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盘剥、劫掠、征服第三世界的过程。在经历20世纪的巨大变故——社会主义和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的历史性冲击——之后,国际垄断资产阶级重新集中自己的全部政治经验和可以调动的所有手段对付第三世界,它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在全球推行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在第三世界的实施过程,可以大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削弱第三世界国家的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国家主权、民族独立是一切发展的决定性前提。它既是第三世界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取得的最…  相似文献   

2.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胜利召开的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是一次伟大的创举,是亚非两大洲历史的重要里程碑。它是亚非两大洲国家人民与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斗争的产物,集中反映了亚非国家争取政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3.
民族分裂主义是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主要危险之一。深入研究新疆民族分裂主义的形成演变,思想体系,活动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其反动本质,更有效地打击其阴谋破坏活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下面就以上几个问题谈些粗浅认识。一、新疆民族分裂主义的形成及演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现代民族意识的觉醒,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开始广泛传播。在帝国主义的直接染指下,新疆开始接触到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它们主要是由国内外某些势力通过开办新式学校,利用宗教活动,邮寄书刊或外国驻华使馆散发宣传品等形…  相似文献   

4.
也谈抗日战争领导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宝军 《世纪桥》2002,(1):10-12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捍卫了祖国的独立、统一和领土的完整,提高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的崇高地位,它对于推动全世界被压迫、被奴役的民族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彻底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华民族遭受外敌侵略的屈辱历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道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空前的民族灾难唤起了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之所以能够唤醒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根本原因在于这是一场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中国有句古老的格言——“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一个民族的振兴,在长期遭受外敌侵略压迫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获得的。中华民族在近代的衰败,资本—帝国主义的连续不断的侵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要使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必须首先驱逐侵略中国的外国势力,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相似文献   

7.
纵观二战后外国共产党发展变化的历程可以看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大大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非执政的各国共产党在为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的长期斗争中,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各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的斗争实践,既有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也有许多值得汲取的深刻教训,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纵观二战后外国共产党发展变化的历程可以看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大大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非执政的各国共产党在为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的长期斗争中,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各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的斗争实践,既有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也有许多值得汲取的深刻教训,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二、反对帝国主义是全世界人民的伟大任务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不会改变帝国主义的本性。帝国主义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它还在疯狂地垂死挣扎。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民族独立、民主和和平事业的共同敌人。帝国主义集团的头子——美国帝国主义,是世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是国际宪兵,是最大的国际剥削者,是现代殖民主义的主要堡垒,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成立79周年了。79年来 ,中国社会实现了划时代的历史跨越 ,中华民族企盼了几个世纪的愿望变成或正在变成现实 ,这是辉煌的历史性的巨变 ,它源自于中国共产党 ,源自于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的正确领导。鸦片战争后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备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和剥削 ,落后、贫穷且每况愈下。“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 ,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任务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是全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崇高目标 ,是中国社会的时代主题 ,完成这两大任务 ,将把中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史上,学生运动风起云涌,累年不断,特别是著名的“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一二·一”运动,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更具划时代的意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纵观中国现代史上历次学生运动与特点有四个。①中国现代史上大规模的学生运动,每次都是在民族危急、国家存亡的紧要关头爆发;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压迫人民的反动政府是其一贯斗争目  相似文献   

12.
"三山五园"作为代表中华政治文明的金名片迫切需要国际传播,也具备对外传播的政治功能与价值。它是世界受众认知中国清王朝天下体系的重要窗口,是清王朝历史变迁的表征和见证者,是传播中国国家形象和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渠道、载体和场所。它从繁荣到毁灭的历史过程孕育着中国的民族主义,见证了中国人民构建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尝试。新中国成立后的重新保护利用,则传播着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一、世界反殖民主义运动继续高涨(一)“东风疾劲西风衰”,一九五八年的国际形势是如此,一九五九年的国际形势将更是如此。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将要在新的—年,迈开更加雄健的步伐,走向新的繁荣和高涨;帝国主义战争势力犹如风烛残年。越来越走向没落和衰亡。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追求的目标大多是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安定、人民的幸福。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由于历史的、社会的、人文的、地理的诸多不同主客观原因,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所选择的道路并不相同,效果也大不一样,很是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上篇 1935年冬,日本帝国主义指使汉奸殷汝耕等进行“华北自治运动”,成立所谓《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使华北实际沦于日寇的手中。具有反帝传统的北平英勇的青年男女学生,为了挽救祖国和民族的危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高举起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旗帜,勇敢地走出学校,奔向街头,喊出了响彻云霄、震动大地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本侵略者滚出中国去!”,反对“防共自治”,要求团结抗战,为维护中华民族独立领土完整而斗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震惊中外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 这次运动之所以有其伟大的意义,就在于它继承和发扬了“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它唤起了全国的民众,包括全国各地广大的学生群众奋起抗日,帮助国内团结的建立和抗战的发动,它不仅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而且在整个民族解放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民族主义恐怖主义活动 (以下简称民族主义恐怖活动 )是根源于对本民族语言、领土、宗教、文化、心理、生活习俗与生活方式等认同基础上的,旨在追求本民族的独立 (或高度自治 )而引起的,以暗杀、绑架与劫持人质、爆炸、劫机等特殊暴力活动或暴力威胁活动为斗争方式的恐怖活动。从当代世界的情况看,它严重危及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国家安全甚至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一、关于民族主义恐怖活动的历史回顾  民族主义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而在 17、 18世纪正式形成的,并在 19、 20世纪得以在全球迅猛扩张与发展。与此相伴…  相似文献   

17.
列宁世界历史思想的阐发是和帝国主义时代"世界体系"的分析联系在一起的。按照列宁的观点,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主要是由垄断资本主义决定的,其世界格局明显具有国际剥削、国际压迫的性质。由于世界体系直接涉及到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问题,因而列宁的世界体系论又是通过世界体系与殖民地和民族解放问题予以阐述的。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关于世界体系的理论主要是围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两大问题展开的,其分析对于我们今天在全球化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1933年11月20日爆发的“福建事变”,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之际,国内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动的产物;它作为国民党内民主进步势力的抗日反蒋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发动的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事变。它在蒋介石不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却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的情况下,提出抗日反蒋的口号,极大地推动了全国的抗日救国运动。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并不是狭隘的民族本位的民族主义,它旨在重振民族精神、抵抗西方列强侵略、用公理来反对强权,超越西方帝国主义形态的民族国家建构路径。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明的"大同"理想传统,吸收现代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提出依靠民族主义实现复兴,而复兴之后采取世界主义的取向并发扬中国传统文明。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中的民族主义立场和世界主义关怀及其平衡方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0.
红岩精神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与当年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南方局所处的时代背景、所进行的特殊形式的革命斗争紧密相连。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一场决死的战争。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前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后者则关系到中国能否坚持抗战到底并在战后建设一个新中国。中共中央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正确地处理了民族战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把争取民族解放战争和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族解放事业和民主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