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使用质的研究方法对4对替考与被替考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从作弊方式、作弊动因、作弊时的心理状态、对校规校纪的理解、对作弊结果的预计、被缉后的心理反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胡济林 《学理论》2009,(29):86-87
考试作弊令人深恶痛绝,它严重影响了考风考纪,败坏学风和校风,也从根本上违背了国家人才培养的初衷。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关于大学生作弊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对大学生作弊进行调查,并参照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作弊的广度与严重性不容忽视,作弊的自述比例为39.1%,学生对作弊持宽容态度;作弊与年级、班风和个体心理成熟度有关,与学业成绩相关不大;造成学生作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课业负担重、学位与高分的压力,班风及个人成就动机及课程设置有关,改革考试制度,加强能力考核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村委会选举中有种种的作弊手法,这种现象,是在利益的趋动并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下造成的,要消除作弊现象,需要创造公平的选举机制,特别应当建立选举监督委员会,并在各个选举环节上把好关.  相似文献   

5.
村委会选举中有种种的作弊手法,这种现象,是在利益的趋动并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下造成的,要消除作弊现象,需要创造公平的选举机制,特别应当建立选举监督委员会,并在各个选举环节上把好关。  相似文献   

6.
作弊是一种不良道德行为。它是少数学生在某些外部原因影响下,通过一定的心理活动而形成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作弊意识和作弊行为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儿童产生道德意识并用来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是从小学初期才逐步开始的。这时,学生开始接触考试。对考试在学习上的意义和考试的道德原则,他们还缺乏了解。尽管教师要求考试时不得作弊,学生也知道作弊是错的。但是,有的学生仍然有作弊行为。例如:看邻桌同学的考  相似文献   

7.
陈思燕 《学理论》2012,(35):243-244,262
在新形势下,学生从网络、电视等信息平台中获得许多不良的资讯,导致学生的作弊思想越来越复杂化,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学生考试作弊,不仅严重损害了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还不利于学生的诚信建设。独立学院作为一个新兴的办学体,其学生考试作弊有其特点和成因。新形势下学生考试作弊的思想教育的工作对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指导工作;考试过程加强管理,尤其是过程监控。  相似文献   

8.
正可能会有人记得,那年复旦文博系的考卷页眉上,新奇而醒目地印着一句话——诚实最可贵,诚实的人最可爱。这是蔡达峰苦想了一夜的办法。他深深向往这样一个场景,教师可以宣布:"我的学生不可能作弊!"然后就自信地离开考场,"那是多么令人骄傲"。他难忘之前曾见3位学生作弊被"请"出考场时,那种复杂和痛苦的眼神,"在这之前,他们没让我失望过"。为什么,有的学生宁愿作弊,认为作弊是对自己负责、  相似文献   

