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事权、财力和财权作为财政体制的三大要素,其划分是否明确、合理、规范,三者之间的组合方式是否符合国情等,直接影响着我国财政体制运行效率,影响着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重大宏观政策措施的推进速度。正确界定政府的职能范围、以法律的形式科学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适当下放财权并完善地方税制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财力和财权,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政府间事权划分,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也是财政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正视的一个理论与现实问题。由于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转轨时期,加之特殊的行政构架,政府间事权划分存在一定问题。完善我国政府间事权划分的法律体系;理顺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精简财政层级,理顺政府间关系是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美国政府治理体系一直是我国政府机构和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笔者通过在芝加哥大学有关美国政府管理体系、公共政策等课程的学习,以及实地考察访问伊利诺伊州政府、芝加哥市政府、库克郡、威尔郡的多个政府机构以及城市社区等,对美国各级政府的事权划分及运作机制有了更为具体和深入的了解,并结合深圳市下一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郭宇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2,(1):139-148
后疫情时代对我国公共卫生医疗体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我国应急管理的核心部分,在各级政府高效的应急措施之下,我国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以事权与支出责任的角度探讨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财政调控的原理,是政府落实权责的关键。针对公共卫生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匹配,事权划分缺乏法律规范,地方政府无力保障财政支出等现实性问题,提出权责配置的法律建议,旨在优化我国公共卫生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保障公共卫生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5.
6.
《食品安全法》对于网络食品的安全销售未有任何规定,从而使该领域的食品销售陷入严重的诚信缺失。在网络销售的市场准入、产品信息真实性、监管等方面存在大量的问题。国务院正在征求意见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与《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也未能完全弥补这些缺憾。如能对食品流通渠道、信息公开、日常监管等问题加以重视,对保障网络食品安全、提高政府公信力将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监管主体行政责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与改革》2008,(2)
近年来在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与监管部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密切相关。监管部门的失职除了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因素,根本原因还在于没有形成有效的失职行为责任追究制度。良好的责任追究制度必须以完备的法律责任体系作为后盾,然而在现行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中,有关食品监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规定不严、衔接不顺、内容不全,由此出现了责任追究的模糊或真空地带。因此,必须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优化结构,改革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完善监管主体法律责任体系,并确立相应的执法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9.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公众参与:困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丹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3):31-33
公众参与的缺失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危机频发的重要原因.结合实践观察,公众参与监管的制度化程度低、参与监管的组织化程度低、参与监管阶段的片面化构成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困境.为了跳出公众参与监管的困境,未来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公众参与制度设计可以从完善公众参与监管的制度化、提高公众参与监管的组织化、规范公众参与监管的过程化入手构建.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中的行政主体——服务重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各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食品安全的呼声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保障食品安全的过程中.行政主体的角色应当如何定位更有利于实现食品安全的目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要求行政主体在保障食品安全中,除了行使其监管职权外,更有效的方式是提供服务,为生产企业提供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基于体制变迁与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史变化过程?从历史制度分析的方法论出发,如何从监管者、监管对象以及监管过程三个角度来界定这样的历史变化过程?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绩效如何?根据不同时期食品安全管理主体、对象以及政策工具的差异,将建国以来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区分为指令型体制、混合型体制与监管型体制三个阶段,同时对不同阶段的发展脉络、具体特征以及体制利弊进行了归纳总结。此外,选择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对1990年至今的中国食品安全变化态势进行了测量,发现我国食品安全的形势经历了一个明显的V型曲线发展过程,并据此对这一过程提出自己的解释假设,以此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历史和现状提供一个白描式的描述图景。结合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从四个方面综合分析出制约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绩效优化的四大结构性因素,从而将其监管绩效的现状与历史制度根源联系起来,提出未来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愈演愈烈,涉及的食品种类广泛,后果严重,这与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链条上参与者的道德丧失有直接关系。试图找到市场经济下追求利润的最低道德要求,以不伤害原则为食品安全链条上的道德底线,重建食品安全的道德防线。 相似文献
13.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三方审核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苗罕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3):17-24
2010年美国通过了《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对进口食品安全监管首次引入第三方审核制度。这一规定背后反映的是美国在食品供应链全球化之后,传统的监管机制日益不敷现实之需而借鉴私人监管创新的结果。本文梳理了该法规定的第三方审核机制的适用范围和主要制度安排,同时考察了美国食品安全第三方审核机制的实践,深入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最后,作者探讨了美国这一机制对我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可能具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欧盟《统一食品安全法》和专门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的相关指引以及其他与欧盟食品安全风险监管有关的政策为主要考察对象,可以发现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四项,即科学上的卓越性原则、独立性原则、透明性原则和公众协商性原则。通过评析这些基本原则的主要含义、之所以成为基本原则的原因以及这些基本原则得以实现的具体机制,可以发现它们已经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原则,这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5.
