协会”理事长陈文龙(巴湃.拉拉格狮)先生任团长,“头目协会”理事长林明发先生任副团长,  相似文献   

9.
在台湾一千八百多万人口中,绝大多数是汉族,原住民族只占少数。台湾原住民族在明清时代称为“土番”、“番族”,现在我们概称为高山族,或土著族、先住民,台湾当局称为山地同胞。现在,台湾原住民族还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并有自己的语言宗教和习俗,他们的人口增加速度、人口密度、年龄与性别构成、文化程度、在业人口的行业构成和职业构成等方面,均和全省一般人口的情形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1,(12):47-48
“在中国56个民族之中,高山族是大陆对台湾少数民族的统称。在台湾当地,这些少数民族则被称为台湾原住民。台湾在古籍中最早的记载是在公元前334年,越王亡国,越国予孙散居在江南海上。这里所说的江南海上就是指福建沿海、  相似文献   

11.
3月27日至4月3日,正值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由全国台联邀请接待,以台湾“中华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经贸交流协会”理事长陈文龙先生为团长的台北市原住民妇女会一行24人,来到云南省昆明、大理、丽江、进行交流、参访。首次踏进祖国大陆“台北市原住民妇女会”是第一次组团来大陆,该会是居住在台北市各地原住民女性同胞联合起来成立的联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和睦相处的兄弟民族组成的伟大国家。在这56个密切团结的民族中,有一个兄弟民族世代生活在海峡彼岸的宝岛──台湾,那就是通常被称之为高山族的台湾原住民。高山族系原住台湾的少数民族总称。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祖国人民对台湾少数民族的总称。台湾当局称之为山胞。历史上,特别是明代以前并没有高山族这个名称。台湾的人文学者认为,岛内的民族同胞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根据不同的民族特征,风俗习惯和语言体系,还可以分为许多族系和族群。依各族系语言对自己的称呼或居住地域,当地民族不同意“山…  相似文献   

13.
揭开台湾原住民族神秘面缆展现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密切两岸同胞的感情联系,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全国台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台湾同胞的桥梁和纽带广直致力于多层面推广两岸民间交流交往密切两岸同胞的情感联系。日前,由全国台联主办的“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举行,这是祖国大陆首次比较系统和全面地介绍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大型主题展览。  相似文献   

14.
“闽南语挂号中,客语在急诊,原住民语住加护病房”,坊间流行的这句话是在形容台湾本土语言逐渐消失的情形。台湾原住民语言是累积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智慧财产,对于这份“财产”的现状,语言学家表示忧心,“再不赶快抢救,依目前世界上的语言每月约有1~2种消失的速度,大概不出50年的光景,也将会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15.
“你的家乡在娜鲁湾, 我的家乡在娜鲁湾,从前的时候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手牵着手,肩并着肩, 轻轻地唱出我们的歌声,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悠扬的歌声久久不能平静,十天的时间始终伴随着“台湾少数民族大陆访问团”的京滇交流之行。台湾少数民族(原住民)大陆访问团是应全国台联和北京市台联的邀请,赴北京市和云南省两地交流访问的。该访问团全部由台湾少数民族的上层人士组成,团长由台湾“立法委员”林正  相似文献   

16.
台湾原住民族教育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原住民族教育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台湾原住民族教育立法研究,是两岸双方共同关注的课题,是推进大陆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理论与实践建设的需要。本文在实地调研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台湾原住民族教育的概况、原住民族教育立法的缘起、内容、特点、经验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根志优: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艺术总监、台湾原住民出版社社长,曾任《台湾部落寻奇》节目主持人。作品《太鲁阁古道传奇》曾获邀参与2004年加拿大世界原住民记录影片首映。  相似文献   

18.
日本舆论界总喜欢把2300万台湾人民分为“本省人”和“外省人”,并以此来理解台湾的现状和未来。这个划分法很不正确。所谓“本省人”、大陆人(即所谓“外省人”),除了百分之二台湾原住民外,其他都是汉族,论起血缘、文  相似文献   

19.
鲁洪柯 《台声》2009,(2):34-36
2008年11月中下旬,应台湾原住民基金会邀请,全国台联“台湾原住民系列丛书编委会”一行在台湾各地进行了参访。除了在台北拜访有关机构外,参访团还分组深入到原住民各民族聚集的地区参访。作为访问团成员之一,笔者有幸第一次踏上美丽宝岛,耳闻目睹到的,自然主要是和台湾的原住民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初,来自台东县海端乡的“布农山地传统音乐团”一行31人,带着布农族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八部合音”及他们的良好祝福,赴祖国大陆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云南省,与那里的各族同胞进行了为期7天的文化交流活动和参观、游览。时间虽短,印象深刻。 在台湾,有9个少数民族,大陆同胞习惯于把他们统称为高山族,台湾则叫他们为原住民。其中的布农族从人口数量上看排第三,大约3至5万。他们分布于高雄、台东、南投、花莲等地,生活在海拔1000至2000米左右的山区,是真正的来自高山的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