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网络治理通过重塑公共服务治理结构和优化公共服务治理机制提升公共服务绩效,从而成为当前理论与实践关注的重点。四川省合江县合江镇三江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以网络治理重塑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主体治理结构和以信任、沟通、绩效评估为主的治理机制,提升了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服务绩效,这对我国其它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升公共服务绩效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为关中地区振兴农村经济、重振昔日雄风提供了极好的机遇。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经济,对于县域经济仍以农业为主的关中地区来说,产业开发是振兴农村经济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当前,由于许多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缺乏超前意识,忽视培育农村的内源性发展能力,成为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只有超前规划农村新社区建设,抓住当前产业转移的机遇,把中小城市作为加速农民城市化的主要载体,尽快改革农村落后的土地、教育与治理制度,形成长效的内源性发展机制,才能减少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浪费,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转型,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新农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郑晔 《理论视野》2007,(2):26-2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培育新型农民、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等等,有利于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实现农民利益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其党风廉政建设的质量与新农村建设的水平正相关.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是党的工作作为重要保障的一个构成部分.上海金山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实践,从加强农村社区民主、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方式、规范村级集体资产的管理、健全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建立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激励机制等具体路径提示出,实现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着互动共进、和谐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投资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彧 《理论导刊》2006,(8):61-63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关键。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技能不能满足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大力进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梁春燕 《学理论》2011,(27):57-5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素质包括农民的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等方面。首先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基本内涵,进而分析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紧密关系,最后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发展劳务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蕊 《理论导刊》2006,(7):48-4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积累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推动农业实行集约化经营,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步伐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城乡不协调发展,农村人地矛盾日益突显,农村呈现空心化状态,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城镇化的目标,推动农村经济良性发展,必须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农村空心化实质上是农村转型过程中的不良现象,总体表现在人口、土地空心化,产业与基础设施的空心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城乡二元制、土地管理使用法律不完善、法律观念淡薄。  相似文献   

10.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农”工作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始终是“三农”工作的载体。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特殊的意义。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促进农村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刘力波  赵贵民 《学理论》2010,(21):79-79,91
笔者所在基层院是黑龙江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广大地域在农村,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发展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就是要抓牢新农村建设这个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新农村建设全过程,全力加强新农村建设,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快发展、赶超发展、平安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35)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生态文明日益受到世人瞩目。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新农村建设要从生态文明角度出发,以培育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打造生态村庄为突破口,寻求新的发展途径,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基本路径是:优化农村生产方式;提高农民生态意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博弈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农村视野下,新农村文化建设包括农村文化产业与农村文化事业,两者具有着不同的内容范域,却有着共同依赖的文化资源,这由此成为农村文化产业与农村文化事业博弈的契合点。于是,形成了一个文化资源主导的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博弈关系,即农村文化产业既阻碍、又涵养文化事业;反之,农村文化事业既限制、又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并导致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先后问题成为博弈的分歧点。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诉求是实现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同步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活力来源,把繁荣文化事业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高度发展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哈尔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加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要求农村党组织切实提高领导能力,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夯实农村经济基础,改善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培养新型农民,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健全体制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6.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也要切实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自身活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7.
王晓林 《学理论》2010,(17):21-22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法、比较归纳等体育科研方法,以黑龙江省绥化市所辖的农村体育经济发展为切入点,对目前绥化市农村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对策研究,希望能够为绥化市新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鑫 《学理论》2009,(31):34-3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中国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是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武器。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经济。突出农民的主导作用,是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而大力推行农村教育,则是强化农民的主导作用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及其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琳 《理论探索》2007,(6):103-105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人们开始关注新农村建设的评价问题.目前国内进行此项研究的人或机构很多,代表性成果是李树德等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国家统计局的新农村建设评价和监测方法.现有评价体系较全面地反映了农村发展现状.对于衡量我国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也存在着片面追求现代化、平均数掩盖了贫困数、以统一的标准值"一刀切"等不足.完善我国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要从经济福利、社会协调发展、环境资源、生活质量、社会组织、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本文提出农村网络城市化理论,农村网络城市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农村网络城市化的理论基础在于“Schultz-Popkin小农理性命题”和制度变迁理论,实践基础在于农村网络城市化可以增加城乡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