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能转变与策略选择——基于北京市场的案例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的认识,本文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向以企业为主导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的发展方向;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通过案例调研进一步阐述传统监管体系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转变政府职能的必要性,如监管重复化、程式化和低效率,市场执行效果不好,抽检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追溯可信度低等;并通过博弈模型分析政府和企业(市场)进行食品安全监管和控制的行为决策过程,找出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而促使企业从"反应型食品安全监管"向"自主型食品安全监管"转变的关键所在与有效路径,为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王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5):14-18
以《食品安全法》为依据,通过对24个司法判决的分析,总结出关于十倍赔偿司法适用的四个焦点问题。在每个问题上,司法判决都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这种情况对于十倍赔偿立法目的的实现,似乎起到了负面的牵制作用。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改进,应当对当下食品安全问题会有正面促进。 相似文献
17.
Responsive regulation usually boils down to the assumption that enforcers should not shift to coercing before it has become clear that persuading does not work. This presuppose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determine what the correct enforcement style is, that enforcers can apply the most suitable style, and that enforcers control the negativ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their conduct. We have studi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se presuppositions at the Dutch Food and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Authority by way of observations, interviews, and a survey. The applicability of all three presuppositions has proven problematic; enforcement agents apply different styles in comparable cases; they are impeded in applying the most appropriate style; and they do not control the perverse consequences of their conduct because regulatees tend to perceive it as more coercive than intended by inspectors. Our findings are not unique to this inspectorate and hence raise questions about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theory of responsive regulation.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建立与完善铁路沿线治安防控体系应从5个方面着手。一是各级铁路公安机关要明确职责,承担起设计、规划和具体组织实施的重任;二是要转变观念,加强领导,责任到人,广泛发动职工群众积极参与,人防、物防和技防齐头并进;三是要运用必要的法律法规,减少随意性,走科技化和社会化的道路;四是要有序分层,分步骤、有重点地系统实施;五是建立健全点线面、动静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对危及行车安全的治安问题实行联防联控的立体防范体系。并提出了建立铁路沿线治安综合治理的整体格局、实现铁路沿线治安防控体系的社会化、建立起快速处理线路治安问题的联动机制等一系列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廉洁城市”本质上是对城市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定位。建设“廉洁城市”有助于破解当前的反腐败困局.实现反腐倡廉实践路径的新突破。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廉洁城市”建设包含廉洁政府、廉洁市民、廉洁市场、廉洁社会等重要要素,各要素间相互关联,构成权力监督体系、市场诚信体系、社会道德体系等基本框架。建设“廉洁城市”,既要汲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积累的核心智慧,走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之路.又要学习国际社会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错路;既要完善以各项反腐倡廉制度为重点的城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科学反腐、防腐的成效,又要激发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廉政建设的热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反腐倡廉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魏娜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3):64-67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乡结合部的公共管理问题成为理论界和政府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城乡结合部特征及其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阐述了不同时期和阶段城乡结合部公共物品提供的主体、责任与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