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枪     
"如果不是与枪支打上交道,我不会落到这个田地。"2008年4月30日,在安徽省界首市公安局看守所,出现在记者面前的雷军一脸沮丧。此前,在广东打工的贵州人雷军月入5000元,家庭生活无虞。2007年,他开始制造  相似文献   

2.
根据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人民拥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侵犯,因此,美国民众拥有持枪权,该权利一度成为共和国自由的守护神。但是,美国逐渐枪支泛滥成灾,枪害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怀疑私人持枪的正当性,美国民众在对待枪支的态度上逐渐分化。美国多数普通民众是介于"护枪派"和"禁枪派"之间的"限枪派",他们较为一致的意见是应该加强枪支管理,他们害怕枪支泛滥、痛恨枪害频发,但又不愿意轻易放弃持枪权。美国在枪支问题上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法律与生活》2012,(15):22-23
美国枪支管理法历史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国内才有一些管理枪支的法律规定出台,不过,绝大多数都是各州和地方上的法律。这其中,最为有名的是纽约州在1911年出台的《苏利文法》。但是,由于各州的法律差异很大,造成了枪支管理上的困难。因此,联邦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就成为必然。在罗斯福政府的推动下,国会通过了《1934年全国枪支法》。该项法案禁止传输和拥有机关枪和锯短长度的霰弹猎枪,对于制造和销售这类枪支征收税收,要求拥有这类枪支的人进行登记。不过,司法部关于实施手枪登记的提议并没有获得支持。时隔4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1938年联邦火器法》,禁止销售武器给已经确认有重罪的犯人和逃犯,规定运输被盗枪支为非法。这一时期,枪支管制立法的主要支持者来自行政部门中的一些执法机构,面对有组织的反对  相似文献   

4.
枪市美国     
《法律与生活》2012,(15):19-21
在全球每年新出产的800万支枪支中,有大约500万支在美国出售。美国是允许公民合法拥有枪支的国家,也是全球唯一允许私人买卖枪支的国家。作为头号枪支大国,美国也是枪击事件最多的国家。枪支生意在美国,军火商是最有钱的人。政府的军火订单是最大的订单。种族、政治、经济、个人安全等因素促使美国的枪支生意异常火爆。全美除近17万家分布在各地的枪械专卖店外,运动品商店也都有枪支出售,就是在跳蚤市场上也能非法买到枪支。从事枪支买卖的军火商约有30万人,售枪广告随处可见。每年的交易量在300万~500万支之间。枪支公开买卖的背后隐藏着枪支制造商牟取巨额利润的图谋。在美国,枪支制造商具有很大的政治势力,他们通常都是共和党总统的铁杆支持者,对美国总统的选举左右能力  相似文献   

5.
枪支管理是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共安全的一项重要的诒安基础工作。为加强对枪支的从严控制和管理,正确实施新的《枪支管理法》,本文从枪支管理的范围、主管机关的职责权限,枪支的配置、制造、配售管理及违反枪支管理行为的法律责任等四个方面,对新旧枪支管理法规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了公安机关在适用新《枪支管理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三个问题:一是对原合法持枪公民上缴枪支的经济补偿;二是枪支配置、配备的信息传递;三是枪支使用人员的专门培训。  相似文献   

6.
枪支检验鉴定是地市级公安机关痕迹人员经常遇到的问题.关于鉴定标准,公安部(2001)68号通知《公安机关涉案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作了明文规定:"(一)凡是制式枪支、弹药,无论是军用枪支、弹药,还是民用枪支、弹药,一律认定为枪支、弹药;(二)凡是能发射制式(含军用、民用)枪支子弹的非制式枪支(包括私自制造、改制枪支),一律认定为枪支;(三)对于不能发射制式(含军用、民用)枪支子弹的非制式枪支,按下列标准鉴定:将枪口置于距厚度为25.4mm的干燥松木板1m处射击,当弹头穿透该木板时,即可认定为足以致人死亡;弹头或弹片卡在松木板上的,即可认定为足以致人伤害.  相似文献   

7.
枪支及枪支分类在《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枪弹痕迹检验》一卷中枪支(Amm)是指发射枪弹的器械,是利用火药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型射击武器。枪支口径通常小于10毫米,重量不超过50公斤。在199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以下简称《枪支管理法》)第四十六条中规定枪支是指以火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枪支控制十分严格的国家之一,与枪支控制有关的法律较多。主要有《火器与刀剑类管理法》、《枪械制造法》、《海关关税法》、《爆炸物管理法》、《惩治暴力犯罪法》及《惩治威胁航空器和少年犯罪法》。在日本,除执法人员、自卫队员和射击运动员外,禁止公民持有枪支,也不允许进口手枪。日本只有一家公司在获得政策签发特别许可证的情况下为警察和自卫队生产枪支。枪支零部件的拥有或进口也是禁止的。因此,守法的公民没有机会接触到枪支。日本警方认为,禁止公民拥有枪支,是减少暴力犯罪的一条主要措施。由于严格控制枪支,1994年日本仅发生280起涉枪案件。但是,自1991年以来,日本警方缴获枪支的数量在不断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和物流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网络涉枪案件呈现逐年递增态势,查缉非制式枪支散件数量日益增多,由此产生非制式枪支散件定义泛化、枪支散件鉴定规则不明及组装枪支的行为定性难等问题。为此,有必要通过审查专用性来界定枪支散件的范畴,明确枪支散件抽样鉴定的适用条件及规范程序,准确认定组装枪支的行为性质等,以促进规范打击网络制贩枪支犯罪。  相似文献   

10.
认定枪支犯罪不能简单地以能否击发为标准,而应当由专业人员作出是否为枪支或枪支的零部件的结论;当然能够击发的枪支比起不能击发的枪支的危险性更大一些,在量刑上当相对重一些。  相似文献   

