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已进入决胜阶段,迫切需要在贫困问题上加快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步伐。文化扶贫作为扶贫扶智和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着眼点,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必由之路。传统扶贫过程中文化的力量日渐凸显,但仍存在扶"志"动力不足、扶"智"基础薄弱和扶"制"条件匮乏的困境。因此,文化扶贫要紧密结合精准的特点,做到目标精准,满足农民主体真实诉求;制度精准,构筑全面合理保障机制;措施精准,促进多方主体协同参与,真正实现文化软实力带动下的贫困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和底线目标,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论断的具体实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与重要保障。精细安排、准确判断、授人以渔是新时代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基于此,文章提出新时代精准扶贫必须注重调动一切积极力量"真扶贫"、要依靠群众去"扶真贫",要注重扶贫效果"扶智贫",确保精准扶贫效果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3.
<正>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并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略,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在中央党校的学习,我就精准扶贫与共享发展与大家分享三点体会。一、精准扶贫,共享发展——历史担当中的价值取向共享,是解决"为谁发展"的问题;脱贫,是回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精准扶贫"思想,并对怎样"精"、如何"准"做出一系列部署要求。六年来,精准扶贫稳步推进,在增进人民福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精准扶贫的提出和实施突出人民主体性,彰显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时代性。精准扶贫不仅为推进扶贫攻坚事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而且为世界减贫事业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的理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农村扶贫已经迈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决战阶段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不仅是扶贫政策层面的新举措,而且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可以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是深深地扎根于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厚土壤之中,它的理论构建在于:"共同富裕"根本原则是其产生的理论之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是其确立的理论之魂;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是其必须的现实之基;它的理论特色体现为精细化观念、逻辑性构架、系统性思维、包容性发展。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8,(11)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也进入关键的冲刺期。当前形势下,认清大数据时代对开展精准扶贫的有利影响,高效地利用大数据在收集资源、传播效果和信息平台等方面的优越性,以大数据时代海量的信息资源支撑和服务精准扶贫事业,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对新时代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运用大数据夯实精准扶贫物质基础、利用大数据优势提升精准扶贫精准度,从而实现"大数据+精准扶贫"的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0,(4)
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正式提出精准扶贫到"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不难看出党和国家对扶贫攻坚的决心和希望。2017年召开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式进入新时代,也意味着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而扶贫攻坚作为最后的推手也成为检验全面小康社会是否顺利建成的标准。新时代下的精准扶贫战略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加强党的领导、保障民生、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四个方面体现了特殊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8.
精准扶贫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福祉的重要举措和战略规划,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的重要意旨。医学院校发挥资源和智力优势,助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开展健康扶贫,为共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宏大叙事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政府治理下精准扶贫的基本思路是"绣花"功夫与"组合拳"并用。"绣花"功夫是通过对贫困户建档立卡来识别贫困的最重要途径;"组合拳"是通过精准扶贫的"输血"模式与"造血"模式相结合,以完成中央制定的2020年我国全面脱贫摘帽的目标。与此同时,中央通过"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和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等五种精准扶贫的主要模式来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在这五种基本模式基础上,地方又衍生与创新出一些新的精准扶贫模式,包括党建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和旅游扶贫等。扶贫模式的地方创新,丰富了实现脱贫摘帽的手段。不可否认,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局部问题与挑战,这需要政府发挥治理和扶贫的主导作用,转换精准扶贫思维,为最终实现全面脱贫摘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要论摘登     
《求知》2018,(7)
正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行百里者半九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尽锐出战、狠抓实效。要坚持党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和扶贫标准,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6)
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本文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哲学角度出发,探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思想二者之间在哲学方法论上的联系。研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从哲学方法论角度讲,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哲学精神的传承与具体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蕴含着"以人民为历史主体"的唯物史观精神,在这一思想指引下,中国提出精准扶贫政策,并取得了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9)
甘肃省作为历年来扶贫开发中的重点省份,在我国扶贫开发事业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在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目标任务来临之际,甘肃省脱贫情况直接影响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完成。2014年5月甘肃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在全省积极开展扶贫工作,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农村低保对象是精准扶贫中的主要覆盖人群,这就面临着精准扶贫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如何科学衔接的问题,本文从当前甘肃省两项制度衔接的现状出发,对甘肃省两项制度衔接机制中精准识别、部门分类、衔接内容、衔接机构以及衔接工作中的具体事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9,(12)
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是一条主线。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贫困问题是重点,在顶层设计逐渐完善的情况下,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是重中之重。政策宣传、乡风文明建设、技能教育培训、制度保障对于激发内生动力尤为重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助力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2)
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的推进,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和制约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突出因素。为着力解决这一问题,党和政府将精准扶贫作为扶贫工作新战略、新理念和新举措加以实施。精准扶贫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是我国民族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必要条件,也高度契合了新时代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关键要素。因此,精准扶贫成为当前民族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精准扶贫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服务社会,体现价值,促进内涵的发展需要。参与精准扶贫,高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高校也有其自身的优势。高校参与精准扶贫还存在贫困对象精准识别难、扶贫资金使用找准难等共同问题,应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系统化思维,完善高校参与常态化机制等方面来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6.
提升可行能力:精准扶贫的政治哲学基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16,(1):22-25
精准扶贫是我国的新型扶贫理念与扶贫方式,旨在彻底解决我国仍处于贫困中的7 000多万人口的脱贫问题。然而,没有理论支撑的扶贫工作只会成为最一般的救济,而且缺乏相应理论指导的扶贫政策也存在政策扭曲的风险。以政治哲学的视角探寻精准扶贫的理论预设、理论逻辑并进行相关梳理,可以明确精准扶贫必须最终落实到提升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上,从而使精准扶贫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得到进一步彰显,更好地推动我国扶贫事业的发展,帮助和促进我国现行贫困标准下的贫困人口脱贫,进而使我国广大民众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改善民生、消灭贫困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我国精准扶贫进入攻坚期,要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农村全部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必须通过动员社会力量走中国特色社会扶贫道路,促进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是我国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形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社会工作如何参与精准扶贫?其实践路径是什么?既往的案例是否对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有借鉴意义?本文针对当前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所面临的问题,以国际NGO组织援建我国的CBHFA项目为例,就项目运作逻辑、在地资源的培育、使用及其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基于CBHFA项目的启示,对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工作路径进行了讨论,对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的脱贫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能否最终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利用马克思贫困理论指导民族地区的扶贫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通过分析民族地区近些年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和特征,运用马克思贫困理论探讨了民族地区收入差距及贫困程度较深的原因。基于精准扶贫视角,提出构建精准扶贫战略、主体有效识别、产业精准扶贫、"互联网+"、精准扶贫及文化精准扶贫等策略,以减少民族地区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规划中发挥着引领作用;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保障这一目标完成的三个重大战略举措。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目标要求、具备的政治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这些现实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路径: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进一步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