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月球有它运行的轨迹,地球有它运行的轨迹,一切星球都有它运行的轨迹。人的思维发展变化也是有它的运行轨迹可寻的。毛泽东青年时代,便很注意探索宇宙的本原。始初,他把“心”当作宇宙的大本大原。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课堂笔记——《讲课录》中,留下了这个遗痕。那是在1914年。接下来的探索,表明他前进了。他发现心外有物,认为“心”与“物”同为宇宙的本原,这是1917年—1918年。探索的道路,步  相似文献   

2.
“神舟二号”飞船在太空飞行的几天中,进行了一系列的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空间生物等实验。在这艘飞船上装有空间晶体生长炉、空间生物培养箱、宇宙天体高能辐射监测仪、大气密度探测器等实验设备,俨然一个太空实验室。 “神舟二号”此次飞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中国的宇航员何时能飞上太空?与一年前发射的“神舟二号”相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偶在《讽刺与幽默》上看到一幅漫画,题为“人造沙漠”。笔法简练,寓意深刻。何为“人造沙漠”?不言而喻,由于滥砍滥伐引起土地大量流失,土质大面积沙化,人类正面临着人自己制造的危机的考验! 人诚然是伟大的,特别是人的创造能力尤为可佳。人造机器、人造轮船、人造飞机……近几十年来又出现了人造地球卫星、人造飞船,而人类几千年来发展的文明史竟要毁于人类自己手中,岂不可悲?  相似文献   

4.
“遥看琼楼舞清影,今朝神舟上九天。”或许最令国人难忘的便是那永萦心底的一声:“飞船一切正常。”——这是2003年10月15日来自太空的声音,一刹那间,全中国人都屏住了呼吸,心头只剩“骄傲”,世界载人航天史上也因此而写下了中国人自己辉煌的一笔。思绪无法平静,时光悄然流逝,今日的发射场依然是那样的壮观雄伟。时隔两年,我们的“神舟”六号飞船将于今年九、十月间发射。“神舟”六号的上天将完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这次任务的圆满完成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意义重大。有关安全的科技细节逃逸救生装置——神奇的“救生棒”…  相似文献   

5.
范登生 《传承》2008,(17):4-7
当神舟5号、神舟6号飞船带着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遨游宇宙时,中国沸腾了,世界震惊了。这是中国航天人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奋斗,从一片空白到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发展历程,谱写的一曲壮丽凯歌。而即将升空的神州7号,必将续写新的传奇。  相似文献   

6.
编辑手记     
《台声》2003,(11)
“神舟五号”飞船承载着中华儿女千百年的飞天梦完成了令世界为之震惊的壮举,当航天员杨利伟遨游太空后安全降落,走出飞船的那一刻,炎黄子孙无不欢呼雀跃,他们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示对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欣喜和自豪。许多台湾和海外台胞社团、个人纷纷发来贺信、贺电,与大陆同胞分享这份喜悦。一位台湾朋友给我社打来电话说:“这是我们中国人了不起的一件大事,我们这里都喝老酒庆祝呢!”听得出,他们的振奋发自内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本刊记者的综述记录了这段大长中国人志气的历史场景。“中国的强大永远是炎黄子孙的福音。”除了一小撮别有用…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与企盼下,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飞船于10月12日9时发射升空。在历时5天的太空飞行中“,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成功地实施了太阳能帆板展开、姿态控制等数百个动作,进行了30多次天地通话,并成功地对飞船实施了变轨和轨道维持,还完成了多项科学实验。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继“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之后取得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飞行,体现了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全球中华儿女无不为之振奋,感到自豪。在这令人喜悦的时…  相似文献   

8.
《传承》2006,(Z1)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试验之后,于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神舟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此后“,神舟”二号、三号、四号先后发射成功。“神舟”二号在轨道上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稳步走向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  相似文献   

9.
世纪回眸     
1960年──1963年人类第一艘宇宙飞船升空 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升空,在距离地面175公里到302公里之间的太空遨游,成为世界航天第一人。载人宇宙飞船是一种天地往返运输器,其发射模式是:用运载火箭把飞船送入地球卫星轨道,在轨道上运行,然后再入大气层重返地面。飞船上除具备一般人造卫星基本系统的设备外,还设有生命维持系统、重返地球用的再入系统、应急逃逸系统、回收登陆系统等。载人宇宙飞船是航天器中的一种。每艘宇宙飞船只能使用一次,在太空一般可单独…  相似文献   

