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对选人用人,我们党有明确的标准,即:看德才、看政绩、看公论。各种形式的干部考察方法,都应当是体现“三看”的载体。应该说,我们的各级干部考察部门也是这样去做的。然而这几年,为什么会三天两头在报刊杂志上看到有关某地某领导干部贪污受贿多少多少被判多少多少的消息呢?不否认,其中有腐败分子身居要职后,“在绝对权力”面前放松学习改造、放松自身要求而蜕化变质的一面,但考察的失察也是不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就业问题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就业腐败直接损坏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廉政制度,破坏了我们整个社会的公平竞争体制,同时就业腐败也是一种权力的腐败。就业腐败问题的不断产生,不仅践踏了社会公平正义,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也必然会使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严重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肌体的健康有序发展。只有坚决遏制就业腐败,才能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3.
正林毅夫在7月1日的《新京报》上撰文指出:古语讲"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国过去35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社会每个人都得到好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不满?是因为别人比你发展更快、改善比你更多了,这说明不均,是很大的问题。为什么我们高速增长在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反而出现收入分配和腐败问题越来越恶化呢?改革开放前大家很穷,都一样穷,当时腐败的机会也不多,很多东西都要凭票供应,有钱也没有用。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形成了大批资本  相似文献   

4.
读完高中,是人一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高中毕业生,每个人都必不可少地带有一纸由原属学校签发的“毕业鉴定”,或者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或者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或生产。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份鉴定呢?  相似文献   

5.
《党的建设》2009,(7):38-39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我们仍然不时会听到这样一些议论: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为什么说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对于这样的问题,最好还是让历史来作出回答。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曾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时代,直到19世纪中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春天,电视剧《都挺好》引发坊间大讨论。我在思考,一部婆婆妈妈的电视剧,为什么如此火?为什么能引发老中青几代人的共鸣?为什么网上分歧那么大?我首先想到这样一个事实,长期以来,影视剧也好,文学作品也好,大都或轻或重地忽略了亲情。我们的好多作家、艺术家图省事,编造一些极端的情节,比如家庭残缺,不是缺爹就是少娘,或者没爹没娘,忽略了家庭这个最小社会细胞的完整性、原生性。其实,家庭问题不少,或隐或显,但一直存在。《都挺好》对准了一个完整家庭,有父有母,有老有小,小的不着调,老的不靠谱,正是家庭的完整性、原生性,孝悌伦理问题暴露,"亲情"这个敏感穴位被点中了。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05,(10):50-64
就业是民生之本。这几年,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始终是党和政府最为关注、最为操心的一件大事。2004年,经过艰苦的努力,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80万人,51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出现了近10年来的首次下降,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一些人的感受中,就业的压力仍很大,还有一些困惑:为什么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就业还很难?为什么失业人员中青年人增多了?搞市场经济是不是就解不开就业难这个结? 高增长为何没带来高就业 近年来,我国经济每年增长都在8%以上,世界少见。但是,就业再就业的形势却依然严峻。经济高增长为何没带来人们预期中的高就业? 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是就业难的基本原因。我国有13亿人口,基数很大,对就业是一个长期的  相似文献   

8.
苦难是财富     
苦难是天才的财富。上帝给了凡高一生的苦难,但他死后,却被公众尊称为天才画家,他的每一件作品几乎都价值连城。每个人一生当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当困难来临时,大概多数人的第一个反应都是:这个困难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这个苦难为什么要由我来承受? 但是,如果你把苦难当成是人生的财富,你就增加了一个别人所没有的经验,一次次的经验可以增长许多知识和智慧,而这些知识、智慧点点滴滴累积下来,就是财富,历史上没有一个仅靠吸食着安逸和享乐的乳汁躺在安乐窝里成气候的! 既然说吃苦是最好的财富,那我们就要不断地向生活的难题挑战而使自己坚实。既然说失败是最好的财富,那我们就要在不断探究中吸取失败的教训而重新托举出苦心铸就的收获。苦难是磨砺意志的砥石,是走向成功的起点。有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经历过辛酸与苦难。珍重好人生的财富,才能让人在人生的远行中一路走好。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06,(14):43-44
就业是民生之本。这几年,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始终是党和政府最为关注、最为操心的一件大事。2004年,经过艰苦的努力,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80万人,51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出现了近10年来的首次下降,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一些人的感受中,就业的压力仍很大,还有一些困惑:为什么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就业还很难?为什么失业人员中青年人增多了?搞市场经济是不是就解不开就业难这个结?  相似文献   

