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
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发出了“奥运三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奥运金牌?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如今前两问都已有了圆满的答案,眼下,人们都在为解答第三问而努力着。作为时代先锋的大学生。该以怎样的精神面貌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呢?  相似文献   

2.
南山 《今日海南》2008,(9):48-48
1908年,时任南开大学的校长张伯芩在《天津青年》上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三个热门话题:1、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派一名选手参加奥运会?2、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3、中国什么时候才能举办奥运会?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8,(5):42-43
一百年前,有识之士在《天津青年》杂志发表文章,提出三个期待: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枚金牌?中国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从1908年到2008年,历史的回声穿越了整整一个世纪。如今,中国人的百年奥运梦想已经化为一个让世界为之赞叹的现实。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无疑将铭刻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这场中华民族等待了一百年的盛会,不只是圆了一个体育梦,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遗产,也开启了走向现代化的一段新征程。  相似文献   

4.
自从1896年,为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在又一次雅典奥运会的圣火熄灭时,整整经历了108年。非常令人遗憾的是:一百多年来,盛大的运动会从未在中国举行过。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梦想,什么时候奥运会将在我们中国举行呢?  相似文献   

5.
肖军忠 《半月谈》2004,(19):5-65
雅典奥运会期间,年幼的儿子也成了一个“奥运迷”,每当中国队又有金牌“进账”的时候,他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一番。然而,儿子一天忽然发了一问:“我们中国的‘武林高手’都哪儿去了?如果让他们去跳高、跑步、踢足球不是很好吗?肯定能拿好多金牌!”  相似文献   

6.
我的中国梦     
l985年,我跟随导师受邀去美国参加一个“土壤钾素”的讨论会时,所见所闻,让我震惊。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强烈的愿望;要到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具有和国外同样的科研条件?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跟上国际同行的科研水平?这种愿望成为我最初的梦想,也成为发奋工作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李秀江 《小康》2010,(4):28-31
当我们谈论“尊严”和“幸福”的时候,要谈些什么?每一个人,无论来自农村,还是生在城市,都希望自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都希望自己的收入能稳步提高,都渴求拥有一所自己的房子。  相似文献   

8.
后奥运时代的典藏和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奥运会短短的16天相聚里,来自全世界的人们打破了语言和肤色的界限,犹如兄弟姐妹般共同庆祝、共同分享。当北京奥运会圣火熄灭的时候,作为中国人,我们又应当给世界留下怎样的身影和回忆呢?  相似文献   

9.
"这件事情,什么时候能做好?如果没完没了,再过3年、5年,交通事故还是频出,我们用生命、鲜血付出的代价,是不是惨痛了一点?如果这一届再看不到结果,我是没有脸再面对老百姓。""老百姓很多事情,通过一般渠道其实很难解决。像我们余国强代表,以人大代表身份提的建议,提了三次,推动也这么困难。我觉得是应该反思一下,我们政府部门在处理代表意见的时候,到底有没有一套合理的机制和一个切实可行的推动办法?"  相似文献   

10.
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是教育改革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人们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一、关于“教材”向“学材”转换的定位思考我们已无法考证也无需考证,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把课本称为“教材”的。什么是教材?能不能说课本加教法等于教材呢?我看不好反对。我们当教师的就是依据课本进行教学,课本就是我们教学的材料,因此,把课本称之为教材我们已经习惯了。今天,当我们强调确立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时候,这种习惯要改变,要转变思维定式。课本既然可以成为教师的“教材”,为什么不可以成为学生的“学材”呢?既然学生是主…  相似文献   

11.
今年5月1日,是海南解放60周年纪念日,在隆重纪念这个日子的时候,我们当纪念什么、铭记什么、思考什么?  相似文献   

12.
当“美丽”形容中国的时候,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山清水秀、天朗气清,街宽路阔、政善人和。而当“美丽”形容社区的时候,人们会想到什么?是花红柳绿还是干净整洁?是邻里亲和还是服务周到?让我们走进天津,去见证美丽社区到底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3.
面对“入世”,政府准备好了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管你是否承认 ,不管你是否接受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已扑面而来 ,并正在改变着、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市场没有一个是孤立的岛屿(萨缪尔森《经济学》)。为了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成为孤岛 ,为了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 ,中国必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然而 ,当“入世”的脚步一天天临近的时候 ,我们是否理性地思考过 :“入世” ,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面对“入世” ,我们的政府将要做怎样的应对和调整?针对这些问题 ,本刊记者分别采访了几位专家学者。面临最大挑战的是政府“入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近一段时间以来 ,围绕这一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常在各种场合提出这样的问题:“杭州房产价格未来是升是降?什么时候会升?什么时候会降?”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2007年见证了猪年的到来,猪是中国老百姓的蛋白质主要来源。而在2006年狗年,在中国养狗的人空前暴增。2005年是鸡年,我都不想回顾那种时候。但是,在今年——我们刚刚跨入的鼠年,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呢?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这种小小的啮齿动物充其量被视为一种宠物,我们该拿它怎么办呢?回答是相同的,就跟在中央王国对大多数动物的处理法子一个样——吃了它!  相似文献   

16.
浣熊     
宇文正 《台声》2011,(12):73-73
进海关的时候,那名年轻海关人员循例问了一句:“为什么来西雅图?”循例,我们应该说:观光、旅行或是度假等等字眼,我却莫名其妙说了一句:“来看浣熊!”“什么?”他愣住了,大概这种答案闻所未闻,我指着小孩解释:“他热爱浣熊,希望到能看见浣熊的城市。”显然这答案激起他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一句看似很简单的发问,却包含着一个很厚重的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类似的声音:代表都去哪儿了?除了开会,他们都在忙些什么?人大代表有什么用,他们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有事找代表管用吗?这样的声音实际上是对代表作用的一种追问,是用百姓独有的话语方式所作出的一种政治表达。  相似文献   

18.
2006年3月17日,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青春与感恩”会上,一位女同学流着泪说:“刘霆用他稚嫩的肩膀,背着母亲上大学,我流泪,感动,惭愧。我反问自己,19岁,我能做到吗?我们相信来日方长,但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生命不堪一击的脆弱,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无忧无虑的我们,有多少人为父母考虑过什么?” 刘霆就坐在同学们中间,他低着头,有点害羞。刘霆没觉得自己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是,在同学和老师心中,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孝子:19岁,他就肩负起了赡养母亲的重担,一边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一边上大学……  相似文献   

19.
《公民导刊》2009,(3):I0002-I0003
记者:一年一度的全国人代会即将召开,在这个时候。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您能接受采访,很高兴。回顾一年来您的履职经历。请问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吴若增 《人民公安》2011,(18):50-51
大自然乃是一个整体,而我们人类不过只是这个整体中的一部分罢了。"人类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这句话最早是什么时候听说的?忘记了。但肯定是很早很早罢?有趣儿的是,当我听说这句话的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