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怎么办     
2009年6月10日,《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在北京发布。该报告指出,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中现仍有16.51万是“啃老族”。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我国2008年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毕业半年后没有找到工作和有了工作又失去的大学毕业生共有73.56万。  相似文献   

2.
在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上,就业问题专家陈光金指出,目前大学生的失业率超过12%,远远高于登记失业率。由于高校毕业生规模扩大,2008年大学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对2009年毕业生形成空间挤压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都导致今年611万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张国中 《求贤》2010,(12):34-34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11万.2010年超过650万:上前几年沉积下来的还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共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在千万人左右。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绝大部分企业和单位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增反减。大学毕业生怎样才能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成为社会需要的贤才呢?  相似文献   

4.
博方 《求贤》2008,(8):42-42
记者从麦可——2008年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中获悉.2007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为495万,毕业后除了读研和就业外,仍有60万毕业生失业。不过.失业的学生中大部分还是有“骨气”的,44.55万人还在坚持不懈地寻找工作。4.46万人虽然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留学。剩余的10.99万失业学生则选择了放弃就业和求学,心甘情愿地做起了“啃老族”。  相似文献   

5.
2009年,辽宁省预计有高校毕业生229253人,较去年增加6276人,增幅为2.81%。加之一批往届学生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今年全省需要解决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累计达到29万多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牛敬德 《求贤》2010,(9):41-42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和择业竞争的激烈,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部门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要从社会、学校和职业心理辅导等方面帮助毕业生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公认的一个难题,而观察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种种现象后,会发现其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心理成因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1,(2):25-25
不久前国内高等教育领域调查机构麦可思发布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38%的人在工作半年内离职,其中近九成属于主动离职的“跳早族”,人数约228万。如果离职率保持不变,2010和2011两年,社会还将增加近500万“跳早族”。  相似文献   

8.
一、澳大利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措施澳大利亚有42所大学,其中大部分为公立大学,每年毕业生约为15万人。联邦政府非常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的信息收集并向社会公开,以此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鼓励全社会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1、毕业生去向跟踪调查。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联邦政府就设立了专门的机构"  相似文献   

9.
杨华云 《求贤》2009,(2):48-48
今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为610万,就业更加趋紧。为此,国家提出将采取六项措施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0.
自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每年有数百万大中专毕业生拥向社会寻求职业。进入2005年,全国又将有337多万毕业生走上社会,而167万的考研大军再创历史新高。国家公务员招考比例上升为37::1……数字表明,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难点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财富,是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发展的永久动力。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全社会应当共同努力,千方百计地破解这道难题。  相似文献   

11.
2009年,辽宁省预计有高校毕业生229253人,较去年增加627人,增幅为2.81%。加之一批往届学生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今年全省需要解决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累计达到29万多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每年有数百万大中专毕业生拥向社会寻求职业。进入2005年,全国又将有337多万毕业生走上社会,而167万的考研大军再创历史新高。国家公务员招考比例上升为37::1……数字表明,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难点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财富,是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发展的永久动力。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全社会应当共同努力,千方百计地破解这道难题。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610万人,加上往年毕业而未就业的大学生480万人,待业大学生将高达1000万人。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需要政府、学校、毕业生三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人才竞争机制的引入,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渐增加,毕业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的优秀分子,如何将毕业生党员的优势引入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实际意义。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之间的关系日益凸显,给高校党建和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毕业生党员的优势作用,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剖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党建与就业工作相结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探索创新毕业生党建与就业工作相结合的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赵璐 《求贤》2009,(7):49-49
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专家指出,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确实减少了招聘计划,不过,在一定程度上金融危机造成的“就业难”客观上也为大学毕业生加快转变就业观念提供了契机。传统就业观念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大障碍,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是找不到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科大学是一所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院校。2009年该校毕业生有2500余人,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今年毕业生就业率较往年有较大幅度下降。该校针对当前实际.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第三方咨询公司麦可恩日前发布的关于2009年中国内地理工类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跟踪测评显示,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88.5%,毕业半年后实际月收入为2364元人民币,每收到一个工作邀请需投出的求职简历份数平均为11份。据悉,理工类院校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有全职工作”人群的比例超八成,  相似文献   

18.
岳振  朱江 《当代贵州》2013,(21):30-31
就业是发展之要、民生之本、稳定之基。以就业优先为主线,实施力度更大的就业政策,强化质量更优的就业服务,打造条件更好的就业环境,提升就业水平,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贵州就业工作的核心。今年全国有699万高校毕业生需要找到"饭碗",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说,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正在逐年增大",未来五年高校毕业  相似文献   

19.
研报     
《求贤》2013,(6):45-45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出炉毕业生就业偏爱“泛渤海湾” 近日,由菱可思研究院编著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在京正式发布。据了解,该项目共向2012届全国大学毕业生发放问卷超过26万份。天津、山东、河北等“泛渤海湾区域经济体”成为毕业生最偏爱的地区。对比2012年,选择在北京、  相似文献   

20.
拓展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路径的思考——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兴洋 《唯实》2009,(7):85-8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的新时期,加之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新形势,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政府、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各方面应共同努力,构建高校毕业生四位一体的和谐就业预警机制。创新就业观念、广开基层就业路径,使大学生在基层广阔的天地里秀出人生华彩,从而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