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毒人员的生理戒毒易,心理戒毒难,所以吸毒人员的复吸率极高。为了帮助吸毒劳教人员戒毒,我们需要转变认识,完善制度,将生理戒毒与心理矫治并重,改进教育内容和形式,适当延长劳教戒毒时间,落实家庭、单位、社会、司法机关四位一体的帮教责任制。  相似文献   

2.
根据上海市劳动局《关于对吸毒劳教人员日常管理的暂行规定》,吸毒劳教人员不准抽烟。这条措施的颁布与施行,从目前来讲是走在了全国戒毒劳教工作的前列,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可行性。同时,对吸毒劳教人员减除毒瘤也具有一定的实践和指导意义,在研究和探索吸毒劳教的管理工作中迈出了成功的一步。本文将从吸毒劳教的管理工作方面,分析一下抽烟与戒毒的关系,便于把今后的吸毒劳教工作做得更好。一、抽烟在吸毒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目前,我国抽烟已很普遍,而香烟与毒品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成了传播毒品的一种载体,并使许…  相似文献   

3.
对七十名吸毒解教人员的回访调查表明:吸毒解教人员毒瘾戒断率(解教后三年内未复吸毒)约为15.7%调查表明:劳教戒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劳教所、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劳教所应对吸毒劳教人员进一步加强毒品危害教育,强化依法严格管理,加强心理矫治工作、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社会方面应加强吸毒解教人员接茬帮教工作,建议政府对吸毒解教人员进行易地安置,加强帮教方式研究;家庭需加强对吸毒解教人员的监管力度,重视亲情感化。  相似文献   

4.
讳莫如深的复吸率强制戒毒是我国为了控制毒品蔓延,挽救吸毒人员而制定的一项强制性规定,按照我国颁布的《强制戒毒办法》规定,“对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行政措施对其强制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使其戒除毒瘾。”我国目前实行“强制戒毒为主,自愿戒毒和劳教戒毒为辅”的政策,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和铁道、交通、民航系统相当于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就可以申报设置强制戒毒所。  相似文献   

5.
王蕊 《法制博览》2015,(8):142-143
毒品问题是一种全球性社会危害,吸食毒品对于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和国家都产生严重的危害。吸毒不但使人致病致贫,而且摧毁人的意志,乃至死亡,当前禁毒工作面临着艰难的挑战。2008年6月1日起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禁毒工作的法律,在第四章第31条至52条对禁毒措施做出了专门的规定,对我国现行戒毒体制进行修改,由主要靠强制和劳教戒毒为主,变为社区戒毒、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四种戒毒体制,这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戒毒理念,更加体现出戒毒手段多样化、戒毒过程一体化、社会帮教法制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从80年代初起,随着毒品违法犯罪的日益猖极,吸毒人员再度猛增,开始重新设立戒毒机构。1992年全国建立强制戒毒所251个,强制戒毒46万人;1993年司法机关建立劳教戒毒所64个,戒毒5万人,普通劳教所75个,其中戒毒人员3万人;1994年全国公安机关办的戒毒所增加到404个。这些年来,国家投资建设强制戒毒所714个,强制戒毒47万人,戒毒医疗机构167个,比“八五”期间均提高了3倍。尽管如此,我国强制戒毒的实际覆盖面、戒毒成功率不太高。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有95%的吸毒者在戒断3个月后又开始复吸,彻底戒毒的为数甚少,戒毒的巩固率…  相似文献   

7.
吸毒人员90%以上的高复吸率极大地损害了禁毒取得的成果,表明我国禁毒工作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构建吸毒人员的社区康复社会工作体系,形成吸毒人员社区康复的理论和方法,从而强化禁毒工作的预防系统,使禁毒工作的禁毒、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系统功能最优化,以降低复吸率,巩固禁毒成果,促使吸毒人员融入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8.
对吸毒人群戒毒的干预、康复和矫治工作,关键技术的原则是将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生理)、人格重塑,提升吸毒人群拒绝毒品的自我效能感(心理)、家庭治疗(家庭支持)和社区戒毒、帮教(禁毒社会工作者帮扶)相结合,每个环节无缝连接、缺一不可,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帮助吸毒人群戒除毒瘾。基于在南京市美沙酮维持治疗中心完成的问卷调查发现,政府领导下的家庭治疗与社区康复相结合的社区戒毒模式是吸毒人群回归社会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9.
在消费主义与媒介传播的影响下,新型毒品有扩张的趋势,吸食者主要以青少年为主并以小众群体形式传播。通过对南京新型毒品吸食者的行为分析,发现吸毒亚文化是对社会主流文化的反叛,是逃避式的快感体验,吸毒者在社会秩序之外创造着新的亚文化意义和分层标准。打破青年对吸毒亚文化生活方式的推崇与认同,将其纳入到新的社会体系,有利于打破吸毒-戒毒-复吸模式的固化与循环。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资料,我国仅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近年在迅猛增长。1991年为14.8万人,1994年为37万人,1995年为52万人,目前仍在快速增长之中,加上隐性吸毒者,我国已形成了数百万之庞大的吸毒队伍.每天全国为此耗资近亿!因此戒毒工作也成为政府强调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但是,畸高的复吸率表明了戒毒的艰难。事实上,吸毒者只要接受治疗,一般在2—3天至多一个星期内就能戒除对毒品的躯体依赖和戒断后的生理反应。但是,在这之后战胜强大的心理诱惑则是成功戒除毒瘾的关键。吸毒者往往难忍“心瘾”而致复吸,陷入“吸毒—戒毒—复吸”的恶性循环。我们希望通过调查,个案访谈和心理测试,分析目前这一问题的基本情况,剖析吸毒者的心理特征及吸毒的相关因素,从中发现一些规律,让心理学为成功戒毒作点帮助。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在我国,吸毒已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谁要是与它沾了边,就可能上瘾,并且很难戒掉.所以,有人归纳说,“一朝吸毒,十年想毒,终身戒毒”.  相似文献   