10.
王强 《求索》2008,(11):118-120
《黄帝四经》提出“道生法”的命题,暗含着老子的宇宙本体论向宇宙生成论的转向,它继承了老子的“道”论,吸收了古代的阴阳学说和气论。“道生法”的命题包含了“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在理论形态上集中体现为对“阴”与“阳”的反思。老子的宇宙论虽然是为了建立人生行为、态度的模范所构造,但他所说的“道”、“无”、“天”、“有”等观念,主要还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性格。而《黄帝四经》宇宙论的意义渐向下落,向外展开,“阴阳”成为宇宙万物化生的根本动力,由动力又逐步转化为宇宙生成的法则,以此来完成了“道生法”的宇宙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1.
课堂上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发挥自己的主人翁作用 ,尤其是大胆、大声、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 ,是高效率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 ,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素质、思维素质、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笔者根据自己政治课教学的实践 ,谈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与做法。一、教学内容要具有时代特色 ,注入社会活水。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世界各地、国内国外 ,每时每刻都发生着一些自然现象、科技现象、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等。如生态恶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神舟”号飞船上天、李洪志宣扬“法轮大法”等。中学生对这些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有着强烈的探…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令华夏儿女骄傲而难忘的日子,是一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一个中国人乘坐“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在广袤的太空中,亿万中国人见证了这永垂史册的历史时刻。10月16日6时23分,“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太空环绕  相似文献   

13.
一个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临床医生,竟用短短的几年时间把3本医学刊物办成一流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其中一本还是国家级核心期刊。他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儿女”,他与这三个“儿女”一同享誉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界。“我一定要创办一流的学术期刊”2002年7月,王琪完成了在加拿大UBC大学口腔病理系博士后学习,回到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从事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北京同仁医院院长、中国著名耳鼻咽喉专家韩德民教授派他到北京市耳鼻咽喉研究所编辑部担任主任,负责抓《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中国…  相似文献   

14.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人把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历史重任,并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有力地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回归后,“一国两  相似文献   

15.
漫画与幽默     
哀求   一个人被判处了绞刑。他哀求把绞索系在手臂,千万不要系在脖子上。他说:   “我的脖子那儿特别怕痒,要是把绞索套在脖子上,我自己会笑死的。” 转告   在纽约的一座监狱里,几个囚犯打牌打得正高兴。看守来了,说道:   “ 303号囚犯!律师来见你了!”   正要赢牌的柯利说:   “看守先生,麻烦你告诉他:我刚出去,不在家!” 指引   “请问,去警察署的路怎么走?”一个行人停步问旁人。   “这个简单,你到对面肉店不付钱拿上几块肉排, 10分钟以后你就到了。” 抢劫   深夜,一个蒙面人在街上截住一个衣…  相似文献   

16.
重要言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科技活动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完成的又一个伟大壮举,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耸立的又一座里程碑,是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取得的又一个辉煌成就,也是中国人民为世界航天事业作出的又一  相似文献   

17.
经过发射升空之后3天半的追逐,美国的“发现”号航天飞机2月6日下午赴上了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在距地面395公里的空间轨道上基本上按最初计划的距离实现了两国航天飞行器械的历史性会合。在此期间,两者距离最小达到了11.3米。此次会合开始于“发现”号和“和平”号都在以相对于地面每小时2.8万公里的速度飞行于太平洋上空之际。本月3月凌晨进入轨道的“发现”号正在绕地球作第57周飞行,而进入轨道已有9年的“和平”号则在作第51263周飞行。1975年,美国“阿波罗”飞船曾与前苏联“联盟”号飞船实现对接。这次两国航天飞行器械…  相似文献   

18.
从“东方红一号”遨游太空到现在,我国已成功地发射了60多颗中国制造或外国制造的人造卫星。 卫星入轨后的运行及其应用过程都需要地面测控系统实施跟踪、测量和控制,否则,太空中的卫星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变成毫无价值的太空垃圾。对卫星而言,地面测控系统犹如牧羊人手中的软鞭。所以,从事卫星测控的专家们,总是被亲切地称之为“牧星人”。 首届“中国航天基金奖”的获得者、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副总工程师李济生,就是这样一位“牧星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自己培养的研究卫星精密定轨技术的“顶级”专家。 卫星定位精度是一个国家航天水平的重要标志。30多年来,在和同事一起研究的过程中,李济生建立了“三轴稳定卫星姿控动力对其轨道的摄动”,这是提高卫星定轨精度不可或缺的新的力学模型;他主持开发的卫星精密轨道确定系统,把我国卫星定轨精度从百米提高到世界水平的米级,使不同类型轨道的卫星定轨精度分别提高了2-10倍;他首次提出“卫星时”的概念,制定了“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方案,研制开发了模块化自动调度软件,为我国从单星测控跨入多星测控,从而形成“一网多星”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卫星管理模式打下了基础;他主持编写的《人造卫星精密轨道确定》一书,结合了国内外卫星动力学科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近代的工业化文明正在与自然背“道”而驰。传统的经济模式犹如一个可以由牧羊人任意放牧的草场。是一种“资源-产品-废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地球就像是一艘在宇宙中航行的飞船.靠不断消耗自身的有限资源生存,按这种经济模式发展下去,这艘飞船只有死路一条。因此,寻求一种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能循环利用各种物资的“循环式”经济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季先生是非常慷慨的,他有时候慷慨到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地步。中国当代内地最大的一笔捐赠就来自于他,但他又是“吝啬”的,唯一一个“吝啬”的方面就体现在书上,他把自己最最珍爱的书,非常严密地锁在铁皮柜子里,钥匙挂在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