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悟快乐     
<正> 快乐总是留在儿时的记忆里。有人说,这是一种很矫情的现代病。但很多人就患有这种病,好象还病得不轻。那时我们还年幼,父辈们年轻;我们任性顽皮,父辈们含辛茹苦;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父辈们什么都知道,但又什么都不告诉我们;我们很快乐,父辈们总是很忧虑,可是我们不知道。等到有一天,我们觉得自己不再年轻时,父辈们已经老得面目全非了。每次看到他们,我总是要想起年幼时的快乐,看到这些曾经给我快乐的人一天天老下去,就会产生“快乐也会衰老”的念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很多人总是不断推脱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事情,只因这些事情从来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不在他们的日程安排表中,或者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这些是能给他带来快乐的事情,也或者是他们刻板到不能跳出既定的生活常规。  相似文献   

3.
摄影的快乐     
正常有人问,摄影是一种什么感觉?按快门其实很简单,但知道何时、何地按快门,按快门之前如何设定好各种参数,并不简单。摄影之前必须告诉自己,不要太痴迷于技术,技术是有限度的,摄影说到底是对生活体验的一种反应,感觉很重要,快乐更重要。摄影的快乐是什么?摄影的快乐有时也是一种体验,摄影不需要太多的艺术天分,很容易上手,但要精通却很难,它需要不断地思索和实践,然后慢慢寻找那种感觉,那种"就在那里"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拥有纯粹     
冯艾 《半月谈》2005,(4):82-84
“从大山深处归来.我总有一种冲动,总想告诉我身边的朋友们: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这段话是冯艾用她两度志愿服务的经历凝结成的。得到了许多志愿者的认同。记者拨通了冯艾的电话。她目前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不长的通话间.可以感受到志愿服务的经历给予她的远不是“体会”二字所能包含的.可以说是一场人生洗礼。  相似文献   

5.
鲁烟 《现代领导》2002,(4):42-42
谁都知道,快乐是很难量化的,因为快乐只是个人的一种感觉。但我非常喜欢“快乐总量”这个提法,我对发明这个词的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教授心存感激。  相似文献   

6.
20年前,我还不知道残疾人联合会是何物。那时,我仅仅是一个又残又丑的农村丫头,那些悲伤和绝望的日子击碎了我少女时代所有的快乐和梦想!  相似文献   

7.
阮兴元 《时事报告》2013,(10):59-59
我生活在珠江源头第一县——云南省沾益县,在县委外宣办工作,看到我整天为写稿子东奔西走,加班加点,常有同事和朋友问我:“你看你,都快秃顶了,还天天加班,不知道累吗?”其实我并非不知道累,但这点累和我写新闻获得的快乐以及干部群众对我的认可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相似文献   

8.
陈抗行 《小康》2005,(11):3-3
《小康》杂志本期力推“快乐小康”,有人对此质疑:快乐是纯粹的个人体验,谁都可以无缘无故地“独自偷着乐”,如何能够用指数衡量社会各阶层的精神状态?对此,我们的回答是:在和谐社会的大视野下,快乐其实是一种“关系学”。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庄子说鱼很快乐,这其实是一种孤立而封闭的“快乐”,与他人无关——然而,就像庄子本人不能避免战国的纷纭,每个人都因为别人而快乐或不快乐着,每个阶层都因为其他阶层而快乐或不快乐着。套用一句老话就是,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当“快乐”上升到“快乐小康”的层面,纯粹的个人体验…  相似文献   

9.
论快乐     
有人曾在心里祈祷:如果有上帝,应该让自己生得高大英俊,还应让自己很有钱,还要让自己人生快乐。可又想如果上帝说自己太贪心,只允许选择其中一条呢?如果让我们面临这样的选择,我相信大家一定会选择:让人生快乐。叔本华说:“一个悲观的人,把所有的快乐看成是不快乐,好比美酒到充满胆汁的口中也会变苦一样。生命的幸福与困厄,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与乐,而要看我们如何面对这些事情。”也有许多人说: “外在能给人的东西使其快乐是很少的,人的快乐与否决定于自己。”人的快乐源于哪里?当年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得到…  相似文献   