12.
目前贵州省古少年吸毒群体庞大,滥用新型毒品问题日益突出,因吸毒诱发违法犯罪及感染艾滋病情况严重,青少年零包贩毒形势严峻。贵州省青少年毒品违法犯罪的治理对策主要分为教育对策和行政对策,其中教育对策主要包括家庭预防、学校预防和计会综合治理预防。行政对策主要包括,加大禁毒力度、严格管理外出务工人员;加大行政处罚的力度;完善强制戒毒措施,加强戒毒治疗;加强对精神药品、麻醉药品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燎原  王俊伟 《南风窗》2013,(17):58-60
在自愿戒毒医院数量由鼎盛走向萎缩时,吸毒人员却不断上升——"官方说有220万人在吸毒,那主要是在公安系统留有案底的,如果包括自愿戒毒的群体,估计超过1000万。""离开东莞!"2013年7月22日,何志军告诉《南风窗》记者,自愿戒毒者出院后,这是他反复给他们的第一条建议。何志军是广东惠州市罗浮山自愿戒毒医院院长。他们医院每年接纳的自愿戒毒者有1500人,其中60%来自东莞。"不能说,东莞就是吸毒贩毒最泛滥的地区,但统计结果就是这么个比例。"  相似文献   

14.
戒毒者回归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小康社会的市民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作指导,那么富裕后自身会出现各种消极的不良生活方式,而吸毒则是其中比较极端的一种表现。戒毒者矫治工作的实践表明,要治理吸毒这种社会现象,不仅要做好对吸毒行为的社会防治工作,而且要做好吸毒者回归社会的有关工作。这是矫治吸毒这一社会现象综合治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此,做好回归社会的戒毒者的接茬帮教工作,是我们在戒毒工作中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     
《南风窗》2014,(14)
<正>万象明星吸毒何以成风娱乐圈真乱。继导演张元戒毒复吸被抓后,知名编剧、作家、《非诚勿扰》嘉宾主持宁财神也在6月24日因吸毒被抓,他同时加入了长长的一串吸毒明星名单:李代沫、满文军、酒井法子、孙兴、苏永康、萧淑慎……如今,明星不再仅仅是艺术的追寻者,更像是"造星运动"的前台一员和"明星生产线"上的终端产品。  相似文献   

16.
禁毒法视角下的社区戒毒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毒法改革完善了国家戒毒工作体制,设置了社区戒毒一种全新的戒毒措施,体现了执法上的人性化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禁毒法中重大亮点。但是,由于措施设置上的瑕疵,社区戒毒的效果倍受争议。文章从制度设计、上海实际执行工作等方面来初步研究社区戒毒,主张确立社区戒毒在戒毒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并提出相关操作化建议,以期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戒毒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禁毒工作已成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注、老百姓茶前饭后谈论的热点问题,因耽心自己的子女或家人染上毒瘾而“谈毒色变”者已不再是个别人,尽管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了各种禁毒措施,公安机关也加大了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但毒品犯罪率并未因此而下降,吸毒人数也并未因此而减少,事实却是:毒源不断,吸毒人数正日趋增加,笔者近来在对贵州省黔西南州的毒品犯罪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女性青少年吸毒人数正迅速地增长着,仅以该州州政府所在地兴义市为例,兴义市戒毒所97年3至12月强制戒毒人数为201人,其中25岁以下的男性吸毒者74人,女性63人,98年一月至四月,强制戒毒276人,25岁以下男性者76人,女性83人,98年一月至四月的吸毒女青年比97年10个月人数增长了25%,该州兴义市情况如此,全州亦如此。  相似文献   

18.
沾染上毒瘾或者酒癖的未成年人更容易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俄罗斯对此的态度是承继前苏联传统惯例,又创新转型期特别处遇的规定。在前苏联时期,吸毒酗酒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惩罚主要有劳动教养、教育感化强制措施两种形式。劳动教养由法院作出判决,对吸毒酗酒人员剥夺自由,羁押在特定医疗场所,以强迫劳动形式予以戒毒戒酒治疗。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俄罗斯明确宣布废除劳动教养制度。至此,对未成年吸毒酗酒者违法犯罪的规制仅保留教育感化强制措施。以警告、转移监管、赔偿损失、禁止令等为核心的教育感化强制措施,预示着俄罗斯对未成年吸毒酗酒者的处遇越来越宽缓化。教育、挽救的宗旨无论是对吸毒酗酒实施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还是涉嫌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都是俄罗斯政府的一贯追求。俄罗斯对吸毒酗酒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处理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C省监管场所(拘留所和强制隔离戒毒所)中25岁以下吸毒人群(共201名)人口学特征、毒品使用状况、吸毒原因、偏差行为、接受戒毒治疗情况等的问卷调查,对吸毒青少年毒品使用的状况获得大致的了解。并在对问卷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学校开展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在全面开展一级预防教育的同时,重视二级预防教育,并普及中职教育;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应重点提高青少年对毒品的正确认知,注重社会生活技能的训练以使青少年获得防毒、拒毒能力;更新教师毒品预防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叶竹盛 《南风窗》2012,(18):28-30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劳教已从最初的政治教化和生计扶助的手段转变成了与《刑法》类似的旨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制度。然而,《刑法》是法治体系中的重要法律,劳教制度却在中国法治化大趋势之下,显得与现行法律格局不很合拍。劳教被屡屡推向中国公共舆论的风口浪尖。今年8月初,湖南省永州市"11岁幼女被迫卖淫案"受害女孩的母亲唐慧因不服法院判决,多次上访,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