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程 《外交评论》2013,30(3):1-19
本文在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创新的视角下讨论东亚秩序研究的发展及其价值。区域概念及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驱动力显示,东亚秩序研究在中国的逐渐兴起既是国际关系学界寻找理论创新点的需要,也是在中国崛起的现实需求下应运而生的产物。进而,本文展现了近年来中国学界在东亚秩序领域的研究脉络和进展。选取的视角包括四个议题:思想和历史维度的跨学科关怀、来自古代东亚秩序的反思及一般启示、对于东亚体系和东亚秩序性质的讨论,以及传统"区域主义"视角在东亚合作中的适用及其局限。这些尚未形成体系的研究,体现出中国学者逐渐从忠实追随到开始认真反思以欧洲为模本的地区秩序研究范式,尝试走出西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中一些思维定式的趋势。对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安全困境、联盟制衡等经典西方国际关系假说的批判性思考,引导出地区秩序研究在中国和东亚国际关系土壤中可能萌发的理论生长点。西方主流国际关系学界已然意识到其对于学科的创新价值。在此环境下,立足自身的历史和困惑揭示中国与东亚及世界的关系,是中国和西方国际关系学界实现平等对话的基础和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2.
《外交评论》2017,(1):23-42
当前国际关系学界充斥着主义无用、理论终结和学科衰落的论调,这是对理论创新动力、周期和模式的认识偏差所致,也受到大辩论学科史叙事方式的误导。国际关系学科尽管看似缺乏重大理论创新,假设检验式研究占据主导,但一批理论工作者仍在尝试探讨地方性知识、构建中层理论、寻求理论综合与对话、进行跨学科借鉴,这些努力为未来的理论创造和进步提供了支撑。为了构建更具解释力的国际关系理论,我们应该区分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在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寻找平衡,充分发掘社会科学的条件性,通过解决既有理论的缺陷并探索它们之间的兼容性来寻求理论突破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当今颇为流行的国际政治理论将国际关系领域视为霍布斯意义上的自然状态,《政治理论与国际关系》对此提出了质疑。该书立足当今国际关系的现实,对国际道德怀疑主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批判性剖析,并且在自由主义的框架内提出了一种基于适当的社会正义原则的世界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4.
国际关系理论合成是学科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讨论了国际关系理论合成的内涵、动力、路径与限度.不同于综合解释模式和折中方法,理论合成作为理论创新的重要方式,其目的是构建新的理论.因此,在国际关系学科中,成功的理论合成是稀少的,其应用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国际关系学科的产生与国际社会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状态紧密相连,国际关系学理论的发展道路体现了现实社会国家间的多层次状态。了解了国际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就能理解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脉络,反之亦然。从对历史的解读和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文本解读中我们发现:理论和现实是如此的相得益彰。国际关系研究者的学术趣味就体现在以现实为理论根基的国际关系理论指导了我们看待历史的角度,对现实社会国际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国际合作研究呈现出几个明显的历史特征:时间上,国际合作研究主要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空间上,国际合作研究真正诞生于美国.理论载体上,国际合作研究主要存在于新自由主义理论中.国际合作研究发展的历史特征受到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历史的深刻影响,国际关系学发展历史中的"国家知识霸权"的演变、"范式知识霸权"的更替、"大争论的学科发展模式"、"着重于行为研究和语言研究的重大知识革命"对国际合作研究具有重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国际合作研究为何呈现出这样的时空特征和理论特征.这种分析是从国际关系学科史的视角出发的,而且是一种单向度的分析,强调国际关系学科史对国际合作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尹继武在2003年发表《国际关系的微观视角分析:心理与国际关系》一文中认为,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的动力之一来源于对相关学科方法的借鉴。由于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不成熟,因而,在理论研究中更多的是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国际关系问题。国际关系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运用于国际关系学的研究中———国际政治行为的心理学分析。相对于传统的从权力、制度和新近的文化等宏观视角来进行国际关系分析而言,从心理学角度去解析国际关系是属于微观层次上的考究。综观国际关系理论思想史,理论界偏重于宏观现实政治探讨,重视宏观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对女性主义叙事学30余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女性主义叙事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在学科界定、学术传统、研究范围、理论构建、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等6个方面有其特点。作为女性主义和经典叙事学研究的整合,女性主义叙事学体现了一种文本形式分析和社会政治批评并重的跨学科研究范式;其在学科界定、理论建设、研究方法方面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改进。女性主义叙事学应当逐步建立完善的学科理论范式、科学合理的学科评判标准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学科理论模型,以便促进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的继续发展与具体研究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9.
国际关系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作为研究各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是从近代西方国际关系史演绎中吸取养料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八十多年来各种理论范式在激烈争论中的互相揭短与批判,是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日渐完善的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学科的霸权理论,但是国际关系学科的"无政府状态"在现实主义的"霸权之治"下,并没有实现期待的稳定,而是各种挑战不断。诸多挑战中建构主义(批评理论)的挑战在本体论、认识论和理论动机上都具有前所未有性。针对这样的挑战,现实主义表现出了三种不同的应对策略:冷落、征用和合成。  相似文献   

11.
