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涌 《瞭望》1989,(43)
中国人向来重视孩子,但这并不等于尊重孩子。于是,重视孩子竟能导致因孩子功课不如意而将孩子打死。这类的事,已不止发生过一次了。 我们可以不举这种极端的例子,因为说到底,打死自己孩子的人毕竟是‘极少数极少数’,但日常生活中仍有足够的例证可以支持我们的立论。 比如,当找们指责别人以过分露骨的方式进行欺骗时,常常会说:‘你这是糊弄孩子哪!?’言下之意:我并不是孩子,你不应象骗孩子一样骗我;再言下之意:孩子似乎是可以骗的,起码骗孩子可以不受谴责。就象中国人的国骂反映出对妇女的态度一样,这类关涉到孩子的话同样可以反映出人们对孩子的  相似文献   

2.
武艺 《侨园》2013,(9):26-26
<正>冷漠在英国生活了几年,与许多英国人成了朋友,我发现英国人身上有不少"非同寻常"的特点,对此,我把它们归纳如下。冷漠英国人的冷漠表现在他们感情上不外露,英国人不大同陌生人说话,也很少激动。即使很伤心的事,也不轻意表示出来。有人说英国人是从冰里刚刚出来的冷鱼,而英国人则总是自嘲地说:"啊,这是因为我们的气候关系。"一般英国人进餐馆,总要找一处远离他人的座位。其实,英国人看不起容易激动的民族,总是认为他们没有自己可靠。英国人不相信信誓旦旦的诺言,尤其不相信用华丽的语言做出的承诺和表达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陈庆文 《团结》2002,(3):33-33
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奋斗。  相似文献   

4.
尊重生和谐     
和谐需要诸多条件、气氛去营造,"尊重"则是和谐的第一朵祥云。"尊"者敬也。"尊重"即认同他人的尊严,并庄重虔敬待之。一个人步入社会以后,第一个要学会的应是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人格,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信仰,尊重别人的权利,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不尊重别人,就是不尊重自己。明人薛?说:"和而敬,敬而和,处众之  相似文献   

5.
平日里,有些人总爱作这样的"告示":"我的批评是对事不对人的"。乍听,这话似乎没有错。我们要批评的不就是做错的事吗?然而,细细琢磨,这话似  相似文献   

6.
正读书是一件很安静的事情。要是论教养,你真的是读书人,你不要讲出来。读书也好,画画也好,不能弄成一种身份。这是我到国外才学会的。国外很"牛"的人都害羞得要命,躲着不讲自己挺在行的那些事。出国之前还没有人说我是读书人,是知识分子,回来后听到不少人说我是做学问的,是艺术家等。我很害臊,这怎么好意思说出来?陈寅恪先生周游列国,通晓二十多种语言,可是他在清华填  相似文献   

7.
尊重人,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一个基本的方法。而尊重人,总是要先从尊重事实开始。 这里有一个例子。在过去一些年月里,张海迪是新时期青年人学习的典型,上世纪80年代初的年轻人都不会忘记那时对张海迪的各种报道。现在,张海迪和我们一样已人到中年,回过头来看那段逝去的岁月,对生活当然会有一种新的理解。最近北京某报对张海迪进行了一次采访,让人深思。记者问张:“1983年那么热火朝天宣传你,再冷静也会有身不由己的感觉吧?” 张答:“当然身不由己,包括那时候发表我的一些日记和书信,我当时也很痛苦,不愿意自己的日记叫别人断章取义地那样去发表……其实,宣传我的那些年我一  相似文献   

8.
胡昌方 《民主》2013,(7):57-57
陈毅同志有诗曰:"有草名含羞,人岂能无耻?"作为为官者,更应有颗"羞耻"之心。"羞耻"之心乃亲民爱民的生动体现。电视剧《焦裕禄》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焦裕禄一到兰考,正值无数灾民"大逃亡"。此情此景,使这位新上任的县委书记百感交集,他对县委一班人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了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  相似文献   

9.
苦累     
一则寓言的开头就展示了热闹的场面:人的各个部位在争论谁最苦累。眼睛说:"我最苦累,所有的视像都是通过我看的……"耳朵说:"我最苦累,所有的声音都是通过我听的……"  相似文献   

10.
朱远祥  李修文 《民主》2020,(3):53-55
澎湃新闻:从"封城"至今,您的个人生活和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到今天为止,您出门了吗?李修文:我和所有在家隔离的武汉人都没有区别,这些天来百感交集,各种复杂的情绪都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不仅关注自己的内心,也尽力体会别人的内心。朋友们邻居们,那些认识和不认识的人,一个病人和一个非病人,他们的内心是不一样的,更不要说已经死去的人。我想,这也恰恰是作家这个职业的职责所在——感同身受、深思、理解,然后记住。  相似文献   