9.
1、“作弊的文化”,这个书名首先让人疑惑———作弊也有“文化”?仔细想想,还颇有意味。首先想起中国古代的小抄,那些夹进袖管、塞在鞋底的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是影随科举制度的特殊风景。倏忽21世纪,时代在进步,作弊也在“进步”。刚刚举行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便出现了耳机作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高校学生违纪的势头明显上升,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笔者根据江苏省教委提供的材料归纳出,目前高校学生违纪主要是以下这样一些情况: 1、因考试作弊而受处分者最为突出 近四、五年内大学生考试作弊一直是违纪的主要方面,一般占违纪受处分总数的50%左右,而且几年来一直居高不下。通过调查,考试作弊一般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平时对进习抱无所谓的态度,指望考试作弊,蒙混过关,混张毕业文凭了事。第二种是少数性格内向并且原有的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越来越具普遍现象。不管是知名学府,还是一般的专科学校,都不得不为大学生的考试作弊大感不妙,痛心疾首,更有些莫可奈何。 (二)国家教委每年明令再三,而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未见多大的收敛。连续七年,针对学校的考试舞弊风,国家教委要么发传真,要么开电话会,下指示,打招呼,希望各高校以教风促学风,以学风正考风,严加管理,可考试作弊仍然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32)
近年来,学生因为考试作弊拿不到学位证而怒告母校的事件时有发生,引发了人们对该问题的激烈讨论。为何作弊就拿不到自己本该得到的学位证?是否应将学术道德纳入学位授予的标准?关于作弊与学位证的矛盾只是学生与高校矛盾的一个典型表现。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纷繁复杂的矛盾与冲突,如学籍管理、户口等问题。要处理好学生和高校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学术道德纳入学位授予的标准,使考试作弊是否应授予学位证问题有法可依。同时各大高校要始终贯彻依法治校的方针,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断减少学生与高校之间的法律纠纷,实现学生与高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余翔  李红  罗玲 《学理论》2012,(26):209-210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学生的道德水平也显得参差不齐.近年来,作弊这一有违学校规章的不诚信行为在大学校园里愈演愈烈.在高校学生的诚信缺失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时,大学生首先需要加强自身的诚信意识,将其内化为自我坚定的信念,从容减少考试作弊.高校也应从诚信制度建设方面来减少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同时提倡以预防为主,惩戒为辅的理念来指导行为.  相似文献   

14.
诚实守信是"无用的别称"?上海市社科院最近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有90.2%的人认为诚实守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吃亏.上海市社科院青少所做过的另一项调查显示,部分青少年在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时,过于强调实惠实用,导致道德界限的模糊不清.在对待考试作弊的问题上,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只要能考得好成绩就可以"或"无所谓",23.8%的学生承认"如果其他人作弊,我可能也会跟着作弊".  相似文献   

15.
考试作为学校检验教学质量、体现教学水平、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考试,学校可以对老师、学生一个阶段的教学和学习做一个相对合理的评估.但是近年来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成为大家都知道的"秘密",考试没有任何公正公平性可言,同时考试的意义被完全抛弃.因此,针对大学生作弊现象提出一些管理建议,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作弊之风的蔓延.  相似文献   

16.
唐莉 《学理论》2013,(7):67-68
所谓货币资金,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钱,即单位所拥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货币资金管理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医院保生存、促发展的大事。从当前货币资金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分析货币资金管理中的作弊行为,探讨如何防止这些作弊行为的产生,以提高医院等单位的货币资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考试作弊被习惯地视为一种违反道德的行为,主要依靠道德规范及为数不多的行政规章进行规制.然而,用道德和规章来制约诸如"枪手"现象这样的严重作弊行为,其现实效果很不理想.实际上,"枪手"现象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已经超出了道德规制的范畴,法律规制"枪手"现象已成为一种必要,而"枪手"现象的泛滥也为<考试法>介入考试领域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今年高考,有的考生运用诸如数码相机等先进手段作弊的丑闻令媒体哗然,而考场外的作弊同样不能忽视。近日媒体报道,某地批量造假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 按照该地高考有关文件规定,应届高中毕业生获得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者,可享受降分或优先照顾录取。此一“利好”的规定,使得一些考生家长为了孩子升学不惜造假但求一证。姑且不论这种加分本身的合理性,造假行为已经直接损害到了其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16,(5)
正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人王娜娜被人顶替上大学12年后,她才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媒体报道后舆论汹涌。尤其9个责任人都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的结果公布后,不仅网友们不满意,就是受害人王娜娜也愤愤不平:"这样的处理结果怎么可以呢?"是啊,正如王娜娜说的,她最恨是那些从中作弊的人。毁了王娜娜前程的那些人,如果最终结果只是象征性地被"挠挠痒痒",那根本不足以惩罚作弊人和震慑"后来者",如果这样"草草结束",今后没准还会出现"李娜娜"、"赵娜娜"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学生上课玩游戏、考试利用网络作弊及计算机病毒是困扰学校机房的一个大问题,它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为此,我们通过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在我校较好地解决了这种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