10.
正我身边的同事、一位"60后"军官曾万分感慨,他对我说:自己一直不明白60年代经济那么困难,饿死了不少人,为什么老百姓仍然还是要跟共产党走?后来我才明白,当时对于领导干部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包括严格的自律和他律,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些都真正让人感觉到原则的力量,而且是一股极其巨大的力量。坚守这样的原则,即使国家面临巨大困难,即使工作中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群众也  相似文献   

11.
活着真好     
<正>曾经,我看过这样一部电视剧,叫《活着真好》,里面的故事情节和我们现实生活很相似,每个人都盼望能快乐地活着,但每个人的活法都有所不同,有的追求名利和地位,有的追求荣华富贵,有的则追求……而我却不在意钱的多少,只要活着就好。俗话说得好,平平淡淡才是真,不要有过  相似文献   

12.
大学毕业,正值青春年华,你愿意到乡镇上当一名公务员吗? 不知道有多少人回答愿意,不知道愿意去的人又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关于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资料,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邪教“法轮功“为什么能在科学昌明的20世纪90年代孳生并迅速蔓延?其歪理邪说为什么能欺骗、愚弄那么多人包括少数党员、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呢?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变、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出现,竞争使每个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风险,加上物质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愿望更加强烈,加之西方一些社会政治思潮的传入,腐朽的思想文化沉渣泛起,愚昧迷信和伪科学活动有所抬头。另一方面,在我们的工作中,“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深入揭批邪  相似文献   

14.
现在,许多领导同志感叹越来越难听到真话。为什么难以听到真话呢?原因不外几种:其一,屁股决定脑袋。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社会地位、特殊身份和利益,都有自己的立场  相似文献   

15.
李康端和家     
一个公仆应该是什么样的?无疑,人人都能回答。但如果用行动来回答这道题呢,有多少人能得到李康端这样的高分?  相似文献   

16.
《望》刊登郑挚的文章说,我们处理了那么多的大案要案,包括一些大官要员,为什么腐败现象依然不能得到遏制 ?文章认为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公职人员教育不严、管理不严、监督不严造成的恶果。   文章说,看起来,他们也在抓教育,举办了多少讲座,组织了多少学习班,发放了多少学习材料,有多少人发了言,写出了多少学习心得,总结汇报头头是道,但是,这种教育如果不联系思想,不联系实际,没有认真的而不是敷衍了事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不真正解决问题,便成了形式主义的走过场。   看起来,他们也在抓管理,各种规章制度无不齐备。但…  相似文献   

17.
知心     
白夜 《前线》1962,(11)
认得一个人容易,知道一个人的心,却比较困难。因为,“人心都在人心里”么!要知道一个人的心里想些什么?碰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那些内心深处的问题,只有他向你讲出来,你才能知道。如果你不了解人家心中的问题,那么,怎么样去解决人家心中的问题?我们不是常说要做思想工  相似文献   

18.
新书推荐     
正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故事书"。因为里面的故事不是常见的虚构故事,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切身相关的故事。在讲述这些故事之前,席里尔·迪翁向我们抛出了一个问题:面对交通拥堵和雾霾等生活危机,我们如此不快乐,但为什么没有行动起来?因为我们正遭遇着现实的虚拟化,无法将自己的行为与其带来的后  相似文献   

19.
一、写党的历史不仅写要做些什么,还要写为什么这样做,这就牵涉到写历史背景的问题要写出在什么环境下党做出什么决定,这些决定的成败得失,它所提供的丰富经验。当然党史和革命史还有区别,不可能将社会历史背景写得很多,但必要的背景是必须写清楚的。总结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的事业有什么好处呢?当然我们不可能从民主革命的经验中找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但我们从民主革命的历史中总结出“四个坚持”,  相似文献   

20.
失业是民生之难,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国家重视就业问题,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大政方针已定,还需可操作的办法。有学者提出,解决中国就业问题有三味灵丹妙药:一是政府彻底退出,二是发展私营经济,三是主攻第三产业。这个方子简明扼要,放任超脱,很符合西方经济学讲义,但却屡试不灵。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