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村民自治在给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乡镇政府的传统权威带来了挑战。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财政状况堪忧,影响了乡镇政府的社会规范力和控制力。只有不断完善乡镇财政体制,理顺县乡分配关系,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才能为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根据《宪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是指导与被指导、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协助乡镇政府工作是村委会的法定职责。但在现实中,一些乡镇政府把村委会当作其下属行政机构,沿用传统领导方式向其下达行政命令,村委会主任被乡镇违规撤换的现象时有发生,越位侵权现象较为严重;少数村委会以“自治”为由,拒绝乡镇政府指导,公开抵制协助职责,导致国家发展任务无法落实,  相似文献   

3.
关于村民委员会职能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的主要载体 ,其职能主要是代表村民实行自治 ,其次是协助乡镇政府开展行政工作 ,自治职能应远较协助行政职能重要。但在不少农村地区 ,村民委员会的职能重心在很大程度上偏移了 ,协助行政的职能过度膨胀 ,而自治职能却被忽视 ,村民自治成了有名无实的空架子。村民委员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没有理顺 ,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必须打破传统角色影响 ,改革现实体制 ,才能使村民委员会成为真正的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不但是我国亿万农民走向民主富裕康庄大道的必由之路,而且是解决当前农村各种尖锐矛盾,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完成基层政府机构改革,特别是乡镇政府民主化改造的前提条件。加快村民自治建设,有待于《村民自治法》的出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村民自治指导机构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自我国推行村民自治制度以来,乡村关系经历了10多年的重新建构。目前形成了有机联系的三重关系:一是乡镇党委与农村党支部之间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体现的是党的领导原则。二是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在村民自治事务范围内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体现的是村民自治原则。三是乡镇党政机关与村级组织之间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政府公共政策等事务方面的行政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体现的是依法行政原则。  相似文献   

6.
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坚持党的领导和发展基层民主二者相辅相成,是党在基层实行民主自治的制度特色.农业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社会转型使农村经济社会出现了新的情况和变化,给党对基层民主自治的领导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发展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根本前提,适应新变化创新理念制度是转型期基层民主自治治理发展的根本出路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近现代农村政治建设的发展总体比较缓慢,新农村建设的正式提出为政治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政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在欠发达农村政治建设中,基层乡镇政府与农民自治参与面临诸多困境,相应地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理顺基层组织关系,提高人员整体素养,扩大村民自治参与,以寻求未来的路径突破。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的基层管理体制、治理方式、治理逻辑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比较具有效果的是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与村民自治展开和合作关系的协调与互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乡级基层政府与村委会两者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现实不是这样,由于传统的领导关系与现在的指导关系并存,导致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互动之间出现了诸多矛盾和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之间"命令型"和"放任自流型"关系模式的梳理和分析,来寻找一种"合作型"的关系模式,从而建立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良性的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完善村委会选举规范 ,提高村委会选举质量 ,应侧重于理顺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问题 ,解决部分村民选举资格受阻问题 ,杜绝拉选票现象  相似文献   

10.
推进村民自治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基本内容,从实际出发,针对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现状,不断加强党对村民自治工作的领导,加大对村民自治的宣传教育力度,积极理顺各种关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有效推进村民自治,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成为政府目前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和农民民主权利的保障,也是中国民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村民自治为基本出发点,从法律制度层面上对《村委会组织法》中的部分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辅助原则,只有在下层共同体需要更高一层支持的时候,更高一层才能予以干预。个人、社会、国家乃至国家内部各级政府之间形成递升的辅助关系。按照辅助原则的要求,村财乡管应该属于监督权的范畴,在此范围内的监督属于合法,突破此范围即属于侵犯村民自治权,属于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3.
完善村民自治 ,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课题 ,从当前我国村民自治实施中的特点及其情况看 ,要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必须在完善民主制度 ,规范工作机制和加强领导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条件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主要由政府的权威来推动,而当前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政府权威正呈现出逐渐弱化的倾向。提升我国政府权威,政府要提高维护社会再分配的能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运行效率,提高政府文化的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制度鼓励人民直接参与公共管理 ,这本身包含着地方应当具有某种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的权力 ,但我国的政权设计更多的是一种高度的中央集权的模式。高度的中央集权并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而且有悖于民主化与全球化的浪潮。因此 ,应当摒弃高度中央集权模式 ,着手建立地方自治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村民自治实践的逐步深入,村民自治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主要 表现为对“两委”关系、乡村关系、村民会议制度、村民自治权的救济等方面的规定不够完善,过于 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因此,要确保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必须尽快完善村民自治的法 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提出,为我国乡级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指出了方向。目前我国乡级政府职能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以新的思维确立乡级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国家自主性相对社会的自主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问题,从而影响了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因而,必须全方位重建国家自主性,以利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利益群体分化的背景下,中国国家自主性建设要达到防止政府俘获,发挥国家作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社会公正的目的。为此,建设国家自主性的措施包括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在政府与强势利益群体间建立明晰的组织边界,建立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建立利益群体的利益和思想整合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高度发展的法治社会,刑事司法的和谐运转是建立高度发展的法治社会的前提.本文从权利对权力的限制、权力与权力的分工与制约两个方面对和谐刑事司法的理性构建作了粗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