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竞争性领域中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要吸引各方面投资,加快发展"。可见,在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不是退出,而是在适当条件下,要加快发展。但是,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过程中,有人却认为,国有企业应该退出竞争性领域,而不应该与其他经济成分在市场经济中进行竞争。特别是中共十五大提出了国企改革要"抓大放小",以及国有经济多种实现形式的改革方案,就更有人误解,以为国有经济要退出竞争性行业。他们认为,适宜国有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主要是公用事业、公共福  相似文献   

2.
中央企业是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主力军,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中央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华能集团以此为目标,不断深化企业党的建设特别是创先争优活动,把党的建设作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上水平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3.
国有经济结构调整要有新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维达 《理论学刊》2003,3(1):86-88
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决定其进入和退出 ,不能根据行业的一时盈亏 ,也不能根据竞争或非竞争性 ,而是按照国民经济的命脉领域或非命脉领域来取舍 ,并要把国有经济进入国民经济命脉领域的重要行业做大做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命脉领域重要行业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必须坚持控股 ,对其中多元投资主体注入资本较为分散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国有资本可实行相对控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 ,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实际上便成为“无主”资产调整 ,不仅很难达到预期成效 ,而且会出现国有资产流失也“无主”负责。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统一。近年来,“全面退出论”是一种十分流行的观点。“全面退出论”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天生适于竞争,而国有经济则天生不适于竞争,因此国有经济应该从竞争性领域“全面退出”。有一篇报道说得很明白:“按照国有经济应有的地位和应起的作用来说,它只应该是在特殊性、自然垄断  相似文献   

5.
管理者收购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有效地结合,降低了二者分离所导致的代理成本和单纯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同时,将其作为国有经济退出的有效方式,可促进企业可持续地、良性发展,它还可作为管理要素市场转化的一种有效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指示精神,完善国有资本退出机制,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是市国资委和所属企事业单位实现北京市国有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推进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各级党组织应注意做好宣传讲解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7.
周明生 《红旗文稿》2012,(18):15-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一起成为物质财富创造的主体,共同缔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中国的进一步崛起和强大,需要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相互合作、相互竞争中实现共同发展,继续巩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赢。一、从中国发展的阶段看国有经济和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和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为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新的背景。在国有经济退出竞争性领域的过程中,应把握有利的时机,确定合理的退出程度,选择恰当的退出方式,加快国有经济退出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不仅宏观上、理论上是正确的,而且徽观上、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绵阳市属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实践就是一个明证。 一、减少数量 国家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收缩阵线、降低比重,落实到一个城市,首先会表现在一部分企业从劣势领域退出。国企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国有股减持的战略构想与具体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能强 《新视野》2001,(3):27-28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强调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同时,把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于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除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具体领域之外,允许部分上市公司有条件地减持国有股,所得资金用于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上述重要论述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国有股的减持,国有资本除了在国家必须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三种行业、两类企业)保持垄断和控制地位以外,将逐步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国有股的减持。 国有股减…  相似文献   

11.
一、我区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基本情况我区国有经济调整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进行的 ,经历过两次较大的调整。第一次是在 1994年。以旗县国有经济调整为主 ,对国企进行了股份制、破产、兼并等改组、改革。许多旗县要求所属企业限时完成改革任务 ,搞突击 ,90 %以上的国企快速退出了竞争性领域。但因经验不足 ,此次改革不太到位 ,产权制度、经营机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第二次改革是从 1997年开始的。这次改革重点在区直企业 ,盟市、旗县进一步深化改革。盟市旗县国有经济调整 ,主要是对九四年改革回头看并进行必要的补课 ,搞以股份合作制和破…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到一些地方就国有企业问题做调查,看到许多国有企业通过改革,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以崭新的姿态活跃在社会主义市场活动之中,展示着强劲发展的良好势头。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一、充分认识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重大战略意义以国有经济为核心的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是人民共同富裕的财富源泉。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控制力,是提高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确保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是关乎党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周明生 《先锋队》2012,(32):24-26
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二者唇齿相依。只有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才能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早日实现赶超战略……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一起成为物质财富创造的主体,它们共同缔造了我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中国的进一步崛起和强大,需要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相互合作、相互竞争中实现共同发展,继续巩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赢。  相似文献   

14.
一、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来确定国有经济的比重和分布。国防性、垄断性、公益性或特殊性的行业,国家可独资为主;关系国家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家以多种形式参与,或控股,或参股,但保持控制力;一般竞争性、赢利性行业,国有经济比重要进一步降低,甚至退出。 二、国有企业应当是能起到社会效益,如果仅仅是经济效益,可以让其它所有制经济去搞。国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十一五,看国有经济成果瞩目;战略规划十二五,促省属企业做优做强。十一五时期,全省国有企业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雨雪冰冻等  相似文献   

16.
“入世”在即,我们必须以更关切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应对挑战。机遇属于强者,只有能够迎接挑战才能抓住机遇,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就企业而言,必须过好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三道关口,提高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中的竞争实力,主动与世界经济接轨。 一、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改组国有企业 加入世贸组织后,将会有更多的跨国公司和企业不请自来,进入中国市场,我们的企业面对的将是一批又一批打遍天下的竞争强手,在全新的挑战和压力面前,我们必须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改组国有企业。 首先,必须适应世贸组织…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以来,北京市积极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北京市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继续调整优化北京市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难点是实现国有经济从劣势领域和劣势企业退出,面临的仍然是"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其深层原因是利益问题.因此,要围绕利益调整,加快构建责任体系、激励约束机制,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和北京市财政状况较好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加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形成国有经济依据其功能定位和经济内在规律自觉进退调整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实现国有经济控制力与竞争力的"两力结合"是正确理解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而科技创新又是实现国有经济"两力结合"的关键.通过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社会条件机制、经济利益机制、主体建设机制和中介组织发展机制,就能更好地实现国有经济控制力与竞争力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不是某种既定的私有制,而是以权利可分割、可交换的个人所有权为基础的产权制度。市场经济是集中的封闭的所有制向分散的开放的所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意义上的国有制是一个封闭性的所有制,是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国有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应当退出竞争领域,但不等于国有经济也应当退出竞争领域,而是要改变国有经济的竞争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财产权利相互分离的、相互独立的个人产权,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通过考察我国企业资本的所有制结构,可以看出非公有制资本在现阶段缺少置换国有资本的实力。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将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居民排除在国资转让市场之外,去推行国资市场化退出,势必会造成国资转让价格不公允和大规模国资流失。因此,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前提条件是建立竞争性国资退出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