10.
此前,我和中国学生的多次交流都是围绕如何达到优秀和卓越,如何成为领导人才而展开的。最近,在新浪网的聊天室和我收到的许多电子邮件中,我发现更多的中国学生需要知道的不是如何从优秀到卓越,而是如何从迷茫到积极、从失败到成功、从自卑到自信、从惆怅到快乐、从恐惧到乐观。一个极端的例子是2004年2月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马加爵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4名同学。但从马家爵被捕后与心理学家的对话内容看来,他应该不是一个邪恶的人,而是一个迷失方向、缺乏自信、性格封闭的孩子。他和很多大学生一样,迫切希望知道如何才能获得成功、自…  相似文献   

11.
人活一世到底追求什么?这就像是一个人生的母题,引得无数凡人智者苦苦追问。现在社会上的人,富贵或者贫穷,白领或者工人,真的会说“自己很开心”的,却不多。如此快节奏,如此利益冲突激烈的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丰盛的同时,精神上的快乐为何就成为了多数人的奢望?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到自己的座标?对快乐理解的标准到底如何来定位?  相似文献   

12.
青年文摘     
不快乐不存在你要如何赶走黑暗呢?用剑吗?还是用棍子或扫帚?不,你只需要点亮一盏灯,让光进来。黑暗无法被驱赶,因为黑暗不是什么,它只是光的不存在。  相似文献   

13.
愚人画智     
学会主宰自己的情绪。快乐和不快乐都是会传染的,一个快乐会复制出多个快乐,一个不快乐也会叠加出无数个不快乐来。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该学会自控,把坏心情丢在路上,把快乐带回单位和家庭。在麦当劳的企业文化中就极力倡导“快乐每一天”。因为员工保持快乐的心情,工作才会感到轻松,并产生责任感,从而把更多的快乐传导给顾客。  相似文献   

14.
追求快乐,拥有快乐,享受快乐,是人之所愿。然而,境由心生。如何才能长久地守护住那份属于自己的快乐呢?关键就看我们拥有一颗怎样的心。  相似文献   

15.
正领导干部到基层广泛调研、必要时提供一定指导,本是常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往往不知道指导什么、如何指导,"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但做不好工作,甚至可能生出乱子来。笔者以为,"指导"先要"知道"。"知道",是领导干部做好指导工作所必需的,是指导的前提。知道得全、知道得细,指导才能到位,才会指导出实效。如何才能知道得全、  相似文献   

16.
慈溪:百姓课堂经常跳健身舞,但不知道如何准确表达舞蹈的形体语言;喜欢创作歌曲,但不知道表现技巧;想画画,却不知从何入手……在慈溪,这样的百姓"玩家"越来越多。如何让他们玩得高兴、玩得专业?慈溪市文化馆开设了"百姓课堂",免费对  相似文献   

17.
王贵庭 《理论月刊》2006,(11):140-143
中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带来了中国企业(法人)和公民(自然人)介入的国际商事仲裁活动空前增多。作为裁决的胜诉方,当败诉方不履行裁决义务时,应知道向哪国哪家法院以及如何申请承认和执行;作为败诉方,如果认为裁决是不公正的因而是不可接受的时,应知道向哪国哪家法院以及如何申请撤销或不予执行。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今日海南》2008,(8):3-3
我是一名旅游网站的编辑,今年听到海南启动国际旅游岛建设时非常的兴奋,觉得这是我们海南旅游业的一次大跨越。但也感到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兴奋之余,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审视,也不知道该如何组稿来引导我们业内外来透彻了解国际旅游岛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忘了看月亮     
不知道是上了中学以后的哪一天,我忽然无端地觉得自己老了。总是羡慕别人的活泼和快乐,常常逃课,枕着诗集躺在学校后面的河坡上,自言自语或者什么也不想,直到月亮升起来。多年以后,我才意识到,这年少的灰心和忧愁就是我曾经有过的一点浪漫。  相似文献   

20.
我要为明天画一幅绚丽的画,让人们知道我生活的多彩与瑰丽。我要为明天唱一支动听的歌,让人们知道我生活的悠扬与快乐。我要为明天跳一段炫目的舞,让人们知道我生活的婀娜与青春。我要为明天做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