11.
从枪弹痕迹识别非制式枪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区分发射枪支为制式枪支与非制式枪支是枪弹痕迹检验鉴定的第一道工序。对于一些制造粗糙的非制式枪支,其发射的弹头、弹壳上的痕迹特征属性很明显,容易与制式枪支相区别。但对于一些加工很好的非制式枪支,特别是那些用制式的零部件组装的枪支,仅凭单个痕迹就很难与制式枪支相区分。本文就此问题作如下讨论。1 制式枪支的痕迹特征制式枪支的生产、加工都有严格的标准,各个零部件的数据要求精确到0 .0 1mm ,其表面光洁度更有特殊的工艺要求,所以制式枪支发射的弹壳痕迹都很规则,基本上能反映出造痕客体的形状大小和加工特征。对于有一定磨损…  相似文献   

12.
在法定情形下依法使用枪支是人民警察的重要职权,警察正确使用枪支时应该遵循依法使用、合理使用、果断使用和慎用枪支等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在执行公务和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人民警察往往需使用枪支来达到其维护自身安全和应对制止违法犯罪分子的犯罪活动。无论是在使用枪支前还是使用枪支后,都涉及法律的适用,也有必要对警察使用枪支行为进行规范。本文拟从警察使用枪支前的程序和使用枪支后的注意事项两个方面论述有关问题,以期对警察使用枪支行为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4.
王景 《法学》1983,(11)
枪支、弹药是爆炸性、破坏性很强的武器,它必须掌握在忠于保卫社会主义事业的专门人员手中。早在一九五一年我国就公布了《枪支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不容许任何人非法制造、买卖和收藏枪支、弹药。多年来,全国各地严格实行枪支管理,维持了社  相似文献   

15.
被告人为抢劫而携带枪支并不等于为抢劫而使用枪支,使用枪支是指行为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故意向对方显露抢支或开枪射击的行为。但如果行为人毫无针对性地将枪持在手中则不属于使用枪支,而是携带枪支行为。携带枪支而使用的情况实施抢劫,不能认定为持枪抢劫。被告人非法携带、运输枪支,根据重行为吸收轻行为的刑法理论,应以非法运输枪支罪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从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和尊重检察机关的公诉权出发,法院只能针对公诉机关的指控来认定,不宜改变指控罪名认定。  相似文献   

16.
枪支性能和杀伤力鉴定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1996年1O月1日,我国颁布、施行了新的《枪支管理法》、第四十六条指出:“本法所称枪支,是指以火药或者压缩气体等为动力,利用管状器具发射金属弹丸或者其它物质,足以致人伤亡或者丧失知觉的各种枪支.”上述定义的枪支,指出了作为枪支应具有的基本构件性能(包括能源、发射物、枪支的基本组成,射击动作的可靠性),和发射物对目标的作用效果,即杀伤力,也是鉴定枪支的法律依据.枪支的检验,鉴定也应从构成枪支的基本要素,性能和杀伤力上进行.  相似文献   

17.
杀伤力鉴定三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刑事技术》2003,(2):50-50
严厉打击持枪犯罪,立法管制枪支,是因为其具备发射并赋予弹丸极大的杀伤力。而需要鉴定杀伤力的枪支,通常是自制枪支。自制枪支之所以要鉴定是否具备杀伤力,就在于其制作标准、制作工艺五花八门、参差不齐,特别是有些手工自制的枪支,十分简陋,是否具备杀伤力是需要鉴定确认的。但是,鉴定这类枪支是否具备杀伤力应采用何种标准,却无统一、明确规定,各地自行其事。在自制枪支中,由于其引爆药、发射药、弹丸的种类、数量、装填方式等,均无一定,其使用非常随意,因此,其杀伤力的大小随时可以改变。对自制枪支是否具备杀伤力的鉴定标准,需要注意两…  相似文献   

18.
20 0 2年 1 2月 9日 ,中国政府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所附的《关于打击非法制造和贩运枪支及其零部件和弹药的补充议定书》(简称《枪支议定书》) ,从而成为第 46个签署该议定书的国家。本文从《枪支议定书》与《公约》的关系、《枪支议定书》的内容、我国签署《枪支议定书》的背景及其对中国刑法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着手 ,分析国际刑法对中国刑法的影响以及中国刑法与《枪支议定书》的协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和平 《刑事技术》2003,(Z1):19-19
检验射击弹壳上的痕迹特征,常规方法主要是对枪弹在装弹、发射、抛壳等过程中枪支有关机件与弹壳对应部位在紧压贴合下产生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时在弹壳上形成的痕迹特征的检验。枪支的有关机件在弹壳上形成痕迹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反映了枪支的结构特点,是据此认定发射枪种的种类特征;枪支机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和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轮廓异常及点、线状细小特殊的痕迹特征是认定发射枪支的个别特征。但是在实际检验中,经常遇到由于在射击过程中受到枪弹和各种射击因素的影响或者被破坏,使射击弹壳上供认定发射枪支的个别特…  相似文献   

20.
刘璐  汪圣 《中国律师》2013,(8):81-82
美国公民的生活一直与枪支密不可分,民众持枪总数达2.83亿支,40%的家庭拥有枪支,每年新枪销量仍高达500万支。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每年因枪支导致的死亡人数接近3万,平均每天有81人死于枪击,甚至超过了车祸和艾滋病的死亡人数。频发的恶性枪击事件给美国政府敲响了警钟,使美国当局不得不思考是否有必要改变当前的枪支管制政策,强化枪支管制以减少枪击悲剧事件的发生。在各方呼吁枪支管制政策的情况下,严格的枪支管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