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民族、汉族人口居多数的多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居首位。聚居民族除汉族外,还有壮、瑶、苗、侗。他佬、毛南、回、京、彝、水和他佬等11个民族,其中,他始、毛南和京族是广西的特有民族。广西地处祖国边睡。经济尚欠发达,解放后少数民族人口发展比较快,但在人口与经济协凋发展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突出问题。因此,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新形势下,探讨和研究广西民族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对贯彻’‘九五”计划和实现2010年的远景目标,以及对促进全区各民族的团结奋进和民…  相似文献   

2.
《今日广西》2008,(12):6-9
6月4日至6日.北京奥运会火炬在广西这片神奇秀美而又青春勃发的土地传递。作为北京奥运火炬进入西部省区的第一站。广西有624名火炬手(每个城市208名)参加3个城市的火炬传递。在山水甲天下的名城桂林,奥运圣火在一片奇山秀水之间穿过。将桂林市的主要景点串联起来,展现了广西山水的独特魅力;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城市南宁,火炬手高举火炬经过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场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壮乡儿女的奥运激情与建设和谐广西的热情在这里融合:在革命老区百色,壮、汉、瑶、苗等各族群众载歌载舞迎接奥运火炬的到来。 这是一个欢乐的时刻、一场欢乐的盛典。一支支“样云”火炬点燃了八桂儿女的激情。传递了八桂儿女的梦想。“样云”在壮乡大地上升腾,充分展现广西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展示广西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展现广西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3.
位于广西北部的桂林市区、龙胜、三江、融水、罗城、宜州、环江共两市五县,是汉、壮、瑶、苗、侗、毛南、仫佬等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保留了较为完整而又有着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风情,不仅拥有世界一流的自然风光——桂林山水、龙脊梯田等独特性旅游资源和诸多奇特秀丽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而且聚居着广西的大部分民族,其中仫佬、毛南为此区域所独有,民族风情绚丽多姿,民俗资源禀赋之奇特,为国内之罕见。近年来,桂北的民俗旅游资源已有一定程度的开发,但与丰富的民俗资源相比,许多优秀的民俗旅游资源仍藏在深闺人未知。因而,如何  相似文献   

4.
毛南族原名“毛难族”,1986年应该民族同胞的要求,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毛南族”。毛南族人民自称“阿难”,意为“这个地方的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河池、环江、南丹等地,其中广西境内的环江县是中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生活着全国70%以上的毛南族,素有“毛南之乡”之称。作为中国南部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  相似文献   

5.
世代生活在广西的原住民族毛南族,他们大聚居小分散,主要分布在广西北部的环江、河池、南丹、都安等地。其中绝大多数聚居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中南、下南一带山区,有“毛南三南”、“毛南山乡”之称。  相似文献   

6.
广西聚居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一个省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做好民族工作,处理好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推动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进步,始终是一个关系广西乃至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自治区成立4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服从大局,维护国家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坚持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家园、巩固国…  相似文献   

7.
钟振 《当代广西》2014,(4):18-19
正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加快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在抓发展、惠民生、促和谐中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广西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越走越宽广。"我所在的小学是一所山区小学,只有400多名学生,却有壮、汉、瑶、苗、毛南等多个民族成分。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我没有做出什么英雄壮举,只是努力做好一名关心、爱护少数民族学生的好教师。"在2013年12月30日召开的第七次全区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河池市金城江区侧岭乡拉合小学校长黄光照的发言简短而感人。  相似文献   

8.
壮乡瑶寨“娘家”护法人广西自治区妇联法律顾问处位于祖国南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汉、瑶、苗、侗、他佬、毛南、回、京、彝、水和讫佬等12个民族聚居的祖国边陲。昔日许许多多的革命烈士在这片土地上洒尽鲜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世代生活在广西的原住民族毛南族,他们大聚居小分散,主要分布在广西北部的环江、河池、南丹、都安等地。其中绝大多数聚居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中南、下南一带山区,有“毛南三南”、“毛南山乡”之称。  相似文献   

10.
陈际瓦 《中国妇运》2010,(12):16-19
广西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唯一的沿海、沿边、沿江省区。2009年末,全区总人口5092万,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京等12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95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8.8%;其中壮族人口166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2.97%;女性人口2397万,占全区总人口的47.36%。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20,(17)
正环江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也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广西2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辖12个乡镇、148个行政村,总人口38.2万人,有壮、毛南、苗、瑶等12个民族,其中毛南族人口约6.45万人。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环江一直是广西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环江县坚持党建引领,部门联动,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截至2019年底,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4月27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指出:"要把民族团结紧紧抓在手上,坚持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全局,对增进民族团结、凝聚复兴力量提出了新要求,是新形势下推进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西汉族人口为  相似文献   

13.
《当代广西》2008,(3):22-23
南丹县位于广西西北面,居有壮、汉、瑶、苗、毛南、水、仫佬等23个民族。县内自然资源丰富,有锡、锑、锌、金、银、铜、铁、铟、钨等20多种有色金属,总储量1100万吨,其中锡储量144万多吨,居全国首位,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中国锡都”、“矿物学家的天堂”。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南丹的有色金属的采选冶已自成体系,特别是锡锌产量居全国第一,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锡锌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4.
天下     
中国 广州亚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在惠州市举行 10月19日,亚运会火炬传递惠州站火炬手薛远标在传递中。当日,第16届亚洲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在惠州市举行,共有80名火炬手在9.4公里的路线上进行传递。  相似文献   

15.
《当代广西》2007,(21):F0002-F0002,1
莽莽苍苍的云贵高原南麓,孕育着一片4572平方公里美丽富饶的土地,这便是全国惟一的毛南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98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自治县,辖6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148个行政村,总人口40.3万人,唇住有毛南、壮、汉、苗、瑶等13个民族,其中毛南族人口5.89万人,占总人口的14.62%。  相似文献   

16.
韦茂才 《当代广西》2011,(15):61-62
地处桂西北边陲的河池市,境内聚居着壮、汉、瑶、仫佬、毛南、苗、侗、水8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318万人,占当地总人口的83.67%,是我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在这一民族地区培养、选拔一支勤政奉公、朝气蓬勃、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对于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政协天地》2008,(6):25-25
五月,圣火照耀八闽,祥云飘过海西。我们首先收获的是无比的激情。伴随着624名火炬手高举"祥云"火炬在海西奔跑,呐喊声、欢呼声、加油声响彻云天,老年人、年轻人、小孩子笑靥如花。回首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的时候,我们的民族还在封建王朝  相似文献   

18.
林戈 《当代广西》2009,(14):59-59
金城江区地处河池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23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有壮、汉、瑶、苗、毛南、仫佬、水等22个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各民族创造了灿烂多姿的民族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9.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是一个有机的思想体系,每一个方面都凝聚了各民族的思想精粹、优秀品质和人文价值。其中,“团结和谐”是广西精神的根本标志,充分体现了广西精神的民族特质,彰显了广西发展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0.
2014年6月23日环江喀斯特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使黔桂喀斯特构成了世界自然遗产地走廊,这条走廊是壮、苗、白裤瑶、仫佬、毛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同时构成了黔桂少数民族文化带。广西在全面推进桂林、北部湾、巴马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黔桂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走廊的"世遗"品牌和"少数民族文化"品牌的开发与利用,构建黔桂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走廊(广西)国际旅游目的地——广西第四个国际旅游目的地,这对于打造广西旅游升级版,促进石山地区各族人民尽快脱贫致富以及世界自然遗产和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