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是一名14岁的中学生,我的父母在我一岁的时候就因为感情不合而离婚,我一直随母亲生活,我的父亲每月都支付给我母亲800元钱用于我的生活开支。虽然我不在父亲身边生活,但他经常来学校看我,并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我和父亲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最近,有一件烦心事一直困扰着我,  相似文献   

2.
正父亲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可我对他的思念从未停止过,时不时地还常在梦中与父亲相见。令人称奇的是,每次与父亲相见他都不言语,多半是看见父亲的背影,每次要和父亲说话,父亲立马就消失了。为了能与父亲多呆会儿,我只好忍着涌上心头的千言万语,默默地看着父亲。他也不看我,总在我眼前晃来晃去的,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任凭我百般呼唤父亲就是不回来。父亲走了,像是刚走,又像是出了趟远门,好久没回来了。  相似文献   

3.
我的父亲是重庆市公安局黔江局一名普通的公安民警,从我有记忆的时候起,就觉得父亲对他的工作是百分之百的专心,百分之百的倾情。他忘我工作,对家里的事却很少过问。  相似文献   

4.
王跃文 《法制博览》2009,(12):13-13
我从小就知道父亲因言获罪而成右派。却不清楚他到底说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有天闲扯,父亲偶尔说起这事,我竟有些哭笑不得。当年我父亲只有二十三岁,在家乡任区委书记。我老家是个大县,分作八个区,每区管着七八个乡。当时县委书记也只有三十多岁,书记夫人是县妇联主任。都是年轻人,平时彼此很随便。有说有笑的。  相似文献   

5.
正我的父亲年轻时是村里有名的美男子,就像《蝴蝶杯》戏文里唱的"好一位英俊的青春少年"。他心灵手巧,小小年纪就在大队里开拖拉机,挣得工分比大人都多。更重要的是,父亲幽默风趣,踏实肯干,因此,这个帅小伙,在当时不光成了姑娘们的春闺梦里人,还是老派家长们择婿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我和老公都是跳出农门的大学生,在城里打拼了六七年,终于在城里拥有了自己的一套房子。我们的小窝是七十平方米小户型,可就这套房子的首付和装修已经让我们两手空空了,当了房奴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次父亲从乡下来看我,他看到我们餐桌上仅仅是一盘土豆丝、一碟辣椒酱,不禁皱起了眉头,嘴里念叨着:“日子可不能这么过,你本来体质就不好,这样过日子身体怎么受得了?”父亲回乡后很快就寄来了5000元钱。拿着汇款单,我心里沉甸甸的,父亲是地道的农民,仅靠种地为生,  相似文献   

7.
巴基斯坦前总理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华一贯友好,曾多次到中国访问。特别是1963年、1972年、1974年和1976年曾4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建立起深厚的情谊。据布托的女儿贝娜齐尔(即贝·布托)的回忆:“我父亲经常称赞中国革命及其领导人毛泽东,是他领导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推翻了旧社会。”“作为象征中国革命的个人礼物,毛泽东送给我父亲的那顶帽子就挂在他的更衣室里。”毛泽东送给布托的是一顶解放帽,布托经常戴着这顶帽子在各种场合出现,尤其是在向广大民众作演说的时候更要戴着它。  相似文献   

8.
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我不清楚自己是怎样走到今天这种地步的。 五年级是痛苦的开端:我考入了强化班,父亲便开始注重我的名次。六年级,为让我考入好初中,父亲将我送往离家较远的地方上学,在校外租了间房子,我一人自理生活。每逢暑假父母较忙(父母没有什么文化,双双务农),我就揽下所有家务,还得看弟弟。我认为农民子女就应该这样。读书几月没人探望,我走了两个多小时回家。见到父母时,第一句话竟是问成绩,临别还是,我意识到成绩的重要性了。  相似文献   

9.
常茹娟 《工会博览》2014,(15):46-47
我的父母都是1933年出生的.今年已8l岁。父亲9岁成了孤儿,八路军收养了他,所以父亲是在部队里长大的。母亲因家境贫寒,7岁的时候被我的姥姥送给了别人。  相似文献   

10.
正那日回老家,整理旧抽屉时,在柜子角落里翻出来一个红色的小本子,我本以为是我读书时的一个证件,哪知道打开一看,是父亲的党费证。虽然时间久远,但上面依稀写着交党费的日期,一页一页,密密麻麻的。看着这个党费证,关于父亲的往事,便一股脑儿地涌了出来。父亲18岁就在村里做会计,20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我幼小的记忆里,父亲经常出去开会。父亲的抽屉里面放着一些账本,还有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一直是父亲的秘密之地,他从来不让我触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