11.
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是不错的。如果人自己不把自己当回事,恐怕难以受到旁人的尊重。但是,最近看到两位大师的逸闻,方知道,尊重别人,特  相似文献   

12.
人生隽语     
《民主》2014,(7):64-64
<正>冯骥才(中国文联副主席):我曾经为了抢救民间文化数次卖字卖画,记得在2004年第一次为抢救民间文化举办公益画展时,就有人问过我,依靠你一个人的力量,去做这样一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不就好比是精卫填海吗?我当时就说,我欣赏的就是精卫精神,精卫是我的偶像。但说实在的,当这些画从自己的画室取下来的时候,的确有"家徒四壁"的感觉。但很多时候容不得我考虑,就要以救火般的速度和救死般的精神从工人的锤子之下抢救文物。  相似文献   

13.
《侨园》2016,(1)
正对于用自己脚步"丈量"过改革开放蹈途的我们的个人感情而言,30余载春秋如瞬间须臾,如烟往事历历,恍若昨夜。人们对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我最大的收获之一是结交了一票台湾朋友,以致被影响了自诩一口半生不熟的台湾话。最尴尬的时候,是每每和人如数家珍般聊起台湾那些事那些人的时候,对方猛地问一句:"你去过台湾吗?"我会支吾半天回答:"还没有,但应该快了吧。"终于,赴台观光旅游这扇大门开了。  相似文献   

14.
石兵 《党政论坛》2012,(8):46-46
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是不错的。如果人自己不把自己当回事,恐怕难以受到旁人的尊重。但是,最近看到两位大师的逸闻,方知道,尊重别人,特别是尊重你的属下和学生,才是真正的尊重自我,  相似文献   

15.
最近道路相传,一句最响亮的话是:“敢于说真话。”这样剀切地提出要求,显然是因为还有人不敢说真话,群众中有,干部中也有;基层有,高层也有。敢于说真话的人,自然是有的;说真话就意味着揭穿假话。除了说真话的人以外,还有几种人: 一是不敢说真话,但也不说假话的; 一是不说真话(或基本不说真话),而说假话(或基本说假话),但只是自己这样,不强求于别人的; 一是自己说假话,还要别人跟着说假话,但还没有加害于说真话的人者; 一是要大家跟着自己说假话,还要想方设法打击说真话的人的家伙。这就一种比一种差。这里须加个注:所谓假话,相对于反映真实情况、直陈真实看法的真话;一些大话、空话、套话、脱离实际、言不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一生是在比较中度过的。童年最浅薄,公然比较谁的父母棒。有的说:"我父亲的官高。"有的说:"我父亲有很多很多钱。"其实这最无聊的比较是人生最无法选择的无  相似文献   

17.
抬头与低头     
警方打掉了一抢劫团伙,我采访了这个抢劫团伙的头目,问:"你通常都是向哪些人下手呢?""那些低着头走路,看见我时似乎有点害怕的人,是最好下手的对象。"那个头目说。  相似文献   

18.
有一天,五个指头伸出来,比谁是第一。老大说,我最粗,我应该排第一;老二说,我最灵活,我应该排第一;老三说,我最长,我应该排第一;老四说,我最高贵,戒指是戴在我上面的,我应该排第一;老五说,当我们去朝圣拜佛的时候,我领队,在最前面,自然是第一。就这样,争论来争论去,各不相让,也不协作。结果,这一天什么事儿也没干成。其实,五个指头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因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人家的优点,甚至只看到人家的缺点,所以,五个指头彼此都自恃清高而不愿意与人协作。同样的道理,领导者用人、决策也是这样。用人就得用人之所长,容其所…  相似文献   

19.
陈漱渝 《各界》2022,(1):15-17
唐代王维《酬张少府》诗中有一名句:"晚年唯好静."已届耄耋之年的我何尝不愿如此?但某些人就是偏偏不让我心静,甚至可以说是有意拱火,让我不能己于言.我是专指那些网络造谣者.造谣是一种构陷,不能等同于不同的学术见解.对学术歧见理应尊重、宽容、保护,对谣诼诽谤则应该揭穿,斥责,采取零容忍的态度.鲁迅《南腔北调集》中有一篇《谣...  相似文献   

20.
国学赏析     
《侨园》2013,(7):52-52
<正>【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选自】《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评析】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有的解释者说,这是孔子安贫乐道、不求各位的思想。这种解释可能不妥。这不符合孔子一贯的主张。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