温特构建主义理论的贡献与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构建主义理论在亚历山大·温特的努力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温特一方面极力克服过去的构建主义特别是激进构建主义的不足;另一方面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特别是新现实主义理论的无政府状态导致国际冲突的核心前提,发起了新的挑战,试图使构建主义成为一种国际关系大理论.客观地讲,尽管温特的构建主义体系还存在不足,然而它开拓了国际关系研究的新思路,无疑将对国际关系研究产生不可忽视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公共管理理论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经历了多次重大理论范式变革,每一种范式都有其独特的学科使命。而每一次范式变革必然是回应现实社会问题,并伴随政治与行政关系的探讨与价值取向的确立。从追求效率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到力图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新公共行政理论,从复归市场再度追求效率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到平衡效率与公平价值的公共治理理论,都是公共管理学科面向现实社会问题与挑战的裂变与再生,是应对理论危机和管理实践危机的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13.
二战以后,美国一直掌握着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霸权,塑造了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范式并从学理层面论证其霸权合法性。冷战结束以后,出于理论发展的需要与国际政治现实的挑战,国际关系研究逐渐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在研究取向、研究方法、研究议题、理论流派等方面与美国展开了积极的话语权竞争,成就了"欧洲视角",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美国的话语霸权。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调整与地缘政治重心的东移,国际关系研究的亚洲意识也逐渐觉醒,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自主性建设已初见成效,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有所提升。但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在话语权建设上存在诸多不足,应进一步强化学科内涵建设,推动理论创新;寻找西方学术话语体系的突破口,挖掘新的研究支点;拓展话语平台,为外交话语体系提供学术支撑。只有制定正确的话语权战略并付诸实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关系学科正式成立百年之际,全球国际关系学的兴起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批评西方国际关系话语主导,提倡范式多元,主张挖掘不同历史文化资源以构建更加全球性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全球国际关系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说明,文化是社会理论产生的一个重要资源。作为共有背景知识的文化,既在宏观层面建构了具有相似行为方式的实践共同体,也塑造了作为知识生产者的共同体成员近似的思维方式。任何社会理论都有着自文化的印记与自文化和他文化的互动交融。本文使用天下体系、道义现实主义和关系理论三个案例,说明"无外"、"道义"、"关系性"这些中华文化理念对构建国际关系理论的生成性作用,也试图在一般意义上阐释文化对于社会理论构建的沁润效应。使用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国际关系理论,对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国际关系学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王俊生 《外交评论》2008,4(1):106-113
本文是从知识性的角度讨论国际关系理论的普适性和国别性.作者认为国际关系理论的普适性,主要缘于国际关系研究者创建独立学科的诉求,哲学支撑为现代科学主义.而由于人文学科的特点,又不可避免具有国别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启示.最后,本文对两者间的关系做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3个层面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流派进行梳理和类归,认为国际关系理论与哲学思想有密切关系。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重视以哲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及其所隐含的价值论体系为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在呈现流派繁荣和学科成熟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科学与伦理、必然与偶然对立割裂等一些哲学意义上的重大缺陷。认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构建需在哲学层面加强基础性探索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应处理好“古”与“今”、中”与“外”的关系。参照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谱系有重要借鉴意义,但强调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应更具鲜明的实践品质,并尝试提出了“和谐的国际社会”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概念和命题。  相似文献   

17.
孙吉胜 《外交评论》2013,30(1):12-29
作为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关系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常借鉴其他学科而不断经历理论突破。由于语言具有政治性、权力性、建构性等特点,它一直在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进程与结果,也是近年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所关注的一个要素。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建构主义等"后"理论针对语言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而作为国际关系理论与语言学的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国际政治语言学可以围绕语言在学理和政策层面继续深入。学理研究主要包括围绕语言拓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视域、话语理论与实践研究,语言、文化、思维与国家行为之关系研究等维度。政策研究主要包括语言战略与国家外语能力、话语建设、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研究等方面。国际政治语言学不仅会继续丰富国际关系领域的跨学科理论研究,同时也可以为外交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马列主义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贡献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关系理论作为独立的学科是两次大战期间最先在西方大国英美形成,这与英美当时的国际地位有关。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一些基本概念与不同的理论体系,出现了不同的学派和各种研究方法,特别是在具体问题上的微观研究比较系统详细,研究成果较多。其中有些合理的成分值得我们借鉴。但它的基本观点与核心理论是为大国强权政治服务的。因此,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应进行批判地分析与研究,而不能简单地照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点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进程中,更重要的是必须认真深入研究发掘马列主义著作中有关国际关系理论的论述,研究它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贡献与发展,并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来研究在国际关系实践的历史与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作出系统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宪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学科(或专业)共同体在学科的研究中所形成的同质的思维方式或理论模式。受前苏联法学的深刻影响,我国传统的宪法学研究范式是阶级斗争范式,源于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重大误解,它在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当转换为人民主权范式,这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发展的方向;宪法学研究范式的革命性转换也使其理论体系面临着重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胡宗山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五次学派争论及其启示》(载《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第9期)一文中认为,在20世纪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史上,共爆发了传统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传统主义与行为主义、跨国主义与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反思主义与理性主义五次学派争论。争论既有尖锐对立、不可通约性的一面,也有着相互渗透、互相融合的一面,既展示了学科中的分歧与对立,但也在理论观点、学派建设、方法论等方面为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促进了学科建设。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